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放羊
童年?放羊?回憶
一聲羊叫驚醒了我,羊在通知我在要去山間旅行了。
羊群排成一長串,我在后面趕著,奶奶牽著一條長繩子,系在老母羊的脖子上,我知道那頭老母羊是羊群的領頭者。羊群中大多數是老母羊的孩子,其中還有幾頭買來的公羊,那老母羊是他們的老丈母娘,小輩要聽長輩的。
大地被太陽曬得僵硬,羊群就愛靠著墻根或樹陰走,雖然已是下午的第三個鐘頭,但是仲夏的天氣也是讓人難受的。羊群一會兒爬到小丘上,一會兒爬到荒地里,一會兒又走到大樹旁,啃著光滑的樹皮,嚼著翠綠的樹葉。羊群走在僵硬的小路上,蹄子與小路會在交接處發出清脆的聲響,尾巴上的硬糞球互相拍打著,好像在伴奏著。這種樂曲是一種杰作。
風在吹,花在動,云雀在西飛,我和奶奶把羊群趕進一個荒草地里。奶奶叫我先放著羊,她去給驢找些草去。鳥兒自由的飛過樹梢,螞蚱在田間悠閑地蹦著,小花輕快的擺動身子,羊低著頭慢慢地咀嚼著口中的嫩草,村里傳來幾聲時斷時續的狗叫聲。一切都顯得那么悠閑,那么自由,我抬起頭望著空中飛過的鳥兒,我是多么極愿后背能長出一雙翅膀,隨著風像一只鳥自由地在天空飛翔。
羊群在吃草,我站在老母羊前,看它咀嚼的樣子:一張老臉拉得老長,一雙長耳上下搖擺著,牙齒沾滿泥土,還裝著一幅默默無聞的樣子。他咀嚼的樣子,后槽牙交錯的磨來磨去,鼻涕從鼻孔里流出來,土粒粘在胡須上,口唇旁還留著綠草汁。“怎覺得那么脆呢!”,我真想拔一把嫩草喂在嘴里嚼嚼嘗嘗到底有啥味道?
剛長出的羊羔,吃草時更讓我喜歡,它吃草時經常會被尖銳的草芽刺痛,所以他吃草時會把嘴唇翻上去,露出兩顆潔白的牙齒,慢慢垂下頭用兩顆小牙齒去咬斷一點草芽。又是它只顧著吃后面一棵草,而忘了前面的草尖刺進它的鼻孔,它就上下使勁搖著頭,連打好幾個噴嚏。
傍晚的風是暖和的,太陽變得不再囂張,羊群擠在一塊,不吃了,因為吃飽了。我看了看西山的夕陽,我和奶奶把羊趕回家去了,那種美妙的樂曲在沉重的步伐中響得更亮些。
多虧爺爺照顧,給他們早已放好了一盤撒有面粉的清水,羊頭都伸進水盆里,幾口喝了個痛快,盆底剩下的面粉就歸狗了。
幾只沒吃飽的小羊,幾個頭扎進母羊肚底下,用頭猛撞著好像喝幾口真正屬于自己的美餐。
假期過去了,以前放羊的時候不再來了,30年的改革開放換來了如今的新農村,經過移民搬遷,人們也住進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新房子,喝著方便的自來水。
看著漂亮的房子,嘩嘩的自來水,我感到多么新奇,可到在田邊干活時,奶奶常常會望那昔日經常放羊的地方,我也會看看那個充滿童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