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人是強者的象征。四大發明與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中國的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之一是造紙術。每天我都不能離開紙,我的學習、生活、工作等都不能離開紙。現在我就向大家說明紙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吧。紙的發明者就是東漢的蔡倫,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著:“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大發明之二是印刷術。我每天也不能離開這項發明,如果沒有了這個發明,那么將會對我的生活有多大的困擾啊!如果沒有印刷術,我的課本、報紙、文件都只會白紙一張,不然,就只有讓我自己抄寫了。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起先是雕版印刷,但是到了以后,雕版印刷出現了明顯的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占地方;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這樣,有時就會對剛印刷完的東西前功盡棄。后來,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
畢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制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大約2XX年后,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所以就出現了這向發明。
四大發明之三是火藥。像現在我每年過年時都會用到的煙花炮燭或鞭炮,都是用火藥制作成的。火藥,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藥。火藥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典籍神農本草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藥材。就是火藥本身也被歸入藥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藥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于軍事。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藥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四大發明之四是指南針。現在很多的探險家、旅行家去探險時都一定會帶上的指南針也是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原來是人們在采礦、冶煉中漸漸發現了磁石。到戰國時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來判定方向,當時叫“司南”,它是在一個無沿的方盤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紀),中國人民創造了人工磁鐵,此后又創制了“指南魚”,把用磁鋼片制成的“魚”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來經過反復研究改進,又把磁鋼片改成細小的磁鋼針,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極,末端成為磁南極,這就成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創造了適用于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到了14世紀初,指南針才由中國傳到歐洲。至今是世界人去探險時必須具備的工具。
這四大發明是我們中國人的象征,也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