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多元智力理論克服了傳統智力觀念在認識上的偏狹,提出了更加科學的關于智力本質的認識。在大量科學實驗和研究的基礎上,加德納重新定義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標準。基于對智力本質的新認識,加德納提出了人的智力構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對智力的性質以及各種智力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充分地論述。多元智力理論的這些觀點為我們科學認識智力的本質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納的貢獻在于針對當時傳統的、保守的、單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適應時代需求的智力觀。他的研究與今天的腦研究相關,但其智力說迄今為止還沒有從腦科學及生理角度得到證實,他的觀點從心理層面上看還是一個假說。但是這一假說從橫向、空間的維度拓展了人們對智力的認識,拓展了對人、對世界的看法。加德納正在識別第十種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個社會所擁有的一切都變成了個體要認識的對象,而要認識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種能力。這些能力并不是過去沒有,只不過加德納把它們放在一個理論架構中讓人們來充分認識自己。 (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多元智力理論所倡導的兒童觀是一種積極的兒童觀。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種智力,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幼兒園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為人的智能是由8種,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機組合起來的,而這些智力在幼兒期已經顯現出來,并處在迅速發展階段。加德納稱幼兒期為“覺醒體驗”期,認為“他們至少對于人類經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號系統,如語言、數目、音樂、二度空間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斷能力”。同時,每位兒童所擁有的智力數量以及智能強項和弱項各不相同,并以高度個性化的方式組合和運用著各種能力,他們的智能、風格、 潛能像多彩光譜一樣表現出廣泛的多樣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一樣,每一位幼兒都具有獨特的、較完整的、待開發的智能組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將使每一個兒童的智能發揮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應該在全面開發每個人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為孩子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各種智能的情景,給每個孩子以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孩子的個性。無論何時,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就是為具有不同智力潛能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不同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此,幼兒教師要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欣賞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進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 (三)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對于兒童智力和潛能的評價,多采用“智力測驗”的方式,目的是為了預測兒童的學業表現或為社會選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語言和數學邏輯這兩種能力的測試。多元智力理論的研究者則將兒童放在真實的活動情景中,采用觀察、錄像、錄音和文件夾等綜合性的手段,從7個領域的多項活動中,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兒童的多種智能進行不同層次和多維度的評價,目的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每個兒童獨特的智力潛能。因此,幼兒教師要擯棄以單一標準片面評價幼兒能力,尤其是僅僅以“iq”為標準,簡單評價幼兒智力的傳統觀念。教師應在尊重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從多維度多層次評價幼兒的智能,從而樹立靈活多樣的“能力評價觀”。
觀念的更新較之知識的更新更為困難,也更為重要。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重建關系到教師教育行為的改進和對教育實踐的反思,進而也直接影響新大綱的實施,素質教育方針的貫徹,以及每一個幼兒智能的健康、全面發展。
二、多元智力理論引導幼兒教師真正成為教育實踐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兒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依據的教育理論、選擇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波斯納曾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在反思過程中,幼兒教師能通過對教學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做出客觀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討各種與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觀念,并積極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