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淡泊名利的作文600字
【篇一】
古人云: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名利、*就如過眼云煙,真正值得擁有的乃是高尚的節操。看淡名利,方能成就大業。
名利如人生路上的“攔路虎”,越過它,人生之船才能揚帆起航,倘若不能放棄名利,那結果只能適得其反。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成功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歷的第一個腳印,他的偉大功績也被載入史冊。然而在他富有盛名之時,他的同事、朋友卻漸漸離他遠去,甚至連與他相濡以沫38年的妻子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阿姆斯特朗為了追求榮譽名利,狠心地將家庭拋在腦后,最終喪失了親情。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把“腳印”載入史冊,但卻不能把盛名的“腳印”帶入生活。
我們的人生不是舞臺,沒有永遠的追光燈。
與阿姆斯特朗的追求盛名相比,莫言父親很好地詮釋了淡泊名利的內涵。莫言喜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個舉國上下都為之振奮的消息。為了祝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慈善家陳光標預贈一棟房子以示慶賀,但莫言父親以“無功不受祿”嚴詞拒絕。這一舉動讓我們不禁為之肅然起敬:如果換作是見錢眼開的人,恐怕早已樂開了懷,欣然接受了。但莫言父親淡泊名利,即使再有價值的東西,不經過自己勞動得來的一概不收,在這樣的思想熏陶下,產生莫言這樣的大作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淡泊名利就要勇于放下,不因小利而背叛自己的初衷。晉代陶淵明一生淡泊名利,向往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當朝廷以五斗米的俸祿來請陶淵明為官時,陶淵明不為所動,依然選擇歸隱山林。他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正氣值得我們謳歌與傳承。
俞敏洪曾說過:“金字塔如果拆了,只不過是幾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毫無目的地過下去,那只不過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人生需要有目標地前行,但在我看來,這目標絕不是追名逐利,而是追求自我,實現自己純真的夢想。愿淡泊名利之花開滿每個角落!
【篇二】
古人云:要淡泊名利!暗础笔且环N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后人一直贊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肚宕实勖厥贰酚浭銮』实巯陆蠒r,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只為名,一只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欲。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并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誰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使自己的事業有所建樹,可以說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夠富裕也能說是逐利。人活著,有誰敢說沒有追求過這兩個字呢?我認為“名利”主要是一個度的問題,只要不過,不貪,追逐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安于清貧的目的不是守貧,而是靜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與困擾,實實在在的對待一切事物,豁達客觀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必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實思想,為之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
其次要做到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物欲。只有樹立遠大的樂于奉獻的精神,才可能經受住各種*的考驗,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道德標準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情懷書寫出高貴的人生。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