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300字
讀論語有感300字(一)
暑假,王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讀《論語》。并寫出讀后感。我原本以為,論語是一部很枯燥無聊的書。可是,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我拿起《論語》看了幾頁。馬上被吸引住了。這里面有很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但是背后都隱藏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道理。它們都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學習,把它們繼承并發揚下去。
論語是子的杰作,是子總結的人生道理,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子的思想。在一天該結束時反省自己。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我們應該認真地去讀。
讀論語有感300字(二)
今天,我看了論語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令我記憶猶新。
孔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孔子曾經夸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是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顏回家窮,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可是他卻能生活的很快樂。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很佩服顏回,不是佩服他能忍受這么艱苦的環境,而是佩服他能樂觀的生活。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為苦,哀嘆抱怨時,顏回卻不改他樂觀的生活態度。
顏回能做好這些,我卻不行。比如說,一次,我們的老師留了很多作業,我只寫了幾個字就煩了,我一點也不堅強。還有一次,我被老師罰了100道題,寫到40道,就哭了,媽媽陪我寫到第八十道題,剩下的二十道是媽媽協助我寫完的,總之,我還是不夠堅強。
好啦,我就先介紹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紹。
讀論語有感300字(三)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困惑:
父母對孩子關愛得無微不至,卻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卻常常做出彼此傷害的事情來;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系,卻常常適得其反。
為什么會這樣?
怎樣的關系才能稱作“好”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所謂“過猶不及”。為什么兩個人很親密卻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態呢?
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論語·里仁》)“數”是“屢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