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之戀觀后感范文
看完《山楂樹之戀》之后,我和很多人一樣,也被劇中情節深深感染,被主人公那簡單、干凈、純潔的愛情所打動,沉重的心情久久沒有緩和平靜下來。還記得老三在答應靜秋媽媽離開靜秋后,為靜秋包扎傷腳時,掉下的淚滴;也記得老三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后,隔著河岸擁抱靜秋時掉下的淚滴;更記得老三在臨走前,聽到靜秋的叫喊聲時流下的淚滴。老三的每一次落淚都是如此的揪人心腸,令人痛徹肺腑。
泰塔尼克號的杰克和露絲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因為生離死別的痛楚才會顯得格外感人。似乎所有的愛情故事都一樣,《山楂樹之戀》也是如此。在文化大革命時代背景下,面對老三熾熱的愛,靜秋渴望著而又猶豫著。這兩把小火苗只能在這冰山下靜靜地燃燒,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就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愛情顯得特別的珍貴,每一次分開,都讓觀眾的心隱隱作痛。老三的逝世,更給靜秋帶來深痛的苦楚,俘虜我們無數的眼淚。
看完之后,我在想,為什么牽動人心的愛情大多數都是要在一定的限制下形成的呢?在文化大革命的限制下,老三不得不離開靜秋,但一直在等待著她,兩年依然沒變。而在如今自由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愛情反而變得不尊重。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一次又一次的褻瀆,讓本應珍貴的愛情變得如此的廉價。這是因為限制本身讓我們的愛情變得深刻,還是因為我們太容易忽略自由自在的愛情呢?
為什么催人落淚的愛情總是要以主角的死為代價?而我們落淚,是因為我們還沒來得及珍惜,愛就消散了的嘆息,還是因為我們曾經不懂珍惜,而在失去后的懊悔呢?在愛得正濃時的突然離開,確實會讓人撕心裂肺。如果老三沒有去世,可以一直陪著靜秋,那有誰可以保證他們往后的日子不會因生活的鎖碎失去當年的激情,而勞燕分飛呢?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又有誰能保證不會說出“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的語句呢?
電影中,某些臺詞很熟悉,某些話語,似乎我曾經也聽過說過。不過現在想想,如果那份感情真能開始,不知道在多年后,我是否依然能保持著當年的激情,是否還會說出當年的語句?用她的話來說,以后的事,誰能預料。直到現在才明白,曾經的承諾叫童言,曾經的愛情叫兒戲。
“牽著她/他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永遠不會走失”,“讓她/他道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傾其身心的愛過她/他,讓她/他信世界上是有永遠的愛的。”
窗外的煙花迷人,而又轉眼即逝。不知靜秋見到這煙火,是不是也會思念她的老三呢?音箱里傳來那熟悉的旋律,又再一次輕輕撥動我的心緒,跳動的音符伴隨我的思念一起消散在窗外的漆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