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閱讀演講活動方案(精選3篇)
小學閱讀演講活動方案 篇1
為了營造書香校園,打造校園文化,引導我校學生靜心讀書、深入思考,從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升品位,特舉行以 “我成長 我快樂”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活動,引導學生暢談心得、交流思想,在互動中陶冶心靈,分享感受,共同提高。進而推進我校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參賽對象:(4——6年級的學生)
各班在6月1日前個班先組織初賽,選出兩名代表參加學校復賽。
二、時間地點:
學校復賽定于6月1日上午9:00,在學校餐廳舉行。
三、參賽要求:
1.演講符合主題,內容健康,演講富有感染力。
2.穿戴整齊,言行文明有禮。
3.普通話標準,語言流利,富有感情。
4.準時參加,否則以缺席處理。
四、出席對象:全體師生。
五、獎項設置:
按得分高低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3名
六、比賽評委: 溫宜虎 周發珍 焦圣武 宋仕兵 李向東
七、人員安排:
主 持:王紹玲 田蓉 黃賢波
統 分:方敏
音 響:焦圣婷
現場秩序及安全:各班主任
八、現場要求:
本活動要求各班學生按秩序就坐,每班有班主任教師負責紀律和安全,不得遲到、早退、喧嘩及隨意走動。
九、附《具體評分細則》和《比賽議程》
附(一)
1、評分標準:采用十分制,取平均分為該選手的最后得分。
2、具體評分細則:
按照演講內容、基本素質、演講技巧、儀表儀態、時間掌握、整體效果等六個部分對演講選手進行評分。
(一)演講內容(2分):主題鮮明,層次清晰,詳略得當,切合主題。
。ǘ┗舅刭|(2分):脫稿演講,語音標準,吐字清晰,語調自然,語速適中,語感流暢。
。ㄈ┭葜v技巧(2分):感情充沛,演講生動,有張有弛,富于感染力。
(四)儀表儀態(2分):著裝得體,儀態大方,表情自然,動作協調。
。ㄎ澹⿻r間掌握(1分):演講時間為5分鐘,不足或超過規定時間酌情扣分。
(六)整體效果(1分):總體印象佳,演講效果好。
附(二)比賽議程
1、參加選手抽簽決定出場順序;
2、主持人宣布評委名單;
3、主持人宣布演講比賽評分細則;
4、學校領導致辭
5、演講比賽開始
6、學校領導宣布獲獎名單
7、頒獎
8、學校領導總結發言
小學閱讀演講活動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深化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為目的,以讀書活動為載體,優化校園文化環境,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活動目的、意義:
1、通過此次演講比賽,使隊員們發展個性、增強實踐能力。
2、通過此次演講比賽,在校園內再一次掀起“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讀書熱潮,進一步把我校打造成一個書香四溢的校園。
3、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同學們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三、參賽范圍
一到六年級全體學生
四、活動安排:
1、比賽時間:20xx年6月27日下午
2、參加人員: 全體師生
3、活動地點:學校操場
4、比賽要求:
A、作品情感真實,積極向上,圍繞“好書伴我成長”,發揮參賽選手的自身風采和演講才能。
B、在演講過程中要運用一定的演講技巧。
C、選手須著裝整潔、得體。采用站立式脫稿演講,必須使用漢語普通話,語言自然流暢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能夠較好的調動現場氣氛。
D、每人演講時間不超過5分鐘。
E、比賽順序由抽簽決定。
5、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
演講內容;要求思想積極向上,主題鮮明,充分體現活動主題。(3分)
語言表達:要求語言規范、口齒清晰、普通話標準,表達流暢,感情充沛;(3分)
形象風度:要求衣著整潔、儀表大方,舉止得體。(2分)
時間安排:各選手演講時間在5分鐘以內,并且要求脫稿。(1分)
綜合印象:由評委根據選手的臨場表現作出綜合演講素質評價。(1分)
6、評委名單:
評委: 張偉民 葉應雄 薛琴琴 劉君梅 郭保國 白忠霞 賈改玲
統分: 賈媛媛 王新宇
7、獎項設置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四名。
五、活動準備:
1、做好征文的收集、整理和評比工作(各班稿件統一由A4紙打。
2、參賽順序:抽簽決定
六、活動要求:
。ㄒ唬W生的要求:
1、做文明小聽眾,保持會場安靜,每名選手比賽結束后要鼓掌祝賀。
2、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校園環境。
3、上下場按順序進行,注意安全。
。ǘ、對各班的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確保選送最優秀的選手參賽。
2、各班要做好全班同學的文明禮儀等方面教育。
3、各班要緊密結合“好書伴我成長”這個主題開展組織、宣傳,積極營造活動的良好氛圍,確;顒禹樌M行。
。ㄈ、對老師的要求:
1、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深入教育。
2、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七、活動程序:
(一)、集合
各班按順序入場。
(二)、宣讀本次活動目的、意義: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好書,似導師,循循善誘;好書,如朋友,心心相印。讀書,讓人積累語言,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受益終生。為配合我校舉行的第三屆校園讀書節活動,推動我校教育工作,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活躍校園文化,營造良好讀書氛圍,我校決定舉行 “好書伴我成長”演講比賽。
。ㄈ⒈荣愰_始
。ㄋ模⒄垖W校領導講話
。ㄎ澹、宣布獲獎名單并頒獎
。⑿蓟顒咏Y束
小學閱讀演講活動方案 篇3
一、方案的提出
《語文課程規范》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局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同學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同學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同學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我們課題組教師通過自學、聽講座、集中培訓等方式,積累了一定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較高的課改熱情和主動意識,都能積極參與語文課改活動,自覺地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去努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在近年來的語文課改中,我們對新課程的運用浮于外表。最突出的一個現象是同學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理論不得法。特別是閱讀教學中限于保守的做法,沒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往往使“教”與“學”的行為單一而死板。
大家認為提出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結合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語文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的角度來進行研究,以促進我校語文教學進一步深入進行課改,不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方案的理論依據
