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通用5篇)
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 篇1
12月17日下午,公司組織大家觀看了周思敏老師的禮儀培訓課程。通過現場示范和現實舉例,讓大家明白了許多關于商務場合、社交場合及休閑場合的著裝等禮儀知識。幽默而不失風度、嚴肅而不缺優雅的授課方式讓大家深深記住了周老師講的內容。
這次聽周老師的課讓我學會了以下三點知識:
一是,小請、中請、大請以及多請。這個簡單的日常動作包含了豐富的知識,通過了周老師的認真講解,讓我知道了其中的關鍵及在不同的場合該做怎樣的動作。這個很實用。
二是,穿西服打領帶。這個應該是商務場合避免不了的事兒,周老師的講解讓我學到了很多,讓我明白自己以前的做法存在的不當,讓自己能夠展現出了一個更有氣質的形象。
三是,送花。不同顏色的玫瑰花代表不同的意義,不同種類的花兒也有固定的對象。比如,菊花送去世的人,百合花象征圣潔、寓意百年好合等等。這些知識讓自己能夠更加恰當的給別人送花。
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 篇2
中國是世界禮貌的禮儀之邦,在古代就設有嚴格的禮樂制度,禮儀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在當今社會,“有禮行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已成為人人皆知的道理。常把“多謝、請和對不起”掛在嘴邊,雖然顯得有些客套,但帶給對方的絕不是生疏。
說起來慚愧,在之前,我想法里的有禮就只局限于尊老愛幼、尊師敬長,對于其他方面僅有個模糊的輪廓。感激學長精心的策劃和籌備,讓我明白了怎樣做才是有利的表現。
理解此次培訓之后我才明白:打電話也有所謂的“規范”,在打電話時要研究對方的處境是否方便接電話,也要根據談話資料選擇適宜的通話地點。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會體現出個人修養,怎樣介紹別人、介紹自我,如何聆聽別人說話,還有不宜交談的話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本就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培訓對我的幫忙真的十分大。儀態翩翩會引人側目,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能表現出這個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平時總是急三火四的不注意這些,以后不會不在意這些了。著裝方面我們在參加大型比賽或參加面試、答辯時會應用的比較多,但此刻也要時刻注意自我的著裝是否貼合場合。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會議座次也有次序原則,會議禮儀概括成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對講話的人尊重,要對參與會議的其他人尊重。
經過這次培訓,領會到了禮儀的重要性后又明白了具體的行為規范,無論是對此刻還是對未來,必須對我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會盡我所能做到最好,與小組一齊成長。
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 篇3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個人言行在社會活動中應與其身份、地位、社會主角相適應。員工的禮儀形象是知識水平、修養、風度的反映。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法律、社會道德、行為規范遵守程度的外在體現。作為職業人或公司禮儀不只需要每位員工得體的儀表、姿態、規范的行為舉止,并且,更需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員工的形象即代表著我們的企業形象,更重要的是沒有禮儀就沒有事業的成功![由整理] 從7.21日開始,公司對我們部分員工做了關于《商務禮儀與有效溝通》的培訓,至7.29日,已講了五節課的資料。
首先感激公司為我們供給了這個提升自我的平臺,也感激公司為我供給了這么好的一個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經過這四天的培訓,我覺得收益頗豐,也有許多需要總結的地方。
首先我要異常感激三個人:第一個是我的領導李蔭惠李總,在培訓課件的幾次修改工作中,他對我耐心的指導以及在我緊張時對我的引導;還有我的同事王雅文,在做課件過程中給過我細心的幫忙;再有就是我的同事王永建,在為期一周的培訓課件準備工作中對我的支持與陪伴。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日的培訓成績!
培訓第一節課,我的心里很緊張。因為坐在臺下的都是各部門領導、前輩和同事。這是我第一次做為一名講師,站在講臺上。雖然緊張,但更多的我想的是此刻我是講師,我必須要為臺下聽課的人負責。因為,我的表現直接關系到課程的質量,關系到人們的學習效果。從小我就異常尊敬和羨慕自我的教師,盼望有一天,自我也能有這樣的機會,萬眾矚目,瀟灑而自信的把自我所明白的知識與思想傳達給更多的人。那將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想到那里,我平復了緊張的心緒,從容而自信地講解著。不知不覺中,30分鐘的課程結束了,臺下傳來熱烈的掌聲,此刻,我有了十分的獲得感!
