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護理畢業論文參考
4護理
4.1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規護理。重者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暈倒、摔傷及因活動而加大出血。出血量大時,取休克臥位或下肢抬高30度,嘔血時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同時準備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藥物,要做到“三及時”,即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及時,搶救處理及時,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處理措施同時加強基礎護理,減少并發癥。
4.2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嘔血及便血,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別要加強心理護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關心體貼患者,科學地解釋病情,并向患者詳細說明各種治療措施,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治療。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穩定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4.3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對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應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做耐心的解釋工作,安定患者情緒,以取得配合。①插管前認真檢查是否通暢,胃囊及食管囊有無漏氣及氣囊注氣后膨脹是否均勻,并做好標記。②測試兩個氣囊的注氣量,一般胃氣囊充氣150~200ml,壓力在40~50mmhg,食管氣囊充氣100~150ml,壓力在30~40mmhg。③注意插管后,注氣時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氣時先食道囊,后胃囊。④管子末端系上0.5kg的重物,利用滑輪作重力牽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內達不到止血的效果,對燥動不安的患者,應嚴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將氣放出,以防氣囊進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⑤置管后讓患者取側臥位,口腔內的分泌物應隨時吐出,不宜咽下,以免誤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時測量氣囊壓力,壓力不足時應及時補充。⑥從胃管內抽吸胃內物,亦可注入藥物,再用生理鹽水少許沖洗胃管,以保持通暢。⑦出血停止24h后可經胃管注入少許流質飲食,充氣6~12h放氣30min,以改善局部受壓粘膜的血液循環,避免發生壓迫性潰瘍。⑧一般置管72h,如出血不止可適當延長,如出血停止可放氣,繼續觀察24h,確無出血可拔管,拔管前囑患者少量飲水或口服石臘油20ml以潤滑食道壁,并將氣囊內氣體全部抽出,輕輕將管拔出。
4.4飲食護理:對出血量少,又無嘔吐,臨床表現無明顯活動出血者,可選用溫涼、清淡、無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患者。而對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者應暫禁食。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為流食,半流質飲食逐漸改為軟食。開始少量多餐,以后改為普食。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進高熱量,高維生素流食,限制鈉和蛋白質攝入。以避免誘發和加重肝腹水與肝性腦病。避免進食硬食和帶刺食物、粗纖維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飲料等,應細嚼慢咽,避免損傷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
4.5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隨時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消除口腔異味,避免口腔細菌繁殖,防止口腔內殘留物或氣味再次引起惡心、嘔吐。應協助患者用生理鹽水漱口,護理時應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等而誘發惡心、嘔吐,協助患者用溫水輕擦肛門部位,做好皮膚護理,迅速處理帶血的嘔吐物,便血或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見,產生不安。
4.6健康指導:①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醫學知識,學會識別早期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出現嘔血或黑便時應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減少身體活動,應暫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②講解需要執行的治療措施和輔助檢查的配合,留置胃管,急診胃鏡檢查或止血等相應措施執行的時機,操作過程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如急診胃鏡止血后,至少24h禁食,且不宜進食刺激性食物,否則易導致再次出血。③保持情緒穩定、樂觀,避免緊張、恐懼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強體質,應戒酒戒煙。④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避免亂用藥物,以免誘發出血。定期復查。
5結果
本組106例患者,全部搶救成功,無1例死亡,全部康復出院。
6討論
6.1搶救和處理及時: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療,是十分關鍵的。
6.2觀察和正確的判斷:首先要明確出血原因和部位,還要正確地估計出血量,根據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體征情況來確定輸液和輸血的速度,同時注意觀察嘔吐物和大便的次數、性質和量,以判斷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可以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以作出相應的處理。
6.3精心的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別要加強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應避免患者因恐懼、緊張或飲食不當引起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對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療和認真細致的觀察和護理,可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減少并發癥,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上文是大專護理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