所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即有效的閱讀教學。一般來說,有效的教學一方面取決于師生內部的心理活動意識,另一方面取決于師生的行為表示。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研究教學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學最終是從研究課堂教學行為表示來獲得的。在我國保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人們習慣于將有效教學研究的視點只放在教師教的行為上而忽視同學學的行為表示,現代教學論研究主張對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需既研究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還要研究同學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語文課程改革中重要的內容,我們結合我校的實際展開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理論依據有:
1、《國家課程規范》指出:我們的教學應當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互動與一起發展的過程。這一新的基本理念說明: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和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語文課程應培育同學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同學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同學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建構主義的理論觀點。這種戰略強調以同學為中心,認為同學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教學意義的生成起協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同學傳授和灌輸知識,教學中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沛發揮同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同學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3協調理論。
教學過程是一個由教師、同學、教材、教法等要素構成的系統。各種要素假如配合得合理、恰當,達到一種協調狀態,就會形成一種合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反之,就會形成一種分力,每種要素不但自身的優勢不能發揮,還會抵消別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協調是一種指導思想,協調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協調是教學目的。
三、方案研究的內容與戰略
1、提高課前準備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教師備課應該獨立鉆研,自主備課。備教材、同學、資料,備重點難點訓練點,備思路,備教學戰略。
(2)提高同學預習的有效性。一是教給同學一些預習的方法,并通過課堂訓練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以教促學;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
2、提高課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靈活確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有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同學來確定,并應有所偏重;其次,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調整預設目標;再次,教師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估。
(2)正確定位師生角色:同學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同學學習的指導者,同時教師也是自我專業生長的主體。課堂中教師應正確地定位自身的角色,并努力促進同學形成正確的角色感。
。3)創設和諧教學環境:
、賱摿⒊湟珀P愛和尊重的學習環境;②建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真實問題情境;③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參與氛圍;④創設同學自我調節型的學習環境。
。4)注重生成教學結構:
保守的優秀教案,以教師的教為動身點,以教學主線為軸貫穿全課,優秀教案嚴密,教學步驟細致具體,師生的教和學較多地受制于預設的教學方案。我們可以從同學的學為動身點,來布置教學,體現一種主題學習的風格,凸現課堂中師生的交往互動,凸現課程資源的創生開發和教學目標的動態生成。
(5)采用靈活教學方式:
包括教師教的方式與同學學的方式。語文閱讀教學現行常用的方式有問題教學法與讀書感悟法。我們要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式。問題教學法重視教師的引領,較適于比較理性的文章,引導同學閱讀;讀書感悟法重視同學的自讀自悟,較適于比較感性的文章,對精彩描述進行理解品味。
(6)強調多種學法指導:
其一,應更多地教會同學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提高學習的計劃性;其二,應教會同學做筆記的技能,促進同學對信息的提取與記憶;其三,進行思維教學,思維的參與是主體參與最實質的決定因素,學習應該在思維活動中進行,同時還要學習思維自身;其四,開展反思教學,對自身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這是一種元認知能力的發展。
。7)鼓勵為主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要有激勵和批評。⑵、學習評價應是有針對性的評價。⑶、學習評價應是發展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不傷害同學的自尊。
3、提高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個人要勤考慮、多動筆,養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學反思的寫作,從反思中得到啟示。同時,教師也應該成為同學學會反思的典范。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和時分析、整理,提高理論素養,促進研究的深入。
。2)行動研究法:運用這一方法調整課題計劃,采取相應措施,不時觀察、反思,逐步推進研究進程。
(3)觀察法: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進行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
。4)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的基礎是研討、論述與某人、某事或某種情況有關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