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可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而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
外婆常常告訴我她以前經歷饑荒歲月的艱苦生活,吃野菜、吃樹皮,好多地方還餓死了很多人,還不厭其煩的對我說:“要珍惜糧食,要節約糧食,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的人不能吃飽飯的。”通過查找資料,我知道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要靠大家幫助。我們國家還要花費巨額外匯去進口糧食,糧食確實是寶貴的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詩句。但是,看看我們周圍的情況,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真是讓人觸目驚心。有的同學還很挑食,吃了幾口飯就扔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只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著急去玩,走路時慌慌張張地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還一邊吃一邊打鬧,飯粒隨處可見!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啊!也許他們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合起來這個浪費就太驚人了!
浪費真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我們每個孩子都要存有節約的意識,這其實做起來很簡單,例如: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偏食,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我們都要不浪費糧食,文明就餐。這樣既有利于我們身體的健康成長,又能愛惜糧食。
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浪費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同學們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