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古人戴凱之說。
——題記
這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無數的樹木在暴雨的肆虐下而轟然倒塌,在這樣的一片廢墟中,卻還站著一群巨人——竹。它們不為暴雨而傾倒。猶如一個戰神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終于,雨停了,太陽向天地萬物微笑,天空中也灑下一道道彩虹,光彩奪目。
如上片段只是我的臆想而已,但卻是竹生活的真實寫照。看吧!高聳入云的竹身,“長而易折”這句話對它來說并沒有效。“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它那種頑強拼搏,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中,竹好像在外形中是最簡單,干練的。竹的身子,一節一節的,好像在祝福我們“節節高”,不過以它君子的高傲,似乎不好意思說出口呢!在它那竹身旁還長著一點點小花,隨著清風輕輕舞動,顯得可愛及啦!不過這話可不能當著它的面說。以它君子的氣節,似乎不好用“可愛”來形容。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質量分別是:傲、幽、堅、淡。沒錯,竹的精神就是堅韌不拔。它不用多么精細的的照顧,只要給它土壤,每天澆一點水就足夠了。甚至,你不去管它,任由它自生自滅,它也能憑借上天灑下的水源生活:就算你把它放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竹也能憑借著光合作用,頑強地生長,綻放出堅毅的花朵。看!竹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不是我們應該具備嗎?
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于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涼爽的閑庭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清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并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操;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看到它,你就會明白什么是堅韌,什么是君子。
雪色林亦覆,獨有一林清。不與“純色”染,獨立嚴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