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管理會計電力企業論文
為配合資產全壽命體系建設,公司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完善資產信息管理職能,明確資產所處使用周期階段及運行狀態,全過程監測與評價資產績效及價值。資產全壽命管理模塊上線后,計量中心生產調度平臺mds全面升級,可將營銷業務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及計量資產管理各個環節的數據進行全面統計、分析、評價,實現了計量資產的數據應用和圖表展示。管理者根據資產歷史數據、故障概率、技術經濟壽命、設備狀態以及損失程度等數據,從公司總體目標出發,作出投資決策、采購決策、建設決策、運檢決策、報廢處置決策,追求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優,實現資產管理全貫通。
資產全壽命管理對設備采購及設計逆向選擇。除了對資產從投運到退役的全過程管理,資產的使用壽命、檢修和維修次數、運營成本等數據的統計,反過來也向公司決策層發出采購選擇信號,公司在供應商評估和招投標過程中,綜合考慮各家設備公司的產品質量及后續維護費用,在產品設計初期向設備公司提出要求和意見。管理者對供應商供應的物資在全壽命周期內進行考核,更大限度地全過程規范供應商行為。對于發現的設備質量問題,尤其是在社會上引起嚴重負面影響提出警示和查處。對由于供應商原因造成的電力用戶投訴,進行相應的索賠并追究法律責任。在設備材料供應商資質能力核實及招標采購中,對問題供應商采取限制授標、暫停授標、扣減評標分值、列入黑名單等手段。企業通過對各供應商產品設備等數據對比與分析,降低設備后續維修成本的關鍵在于設計階段,不良的設備設計會帶來高昂的后續維護成本,設備壽命也達不到預期。設計簡約和特殊零部件少的設備可靠性高,庫存管理便利,人員培訓任務簡單,日后改進難度也相對較低。公司依據大數據與優質供應商溝通,在設備設計初期階段介入,使產品功能更親近用戶,能為企業節省巨大的運營及維護費用。
標準成本體系及成本差異分析。電力供應瞬間完成,在成本核算上需要將某一段時間內所消耗的資源量綜合起來,與該段時間內產品總量形成關系函數。大數據管理實現了精準、快速收集數據樣本,完成標準成本體系建設的信息采集工作,實現按作業拆分成本費用。在erp、pms和cms等數據平臺幫助下,管理者對電網設備運行維護作業所耗費的標準人、材、機耗用量進行測算,完成輸電網設備運營成本定額標準的定制,設計基于內部結算價格機理的責任中心效益分析方法,評估應用運營成本定額估算項目后期運行成本。數據庫也為體系建成后的成本差異分析提供數字依據,規范成本支出行為,提高全員成本效益意識,精細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實現公司成本管理的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