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國的初三作文
愛國,從小就學會了“愛國”兩個字,無一例外,對于我來說,它只不過是新學會的兩個漢字。似乎記得,學的時候沒有跟多的解釋,學完了,會寫了,接著就學另外的漢字。更加也就不會去鉆研它的涵義。
所以,愛國,于我,它的概念總是模模糊糊。最淺的只是知道要愛國。但不知道怎么去愛……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輪的飄散,我似乎懂了。
“滄浪之水清兮,可能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之后,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于“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而死。端午節,也是因此而來的。
屈原的愛國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后人。
我國的沙塵暴災害可以說是愈演愈烈。據專家統計,從19xx年到19xx年,我國西北地區發生沙塵暴的次數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在19xx年還發生了一層劇烈的黑風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肅河西走廊至少要發生一次,而在20xx年,連續發生8次。
19xx年的西北特大黑風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蹤,96.6萬畝耕地受災。沙埋厚度達20-150厘米,房屋倒塌、水井堵塞,農作物顆粒無收,造成嚴重損失。
在10-20年中,面對人口越來越多、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現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國沙塵暴的頻率、強度和危害程度還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這時,我似乎懂了,愛國首先要從自我做起,保護環境不要讓悲劇愈來愈烈。
江x民曾說過,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以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換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錯,不發展科學的國家必然會變成殖民地。這是里奧-居里說過的一句話。這是,我似乎懂了,愛國,更要先努力學好知識。
“愛國”從會寫它到知道要愛它,最后懂得怎樣去愛它,它從此不再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