禮儀不是空洞的口號,她體現于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體現于個體生命活動的方方面面。本周禮儀培訓以來,我聽到更多的是:您看,您請,您先,您好。大家交談中少了人前背后的家長里短,談的更多的是工作的配合與支持、加油與鼓勵;看到更多的是著裝的整潔規范,儀態的從容與穩重。
經過本次培訓授課,我豐富了更多人的知識,更豐富了自我,成長了自我!
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 篇4
傳承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淵源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社會的各個方面。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岸Y”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禮儀的作用概括地說,是表示人們不同地位的相互關系和調整、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手段。從《員工禮儀手冊》讀本中,領悟到禮儀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尊重的作用即向對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時對方也還之以禮。禮尚往來,有禮儀的交往行為,蘊含著彼此的尊敬。
2. 約束的作用禮儀作為行為規范,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很強的約束作用。禮儀一經制定和推行,久而久之,便形成為社會的習俗和社會行為規范。任何一個生活在某種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接受禮儀約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標志,不接受禮儀約束的人,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來強迫;
3. 教化的作用禮儀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禮儀的尊重和約束作用。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習俗,它對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禮儀的形成、禮儀的完備和凝固,會成為一定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傳統”的力量不斷地由老一輩傳繼給新一代,世代相繼、世代相傳。在社會進步中,禮儀的教化作用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4.調節的作用禮儀具有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一方面,禮儀作為一種規范、程序,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對人們之間相互關系模式起著規范、約束和及時調整的作用;另一方面,禮儀形式、禮儀活動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關系模式。可見禮儀在處理人際關系中,在發展健康良好人際關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總之,《員工禮儀手冊》讀本我們必須要好好地去咀嚼和品味、去雅俗共賞、去踐行,因為《員工禮儀手冊》讀本從形式上給我們傳授了必修知識,從內涵上給我們總結了必有行為規范,從意義上給我們闡明了必備素養,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不斷總結,吸食精髓,使我們真正成為有教養、守規矩、懂禮貌、重品行的合格員工。
員工禮儀讀后感演講稿 篇5
我,在這個稚氣未脫的季節,從《三字經》中懂得了母愛。
“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的加工需要四個工序,分為切、搓、琢、磨。從昆侖山采來玉石之后,第一步工序就是“切”,先看里面有沒有玉;第二步是“搓”,就是將原石里面的玉取出;第三步就是“琢\",根據“璞玉”的行狀雕刻;第四步是“磨”,即使將玉石拋光打磨。一個人的成長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一樣。
在這無盡的思緒中,我抬起了曾經遺漏的點滴。“媽媽總是很傳統,老是用那‘舊社會’的方式來教育我,有時甚至會打我,我有點懷疑媽媽是不是思想嚴重腐化了”。我在一篇日記里這樣寫到,想起那一天,媽媽發現我騙她時的的情景,真是暴跳如雷。我回到家,我看到晾在衣架上的褲子就一陣心慌:我把上次只考了70多分的試卷藏在了褲兜里了。媽媽嚴肅地問我:“你有什么問題要和我說嗎?你們考試了沒”我心里猛的咯噔一驚。“沒考!”我還裝做理直氣壯的樣子。
媽媽揚起手就是一巴掌,抽得我的臉火辣辣的疼。但我看到她的眼睛紅紅的,卻極力平靜自己和我說:你知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玉沒有精心雕琢都是廢品,你知道嗎?考試并不重要,是因為你欺騙讓我覺得你是一塊廢鐵。言出必行,知道嗎?人的城府太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你明白嗎?”我當時,氣急敗壞,寫下了這則日記。
當我再次翻及那本塵封已久的書,我終于明白:為什么要努力學習,為什么要刻苦奮斗了。原來都是為了自己能像玉那樣能成器。那一巴掌包含了多少母愛啊!
“香九齡、能溫席”
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敬父母,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敬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記得兒時,母親的手纖細,白滑,她給我洗澡是我最喜歡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天,老師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洗腳作業。我早已整裝上陣,準備好熱水。我脫去母親的襪子,將她的腳放入盆中,輕輕捧起水澆在上面。當我的手碰到母親的腳時,我感覺好像碰到了粗糙的樹皮。那常年經受風雨的腳,已經變得龜裂。在我給媽媽擦腳時,媽媽用她那粗糙的手捧起了我的臉,在我的額頭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吻。那晚,母親高興極了。
我不知道母親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辛酸,但她卻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她是我心里最美的女主角。
是《三字經》這部大書讓我明白了母親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