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的旋律》觀后感
哈,觀后感,這個詞已經多少年沒用過了,難得難得。
首先感謝一下劉杰同學向我推薦了這部動漫,說是看了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然后我就一口氣看完了,這也是我看完的第一部日本動漫,感觸很深。具體的感想,和看了很多比較深刻電影書籍什么的一樣,心中最大的一個人問題就是:假如是你,你會怎么辦?
不諳世事的妮悠與有著與年齡不相似、冷酷無情的露西。一個人身上的雙重性格,讓我想到了《寂靜嶺》里面的同樣擁有善良與邪惡雙重性格的阿蕾莎,兩個人都因為一些自己無法掌握的原因而被整個世界所拋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妮悠有我們的廢柴男主角關愛著)。兩個人受盡了各種各樣非人的折磨,并且都用自己性格的陰暗面去報復曾經欺負過自己的人甚至是無辜的人,報復拋棄自己的這個世界。而當她們表現出自己的善良面時,又能得到很多人的關心與愛護。這可能是貫穿全篇的一個矛盾,到底是什么決定了兩個人悲慘的命運,是她們自己,還是我們,抑或是這個世界。
當我們感嘆兩個主角的命運多舛的時候,當我們為同樣悲慘的結局而落淚的時候,不知道觀眾們有沒有想過,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不管是主角還是路人甲,你都能保證你把你觀看電影和動漫的時的那一顆善良的心帶進這個世界嗎?可能我表達的不清楚,意思應該是:假如妮悠或者阿蕾莎是你身邊的人,你能帶著一顆善良的心對待她們嗎?哪怕你的觀點與所有人相悖?
我自知,我很難做到。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這個世界是冷漠的,人與人之間是缺少關懷的,曾經那些被習以為常的優良品德,在這個時代卻被當做金子一般稀有的閃光點。而我們都生活在這個難以改變的現實中,身邊是許許多多妮悠般的,正在承受苦難的人們。或許這也是一個矛盾,為什么人們的命運都是同樣的悲劇,還會有彼此之間的冷漠,甚至是歧視?
妮悠小時候在孤兒院里被其他小孩欺負,就是因為自己頭上的兩個角。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不論自己多么的不幸,總是要找一個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去欺凌他,以此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來平衡自己所遭受的種種不幸。這應該算得上是人通有的劣根性了吧。
魯迅先生吶喊著:從來如此,便對嗎?而當我們已經對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悲劇習以為常的時候,應該問問自己,從來如此,便對嗎?
最近挺累的,比較困,說話有點語無倫次,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