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吧馬曉翠》觀后感
我一直對當下的國產片有某種偏見,尤其是所謂的大片,對其中毫不掩飾的功利目的、對歐美大片的幼稚模仿、對莫名其妙的大場景以及生搬硬套的生死戀婚外情打打殺殺諸如此類,都嗤之以鼻。無獨有偶,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剛上演的國產故事片《跑吧馬曉翠》,說是值得一看,并提出看后交流一下心得。出于禮貌和應付我在網上找到了這部影片,近乎冷漠地看了起來。然而,卻一反常態地一口氣將其看完,并頗有感觸,以文記之:
首先,這部影片絕對不敢冠以大片之稱,從主題到情節都是反映小市民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行為。估計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這種片子也值得評價討論?其實不然,曾經有人說過一句冠冕堂皇的口號:老百姓的事無小事!在這里似乎得到了應證。是呀,老百姓想得最多的是什么?不就是豐衣足食,鍋碗瓢盆嗎?馬曉翠為了能在單位分配經濟實用房評分中加分,幼稚地參加了歌唱和長跑比賽,在現實中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以此為主題并拍成電影,不能不說正反映出時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其次,影片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個淺顯而又永恒的主題,那就是偉大的母愛和融融的親情。房子不光是為了大,其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一定要為學小提琴的兒子裝修一間琴房!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年來出現的一個偉大的母親,為了給兒子移植肝臟,母親以暴走的方式消除自己的脂肪肝并得以成功而感動了多少人?是的,絕大多數做父母的不可能一夜暴富,也不可能以公肥私,更不可能有人賄以重金。他們想完成一件諸如買房這樣的工程,將一生的積蓄傾注其中也只是杯水車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只要不違法亂紀,他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第三、這部片子應屬喜劇體裁。馬曉翠的潑辣、無知、幼稚是武漢小市民的真實寫照,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品德的高尚和人格魅力。她時常用古詩來教育兒子,卻又說不完全且用得不是地方;因為她的善良與正義,她的長跑教練從一個賭徒到改邪歸正;在街上偶遇小偷,她正好利用自己長跑的特長,直到把小偷追得累趴下,這當然是純粹的喜劇情節,現實中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為了減輕體重,她不吃葷菜,但晚上卻又偷吃冰箱里的肥肉,也真實地反應出凡人百姓的墮性令人忍禁不住,等等情節,應該說是編劇的良苦用心。
第四、雖然此片是一部近乎小品的喜劇,卻自始自終伴隨著高雅的小提琴音樂,不能不說是神來之筆,因為馬曉翠就是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音樂家,于是才有了兒子在湖邊的練習曲,有了參加比賽的高難度小提琴曲的出現,絲毫不覺得生硬。這也使我想起一部美國大片《阿甘正傳》,里面有一句經典臺詞:阿甘,快跑!整個故事都圍繞一個“跑”字在拓展。也許這只是一種巧合,竟然與奧斯卡大片一脈相承!
第五、文學藝術作品離不開愛情的糾結,作者也沒忘了這茬:馬曉翠與私人教練被人議論,老伴劉師傅的不滿都在情理之中。而馬曉翠為了家庭、為了老伴,她毅然地放棄了訓練,說明了她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對愛情的忠貞,雖然此舉不值得提倡,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褒獎的。
第六、也是此片的一個及其重要的主題思想,那就是我們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純粹是一種功利目的,也許你的目的能夠達到,但絕對少了從事這件事的過程的享受與體驗。她的長跑教練雖然染上賭博的惡習,但他畢竟是從專業運動員退伍的,并且也有過輝煌,他深知體育運動的內涵與目的性,明確指出:如果你是帶著這種功利(為了分房加分)目的從事這種業余的體育活動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他指著在江灘上正在鍛煉的中老年男女說,從他們臉上的表情不難看出,鍛煉的目的就是享受體育給人帶來的快樂與享受,而沒絲毫的功利性。這份哲理應該說是十分深刻并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最后,故事以圓滿大結局:兒子小提琴比賽得了第一名,老伴因設計成功得到廠里的分房獎勵,馬曉翠參加長跑比賽也得到了名次。這當然是喜劇作品的基本規則,經不起推敲,但令人信服。這不就是我們老百姓所追求的東西嗎?
還要補充一點的就是,此片的拍攝環境全部是我們武漢人熟悉的地方:琴臺音樂廳、漢陽電視塔、漢口江灘等等,出演馬曉翠和老伴的也是本鄉本土的演員,人們時常在地方電視臺看到他們諸多作品,這一切都讓作為武漢觀眾倍感親切。
謝謝編劇、謝謝導演、謝謝影視人員,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