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觀后感
【篇一】
以往,“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于我而言只是個符號,簡單卻又陌生。它從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為人民服務,怎樣做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切似乎距離我相當遙遠。但看完《張思德》以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就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實際行動付諸于點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還記得毛主席對張思德的評價嗎?對,就是“你這個同志嘛,最大的缺點就是做事不吭聲,最大的優點也是做事不吭聲”。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有一種莫明的傷感,張思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木訥寡言,憨厚誠實,無論干什么都是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從影片中知道他是一個老戰士,參加過長征,走過三次草地,和他同時入伍的差不多都當了官,然而他還是個勤務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沒有這些世俗名利,當面對別人的逗笑時,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無法想象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靈魂。“做事不作聲”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這一點的絕不會太多。因為不給自己邀功就很難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張思德放在現在,那會是怎樣?其實于我而言,他的許多行為我無法理解,盡管我在心底里崇拜著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點,難道不能幫到更多的人嗎?不,也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也許是我的思想深度還不夠,是我不能夠理解他,不能夠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為社會上只有有像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為社會奉獻的人,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繁榮。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這樣一批批甘于奉獻自己的人。是我不夠成熟,過于天真。張思德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別人對他名字的解釋,“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貧苦家庭,他親歷過各中艱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他更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他是最可愛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勞善良,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尤其他對那一老一小的真摯付出,真真切切體現了他是一個大寫的人。對孤獨老人,他想兒子一般;對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親一樣。兩個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裝在了心底,他像兒子般撫慰了老人那可孤獨的心,找尋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親般將那個孩子捧在手里,用父親般慈愛的心呵護那顆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溫暖,讓他的世界出去烏云布滿陽光。這就是張思德,平凡中更現偉大的人。
張思德是個好人,但它卻沒能長命,僅僅二十九歲就離開了我們。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而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在現在,我們正處于社會的繁榮發展之際,沒有了那時的艱辛,但“為人民服務”卻不能丟。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品質。也許我們大多數都做不到張思德那樣,但我們可以竭盡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服務于人民群眾;其次,在學習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給別人幫助。
讓我們永遠記住那個奔跑的人,記住那張憨厚的臉,記者那個代表著一種精神的名字張思德,同時,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緬懷和張思德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篇二】
周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后,自己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觸動,用強烈來形容我的心情一點也不夸張,幾天來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學習對照,我感覺自己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在鎮機關支部組織下,我隨同全鎮的黨員一同觀看了《張思德》這部電影。隨著播放著的電影,我逐漸認識了他,認識了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人。除了那年僅29歲的生命驟然而止讓我拭目外,我一直在思考,就是這么一個工作在極其平凡崗位上的普通戰士,為何會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評價呢?
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走出影院時,竟然有這樣的聲音傳到了我的耳朵里:“咱說真的,這樣的人不就是個傻子嗎?放在現在,混了那么多年,仍是大頭兵,這就證明他不行!”我的心頭一震,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會有這種想法?難道在他們心中,張思德精神已經落伍,已不適應現在時代的要求了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邊回憶著張思德同志的生平,一邊翻開了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張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參軍2019年,三次過草地,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許多已當了團長甚至旅長,他身為戰士卻從不計較職務高低。他在戰斗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干一行愛一行。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腳踏實地為人,盡心竭力辦事,只要工作需要、老百姓需要,他總是一馬當先,任勞任怨,從不把自己做的事掛在嘴上。他用平凡而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頌歌。
我記得電影里有個同志對張思德說:“你一個1933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職務卻是這樣低。”話里含有對他報不平的意思。一個共產黨員如何面對利益,張思德同志做了很好的回答:“想一想犧牲在長征路上的戰友,一起參加革命的同鄉,現在還剩下多少,我們革命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要讓受壓迫的人民全都解放出來,個人利益與祖國命運相比,顯得多么渺小。”這種樸實無華的崇高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難道不值得人們永遠學習嗎?
從中我看到了我黨的性質和宗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就是張思德這樣共產黨人的人生理想和最大幸福。正是這種信念的存在才會有、菫存銳等寧愿犧牲自己性命換取人民幸福的革命先烈。
現在再次回味這個平凡的故事的時候,我不再迷惘,張思德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他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工作崗位,努力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張思德的一生雖然短暫、平凡,但是,張思德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永放光芒。從他的事跡中,我懂得了什么是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被某些人視作“傻”,唯利是圖,享樂第一才是“精”,為了個人利益,理想、道德、信仰、情操可以拋在一邊這都是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馳,在張思德的高尚、無私、純美的精神世界的對照下,是如此的丑陋與低俗。這樣的人應該感到慚愧。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張思德已經犧牲60年了。與那個時候相比,時代變了,條件變了,環境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輝。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環境和條件下,都要做到嚴于律己,潔身自好,一身正氣。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弘揚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切實做到身正、行正、言正、名正,以張思德等先烈們為楷模,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