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精選6篇)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1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原則:
1、面對面交流更有效
家長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視時機和老師談一會兒,尤其是每天下午接孩子時,時間比較充裕,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2、利用網路巧溝通
老師和家長可通過網路視頻來聯系。增加直觀有效的聯系和溝通,雙方更較以前坦誠布公了;還可以通過E-mail的形式,通過網路聯系可以做比較開放的交流!
3、把老師當作朋友
對一個媽媽來說,入園意味著對寶貝的放手和對老師的信任。信任是人與人成為朋友最基本的條件,有了這樣的基礎,就很容易和幼兒園老師成為朋友。
別把孩子“丟”在幼兒園:
1、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一定要盡量請假去參加這些活動,不要每一次都請寶寶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代替你出席。看到你出現在幼兒園的那一剎那,寶寶小臉上漾出的喜悅是多少玩具都換不來的!
2、配合做好家訪工作
大多數幼兒園在寶寶入園前都會派老師進行家訪,作為媽媽的你,重點放在向老師詳細介紹寶寶的基本情況,配合老師的工作,要讓老師的家訪能夠順利圓滿的完成哦!
3、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家長應站在老師的立場上去思考一些問題,不要給老師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對老師的一些疏忽更要予以充分諒解,共同配合給寶寶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
家園有沖突怎么辦?
1、家園沖突在所難免
育兒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絕對的真理的,這么做和那么做都不會對寶寶絕對有利,相反,卻是各有利弊的,問題在于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對于寶寶的教育,幼兒園和父母有沖突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化解這些沖突。
2、策略性溝通協助
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出現,比如老師的做法可能侮辱到寶寶,損傷寶寶的自信心,或者給寶寶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等等,家長就沒必要因為怕惹老師不高興,一味地回避問題,最好是策略地跟老師溝通,一起來解決問題。
3、協助寶寶應付逆境
把寶寶面臨的逆境當作挫折教育的契機,幫助他學會排解內心的壓力,如果寶寶學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所處的逆境,挫折就會成為一個彈性十足的彈簧,說明他獲得更大的力量彈向遠方。實際上,讓寶寶學會應對逆境,比給他一個完美的環境更有意義。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2
家長疑問
1、我兒子今年上高三,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逐漸進入常規的高考第一輪復習階段。第一輪復習主要是系統全面地掌握各學科知識,孩子自認為實力比較強,回家跟我商量,覺得跟著老師的復習計劃走進度慢,自己想另起爐灶搞一套復習計劃。我沒有同意,覺得高三年級的老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第一輪的復習進度也是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如果不跟著老師安排的進度走,各科的基礎知識可能不會扎實,但是我又沒有辦法說服兒子,請問我該怎么與老師溝通呢?
2、我不習慣同老師主動打交道,只要孩子在學校沒什么事,我可以一年不去學校,平時電話也不打,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和老師談些什么。
3、我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出差,即使不出差也是經常加班加點,沒有時間與老師聯系;另外我也擔心老師很忙,經常見老師會影響到老師工作,招人煩。
向老師支招
家長和老師是高考中并肩作戰的親密戰友,兩者關注的焦點絕對一致。任何對孩子有利的方法,家長和老師都愿意嘗試。
作為家長,跟老師溝通不應該存在顧慮,老師也是為人父母的凡人,不要對老師有畏懼情緒。任何階段的老師都喜歡跟家長更多地交流,以便更好地判斷學生的全面表現,發現問題,及時制定修正學生不適合的想法和做法。
1、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式
平日里,家長們忙于工作,除了家長會之外,恐怕沒有太多的機會跟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大多數家長也都會局限于此,不再與老師做過多的溝通。事實上,除了面對面交流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
(1)電話或短信。特點是方便、快捷。家長可以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給老師送去問候,同時詢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既節省了去學校的時間成本,又不至于給老師帶來過多的打擾。
(2)郵件。此類方式便于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更富邏輯和條理性,也便于一些較復雜事情的敘述。郵件發出之后最好通過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師查收,以確保老師看到信件內容,并給予回復。
(3)博客。有的老師有溝通交流教學心得和學習方法的博客,家長們也可以通過博客留言的方式與老師溝通。此種溝通方式的特點是實效性差。高三的老師都比較忙碌,不一定會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會及時回復。此類溝通方式趨于單向溝通,即老師發布消息便于家長們“圍觀”,而對于家長們來說,想就一些重要事情與老師探討并不建議用此種方式。
(4)便條。有的家長將想要對老師說的話附在了考生作業的后面,老師批改作業的時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長寫好便條后,讓孩子帶給老師,老師在便條上直接回復。
(5)MSN、QQ等即時聊天工具。如果家長經常上網,則可以在家長會時要一下老師的網絡即時聯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溝通交流。
2、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機
(1)考生的學習環境有變動。比如考生到了一個新環境、換了新的老師、添了新的學習科目等。這個時候,考生往往都會有一定時間的適應過程。如果這個適應的時間段過長就會對高三整體的復習進度造成影響,還可能危及考生的心理健康。這時家長就更應主動與老師進行聯系。在了解復習進度,孩子的學習狀態的同時,也幫助老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今后的教學和陪考過程中對癥下藥。
(2)高三的幾次大考之后。高三的大型考試之后,考生的成績起伏較大,或是情緒不穩定時,家長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并特別注意,不僅要在考生成績跌落時溝通,也要在成績有顯著提高的時候進行溝通。只有明確了造成考試成績起伏的最根本原因,才能為后面的復習做好鋪墊。
(3)家長會之后一周之內。家長會上想要咨詢老師的家長很多,如果一時排不上號的話,則可以跟老師提前預約,在家長會后的一周單獨去學校拜訪老師,這樣既能在家長會后不給老師們帶去更多的壓力,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3
首先,家長要認真扮演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者的角色。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或者,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e-mail的形式來聯系。
其次,在充分尊重老師的前提下,選擇最佳的溝通時機。許多家長為了能夠將孩子的情況統統掌握,就在開家長會前抓緊一切機會與老師單獨交談,這種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家長要考慮到老師在開會之前要將班級與年級其他班情況橫向比較;與本班的歷史情況進行縱向分析;對每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科學分析,所以很忙碌,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個別家長接觸。那么我建議家長如果覺得會后時間晚了,就在家長會后一周內與老師預約前往,那時老師會有充分的時間幫家長分析孩子的情況,而家長也會有機會看到比較完整的統計數據,準確掌握孩子的情況。
