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建甌,每年端午節都特別熱鬧,今年也不例外。
據民俗專家說,端午節在中國已有2019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節日,有20多種叫法,如端陽節、菖蒲節、龍舟節、粽子節、詩人節等,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他因為受奸臣陷害,報國無門,只能跳進又急又寬的汨羅江里,以死明志。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為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家鄉的人們會買艾葉、菖蒲,用紅紙條卷束,懸掛在大門兩邊,因艾葉形似虎,菖蒲形如劍,借以驅魅壓邪。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待堿水浸泡糯米后,用新采的碧綠的箬葉包成,加上各種各樣的餡—瘦肉餡、豆沙餡、板栗餡、花生餡……再用棕葉或小麻繩等扎好,10個一串,放進鍋里煮,很快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味。所以每逢端午節,每條街上都彌漫著誘人的粽香,饞得人直流口水。
當然,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還會歡聚在一起,團團圓圓,吃上一餐飯,菜也非常豐盛。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非常盼望這一天,因為只有過節才有好吃的。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家鄉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