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消費安全心得體會(通用3篇)
共創消費安全心得體會 篇1
在這篇文的開頭,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對貧窮的農民夫妻,因為買了假種子種到田里而顆粒無收還賠了本,夫妻倆越想越生氣,便買了瓶毒藥一飲而盡,但因為毒藥也是假的,他們昏睡了一天后又醒了過來,夫妻倆認為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便買了瓶酒以示慶祝,誰知,這對夫妻喝完酒后再也沒有醒來,因為他們喝的是假酒。
聽到這個悲慘的故事。我禁不住想,現在世上有多少假東西呀!坑害農民的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危害病人生命健康的假藥、有毒大米、蘇丹紅、人造雞蛋······,這些假東西造成了多少受害者呀!而那些負有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的人,只管收錢,對造假的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還為造假者通風報信。正是由于這些人的失職,才造成現在假貨滿天飛。
今天,又是3.15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興奮地來到大街上,希望能聽到有關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宣傳。但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宣傳標語,沒有宣傳喇叭,人們冷漠地來來往往,世界消費日什么時候消失了呢?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絲疑問。這時,一陣風刮來,風雖不大,我卻感到明顯的涼意。它帶給別人的是清涼,而此時帶給我的卻是憂慮和悲傷。
3.15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還有用嗎?在大多數人心中,也許已經不重要了,也許已經沒有用了,他們眼中能看到的,只剩下金錢、金錢、金錢······人們哪!醒醒吧,不要為了金錢而瘋狂了。我們不但要有誠信,更要有良心。讓我們一起來打假吧,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假貨的世界里!我相信,這是每一個孩子的愿望,也是每一個大人的目標。來吧,讓我們找回誠信、喚醒良心,為徹底消滅假貨努力吧!
共創消費安全心得體會 篇2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陸陸續續地回到了學校,在此期間,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安全意識、確保同學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共創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每個學校都在大力的宣傳與之相關的安全知識。我們常聽到人們宣傳“防火、防盜、防騙”,雖然每個學校都有與之相關的安全制度,但火災、東西失竊、財物被騙等事件在學校里還是時有發生。尤其是近幾年,校園網貸糾紛和詐騙案例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安全隱患也逐漸增加,各個學校對這個現象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有些不知情的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大學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而且受教育的.程度較高,為什么還會陷入校園網貸的騙局中呢?可以這么說,大學生雖然受教育程度較高,但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生活費,有時會出現生活費不能滿足其需求的情況,而且有的學生還有攀比心理,這就更容易導致學生走向校園網貸的道路,很多學生更因欠下巨額貸款無法償還而不得不放棄上學。
隨著校園貸事件的愈演愈烈,有人總結了校園貸的幾大危害:
1、“低利息”并不可信:目前網貸平臺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越便捷,越易變“劫”: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于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余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催款“全方位”: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臺并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采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短信、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貸款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如何防范不良校園網貸呢?大學生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輕易相信借貸廣告,還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大學生要充分認識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盡量不要在網絡借款平臺和分期購物平臺貸款和購物,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要積極學習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行為。
相信只要大學生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識,并學會理性消費,就不會出現被騙的現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會更加安全、更加精彩!
共創消費安全心得體會 篇3
我想圍繞著消費者權益保護與這個主題以及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企業的健康發展,談一談自己的一點認識。也許能為家居企業創新營銷之道打開一些思路。
第一、樹立消費者權益至上的理念,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根本保障。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古典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國父論里面指出,消費是生產的唯一目的,生產者的利益只有在促進消費者利益時才應加以注意。市場經濟是消費導向型經濟,經營者只有關注和尊重消費者權益才能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樹立消費者權益至上理念,說起來容易,但要落實到行動上卻并非易事。近年來,每年都會有一些品牌的產品因為各種的原因發生問題,但在對待消費者方面各個企業卻差異很大。有的比較冷漠百般狡辯,拖延處理。在座的都是消費者,我想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有的企業一再拖延,使事態一再擴大,最終引發全面的危機。也有的企業正視問題,積極表態,及時與消費者和消費者組織溝通,積極有效的推出合理解決措施,最終合理的化解了矛盾。之所以產生這種差異,關鍵在于理念不同,我們希望眾多企業能夠真正樹立保護消費者的理念,時刻從消費者本位思考和處理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二、健全消費維權機制,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全國各地消協相繼在企業推動建立了一批消協聯絡站,這些企業自愿接受消協組織領導,健全處理消費糾紛的機制,妥善處理消費糾紛,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做了積極的貢獻。最近中消協召開了全國消協企業聯絡站工作會議,在這個會上大家交流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經驗和體會,其中不少做法值得借鑒。比如說在企業內部建立消費維權專門機構,明確職責、定期培訓、組織比賽、提升水平,制定有利于消費維權的制度、規則,推行質量擔保、先行賠付,建立消費者維權保障基金,引進冷靜期制度,實行無理由退換貨,發生消費糾紛用買家申訴賣家舉證的制度等。綜合各個企業介紹,強化消費維權機制,是贏得消費者信任和支持的共同法寶。我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企業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家居企業在這方面不斷創新,作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