再次,和老師討論研究的范圍,應不只限于孩子的學業成績。學習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主題。在溝通中家長應咨詢孩子這段時間和以前比較有哪些變化,學習是不是更主動,方法是不是更合理,而不是只關心成績的高低。此外,孩子的行為、情緒、興趣、同學關系、思想品德修養、青春期心理也是溝通的重點。以及,孩子的自制力、依賴心,禮節以及和同學間相處的情形等問題,都應列入。
最后是一個小的提醒,如果參加孩子的開家長會,應該將自己的手機關閉。因為這段時間是屬于你的孩子的,家長應該全心全意地開會,而不應常常被干擾,更不能分散老師的精力。此時離場接電話更是你與老師溝通中的敗筆。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長、老師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結果。家長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師無比的信心和無限的驅動力。如果雙方能夠彼此融洽溝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來。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4
不要亂加評論老師,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沒有水平”,因為這會引起老師的反感;不要過分看重分數,分數只是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方面,作為家長,向老師了解的不僅是分數,而且要看重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作業情況和品德表現等。
經常與老師“互通情報”,這可以幫助老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學生。如,家中最近是否有人生病或發生了父母離異、家長失業、搬遷等可能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就應該讓老師盡早知曉,以便老師采取相應措施。只有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家長才能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家長要學會和老師做朋友。朋友之間的溝通往往是有效的,因為這種溝通可以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家長和老師一旦成了朋友,交流和溝通就會更加順暢和自然。即便不能成為好友,至少也要成為普通朋友,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就會少了許多障礙。
家長千萬別去跟老師鬧甚至跑去領導那里告狀。有的家長因對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不滿,就跑到學校和老師吵鬧,甚至跑到學校領導那里告狀,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這樣做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導致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隔閡,影響雙方之間的溝通。作為家長,要給予老師更多的理解,試想,哪個老師不想把孩子教育好呢?即便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言行和方式方法,家長都要理解,因為老師的用心是好的。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5
第一,向老師詢問孩子的備考狀態如何。要知道,孩子的備考狀態直接說明了備考效果。在高三這樣一個敏感時期,孩子的任何細小變化,老師都能感受到。而這點恰恰是父母不具備的。
第二,向老師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心理變化。老師往往只了解學生在校這段時間的心理變化,父母往往只了解孩子晚上在家的心理變化,缺乏對孩子心理上的全面了解,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師多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疏導孩子心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一些具體問題和老師共同商量,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父母要主動承擔孩子存在問題方面的責任,主動配合老師,因為老師和父母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把課教好,使孩子學好、考好。
第三,向老師詢問孩子是否有偏科現象。孩子出現偏科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一些靠平日積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備考過程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彌補。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偏科情況剛剛出現的時候就采取相應的對策,提防偏科情況的惡化。這就需要父母積極主動配合,提供信息,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父母要非常巧妙而委婉地與任課老師討論孩子的薄弱學科學習成績下降原因,把孩子的意見轉達給老師,任課老師就會比較主動地關心該生的學習,給予更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孩子的成績可能會因此有明顯提高。
孩子進入高三后,父母就要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勤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陪同孩子走過高考。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篇6
主動聯系
有些父母有一種誤解,認為主動聯系會打擾老師的工作,擔心老師工作繁忙不歡迎父母主動來聯系。其實,老師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動來交流,不僅能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積極態度,還可以提供許多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幫助老師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讓雙方展開有效的配合。
經常聯系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針對孩子點滴的進步與老師進行交流,更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系。平時,孩子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平穩的量變過程,但是質變就孕育其中。要想發現微小的變化,抓住閃光點,在萌芽狀態時實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須經常聯系。
經常定期的聯系,可以使每一次聯系逐漸變得簡短、有效率。由于是經常聯系,就不必每次都介紹前面的情況,能突出主題,只交流新情況、研究新措施。
適時、適度聯系
聯系的頻率要因孩子情況而異,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一般以一周至兩周聯系一次為宜:間隔太短沒有必要,還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間隔太長,則會失掉經常聯系的優勢。
把話說在當面
不要害怕和老師溝通,老師最不怕的就是有話當面說,最害怕的是瞞他、騙他。千萬不可當著孩子一套、背著孩子一套,更不可當著孩子埋怨老師、指責老師,降低了老師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對老師把話說清楚,有助于老師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也有助于老師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全面了解情況,力爭傳達給老師的信息是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