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人的發言稿(精選3篇)
尊敬老人的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長輩,養育了后代晚輩,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后,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尊敬老人的發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視為“仁之內核”。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幾千年來,“磕頭”、“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靈”等儀式一直承載著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內容。而當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更是嚴格保留了很多的傳統孝道儀式和規范。例如在韓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并相互拜年。拜年時,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長者對成年晚輩低頭彎腰答禮。
“一定的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夏學鑾并不否定當代青少年在春節時給父母磕頭的意義。他說,有選擇地恢復一些體現家庭長幼尊卑倫理關系的傳統社會儀式還是必要的,弘揚孝道需要借助具體的形式。其實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頭后面的價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個老人內心感到溫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孝悌并稱不可偏廢;二是無違父母;三是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盡孝,在國必忠。
謝謝大家!
尊敬老人的發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內容是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眾所周知,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是愛護老人的節日。重陽節一年只有一天,不僅要那一天關愛老人,平時我們也應該懷惴一顆尊敬老人的心。關愛老人不僅是體現你的優良品格,還體現了你對老人的尊敬。這是感恩,也是繼承。你現在對老人好,不久將來老人也會對你好。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對老人好,你的子子孫孫也會對你好向你學習。如果沒有你的爺爺奶奶,也不會有爸爸媽媽,沒有你的父母,那怎么會有你呢?沒錯,在你關愛老人同時,不僅要抱著感恩的心,更要帶著愛。
那么,什么是尊敬老人?有一首歌唱得很好:“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盼個平平安安”。對啊!老人這一生就只想簡簡單單和子女一起過,節日熱熱鬧鬧而已,但現在你爸爸媽媽不是上班嗎?還住在別的城市,一年能回幾次就家啊?自然而然,你做完作業后就可以陪爺爺奶奶聊聊天,說說一天上學的趣事,打個電話……都會讓他們感覺很窩心。那一小步,就可以讓你的爺爺奶奶開心一整天,何樂而不為。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與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外婆打了個電話,談談心,結果外婆開心了好幾天!你愿意把這流傳千古的.美德,流傳下去嗎?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