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觀后感:《國歌》觀后感(5)
近日,觀看了電影《國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以國歌創作進程為序展現了國歌的誕生,國歌樂曲悲憤激昂,氣吞山河,催人奮勇崛起;歌詞沉重悲壯,洪鐘大呂,促人勇往直前!
電影《國歌》與電視劇《亮劍》在情節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實實用主義原則。
請看后來田漢與國歌的命運:
從1964年起,江青與康生一唱一和,將田漢的京劇《謝瑤環》打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并公開批判。郭沫若是了解田漢的,也是了解當時的批判情況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的批判和批判者:“哪里談得上開誠布公。兩面三刀,落井下石,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甚至不惜賣友求榮者,大有人在。”后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康生、江青等更加肆無忌憚地加緊迫害田漢。他們給田漢加上“叛徒、“黑幫”。“文藝黑線祖師爺”、“修正主義分子”等等罪名,并將田漢送進牢獄。在寒冷的1968年12月10日,被化名為李伍的田漢,在半監獄式的301醫院,含恨離開了人世,除了一件大衣,一副眼鏡外,沒有親人和朋友來與他告別……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重新填詞的《國歌》。
新詞是: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進!
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1979年4月,田漢平反昭雪兩年多之后,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恢復了《國歌》原詞的決定。
電視劇《亮劍》于原著對比:原著的后半截重點之一描寫李云龍在文革中與左的錯誤的斗爭,最后被迫害致死。
在我們國家,目前深刻總結內斗經驗教訓,促進國家的民主法制進程,推動政治文明建設,確是當務之急。
目前內憂勝于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