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美人心計》觀后感
觀《美人心計》有感 剛剛看完《美人心計》,但是已經很迫不及待地想要寫下文字來真切地表達對此劇的感受,與其說是感受,不如概括為之感動。
徜徉在漢宮,在權勢斗爭中還能清晰地看到那么刻骨銘心的愛,在后宮的勾心斗角里還能用心看待每一個女人內心的哪怕是不安、惶恐甚至是傷痕,因為我不愿錯過任何一處的哪怕是凄美。沒有愛,哪有恨,有多愛,就有多恨,《美人心計》讓我內心所泛起的漣漪不是一點點。
劇情里面最欣賞的就是竇漪房,她是一個讓人真正感動的女人,也是一個最讓人感動的“妻子”和“母親”。以其說是觀后感不如說是對一個“女人”的一生命運的“感受”
林心如飾演的竇漪房很有氣場,她身上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在漢宮中,有兩個人愛著他,一個是劉恒,一個是劉盈,后來的竇長君。一個女人,可以讓兩朝帝王為之傾心和深愛,我想她身上的魅力是值得每一個女人用心了解的。她是善良的,她以一顆善良的心融化了曾經是阿丑后來是雪鳶心中的那座冰山,讓她感受到溫暖,開始愿意去相信,也成就了之后雪鳶對竇漪房的忠心耿耿乃至姐妹般的情誼。她是聰明睿智的,也許這不是每個女人可以做到的,但從她身上的一點一滴,我們可以借鑒她為人處世的方法,她從來不是心狠手辣,但遇事需要果第一范文網斷處理,她也絕不心軟,對于她的姐妹慎兒,她付出了那么多,最終那樣的結局,她也是一樣地心痛,但無奈于那樣的決定。對于竇漪房,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她是個聰明的女人,也是幸福的女人,她有著劉盈默默地守護,也得到了劉恒唯一的愛。
每個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漢文帝劉恒——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成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自幼,隨母親去了代國,因為遠離后宮之爭,使他從小就無荒淫之舉、驕矜之態,素有“仁孝寬厚”的美譽,這也是他成為文帝的主觀原因。但是,倘若沒有竇漪房的傾心配合,使他免除后宮之憂,或許就沒有他那偉大的歷史功績!或許,有人會覺得此話,過也!考證歷史,或許女人沒那么大的作用,但因本劇,主要還是側重于女人的,這或許也就夸大了女人的作用,但是本人覺得,夸大也好,但太多的事實無不印證了女人的作用有多大!一個好女人,不僅可以豐富你的生活,還可以在事業上助你一臂之力,相反,扮演紅顏禍水的,歷史上這樣的女人也有很多,在這也不一一列舉了。所以,當你生命中,遇到了好女人,請你學會珍惜,學會愛護!
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是一個慈母。她一生為了自己的兒子劉啟,和別人的兒子劉武而為難,一個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個不是自己親生卻又勝似親生的兒子,兩個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卻因后宮之爭而受挑撥引起皇位之爭。她左右為難,她要自己的兒子留武兒一命,劉武卻被自己女兒殺害,她卻誤以為劉啟容不下劉武。作為一個母親,她不能原諒兒子,作為一個嚴母,她更不能原諒兒子犯下這樣的罪孽,到劉啟死之前,都沒有原諒他。最后知道事情的緣由,她痛徹心扉。一個聰明的女人,一個善良的女人,一生只為別人著想,一生只為別人而活,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從來沒有為自己打算過。她只希望自己一生平平凡凡,不與人斗爭,討厭計算。為了親人,她又一次一次的卷入斗爭中。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撐起了大漢的一片天。
薄太后從來都不喜歡竇漪房,一直排斥她,討厭她。作為一個兒女,她百善孝為先,對自己的婆婆盡忠盡善,不管面對她的是如何臉色,但卻不離不棄。直到薄太后死之前,才知道誰對她是真正的好。
結局時候竇漪房選家人子說的最后一段話讓我印象頗深:其實哀家也沒有什么好教誨的,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就是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下,都不要忘記你最原來的樣子,要學會忍耐,學會收斂,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忘了后果,是金子總會發光,黃沙掩不住珍珠的光華,等到有一個,你回過頭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留下的,不是只有痛苦和快樂,還有很多其它的東西。我想我在“她”的身上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竇漪房——雍容大方、姿態萬千、智慧與美貌并舉可謂大智。本劇的最大看點,她的善良,她的睿智,她的寬容,她的識大體,她的一切的一切,使她成為后世所敬仰的“竇太后”。她也是中華帝國最后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同時,也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