身邊的文明事演講稿(通用3篇)
身邊的文明事演講稿 篇1
講文明懂禮貌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準,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長一大步,是我們小學生耳熟能詳的道理,更是我們濟源人引以為豪的做人標準。如今,文明就像冬日里和煦的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暖在我們的心里。
有一次,我乘坐公共汽車到補習班,車上擠滿了人,我好不容易才上了車,我身邊站了一位老奶奶,臉色蒼白,可能是暈車了,我想,要是我有座位我一定會讓給老人家的。
“老奶奶,您坐這兒吧。”一位四、五歲的小女孩起身把老奶奶拉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旁邊她的媽媽贊許地笑著。老奶奶連聲對這母女倆道謝,車上的人也對她們贊不絕口,倒是那小女孩卻害羞地躲在了媽媽的身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每當雙休日,我去圖書館看書時,心情總是很愉快。不僅僅是因為我看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書,還因為那兒看書的人們個個都衣著整潔,神情專注。沒有一個人大聲喧嘩,走路的時候腳步也都是輕輕的,我甚至能聽見熱門翻動書頁的聲音。這不也是文明的一種表現么?
其實,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它蘊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不隨手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對別人多一份體諒和關愛,對別人多一些幫助……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愿文明永遠扎根在我們的心中,駐守在我們的身邊!
身邊的文明事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摒棄陋習,樹文明新風》。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喻為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為之驕傲、自豪。20年前,作家柏楊的一本小冊子《丑陋的中國人》出版,立即引起震動。20年過去了,情況如何呢?很可惜,丑陋依舊!如今,幾乎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地,都能見到中國游客的身影。然而中國游客的種種陋習,也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
文明是清晨的一縷曙光,它帶給我們生命以力量和活力,文明是遍布祖國大地的鮮花,它帶給我們的生活以樂趣與美麗,文明是春天的雨露,它帶給我們新生活以朝氣和憧憬。文明是校園的紅飄帶,在陽光的照耀下活潑、嚴肅,生機盎然,文明的舉止不僅是一種習慣、一種規范,更是一個人素質層次的展現,是一個社會精神風貌的有力詮釋,是一個民族得以進步,進而輝煌的稟賦。
校園文明是學校校風、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良好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是莘莘學子都向往的。但目前我們校園里不文明的現象有所抬頭,例如,攜帶食物進入課堂,把神圣的課堂當食堂;穿拖鞋隨意出入教學樓、圖書館、辦公室等公共場所;隨手亂扔果皮紙屑,踐踏草坪,破壞綠化。上述種種不文明行為都違反了我校有關學生管理制度,也嚴重損害了當代中學生的形象,影響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知恥而后勇,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做文明學生。端莊、清爽、衣著得體,不染發、燙發,多用“請、你好、謝謝”等禮貌用語,反對滿口臟話,講禮貌、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
文明,現在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標志,它是高貴、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同學們,當你每天在校園里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儀表呢?人們常說:儀表是心靈的寫照,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要符合學生的身份,注意自己的儀表,是對他人的尊重。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并積累下來的一種文化。
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禮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適應時代、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經。學習禮儀,要與尊重他人為起點,要明白沒有了禮儀,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文明人。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營造文明健康、和諧溫馨的美好校園,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吐痰,不刻畫桌椅,不在墻壁上留下腳印,節約水電、紙張、糧食,過走廊輕聲慢步,上下樓梯不推不擠,更不隨意拉關卷簾門,待人禮貌、講究衛生,團結進取。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今天,我想說:“少年文明則中國文明”。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讓文明不再是吹催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讓追求卓越的我們遠離粗鄙,遠離低俗,擁抱文明!
謝謝大家!
身邊的文明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國素以“禮儀之邦”的著稱于世。作為現代文明人,更加要傳承文明禮儀風范。
文明的小事常常發生在身邊。量定你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文明人,就體現在這一件件小事上。但往往被我們忽視,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而我們也要從小培養,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為美好的將來打下基礎。
記得老爸買了私家車后,我就再也沒有乘過公交車了。乘公交車的樣子雖然印象不深了,但發生在公交上的事,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坐在車上,望著窗外,陽光明媚。車停了,人民醫院的站到了,有一群人一窩蜂的下車了。正當司機準備再次前進時,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奶奶手一邊揮著一邊喊著:“等一下,等一下!”她上車了,望了望周圍,似乎沒有位置了。這個老奶奶——一個農村老婦女,她喘著粗氣。老奶奶一上車,車上似乎都是她的聲音,她說著還一邊笑著。她笑瞇瞇的問了身旁一位90后的年輕人:“小伙子這是往那一站的啊,老了,眼都花了。”那個所謂的年輕人不僅沒有回答老奶奶,并且帶著輕蔑的眼神瞪了一瞪老奶奶。“嚓、嚓”,公交車剎了一個急剎車,老奶奶向前沖了一下。車子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老奶奶一個人的身上。老奶奶似乎嚇到了,一句話也沒有說,目瞪口呆的看了看周圍的人有一些“不知羞恥”的人還在偷偷的笑老奶奶。不知怎么了,天空外面下起了雷陣雨,天色也一下子灰暗了許多。這個時候,坐在前頭的售票員阿姨察覺到了什么,她走到了后面,很嚴肅的對某些人說:“懂不懂得什么叫尊老愛幼啊?!老人家難得上一次市里,坐個公交還這么費力。”說著,這個阿姨便攙扶著老奶奶到了車的前頭,讓老奶奶坐在售票員的專用位置上,而自己卻站著。
“老人家,很少來市里啊。”
“是的啊,來找我閨女咯。”老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
“閨女在市里工作啊,很好吧。”
“呵呵,恩,市里好啊,熱鬧啊。”
……
車上很安靜,所以老奶奶和售票員阿姨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嚓、嚓”到站了,短短的路程感覺好漫長。下車的時候,大家都爭先恐后的扶老奶奶下車。天又晴朗了,雨不在下了,老奶奶又笑了。
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現代人,更應該用行動去實踐,去證明。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現代文明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