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課題方案(精選3篇)
教育科研課題方案 篇1
一、要求:
1、 簡明、貼切、清晰。
2、常用陳述式句型表述。
二、課題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問題,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和重要要領的定義、涵義及來源。方案設計的許多內容將由此發出去。科學的課題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要求回答"為什么要進行該課題研究"的問題。可說明:
1、研究原因。具體說明:
(1)時代背景。用以說明研究者選用的新的社會參照標準。
(2)針對問題。說明根據新的社會參照標準的要求,本課題試圖解決的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問題表述要求:
① 一定的維度說明,并使彼此邊界清晰,不致混淆。
② 同一方案中旨在解決的問題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
③ 彼此邏輯關系正確,母概念與子概念關系清晰。
④ 總課題所列問題要包容子課題旨在解決的問題,防止各說各的互相矛盾。子課題要根據總課題所列的某些問題作具體說明。
⑤ 旨在解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標、指導理論、研究內容及操作變量等相呼應,前后照應,防止相互分離。
(3)學生發展的需要。
(4)學校發展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切合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四、 課題研究的對象。可說明:
1、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對象的代表性。
2、根據統計學要求推算研究對象的數量。
3、通過前測對實驗對象和對照對象進行等化處理或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對象。
五、研究思路。可說明:
1、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對研究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結果所做的猜測,即對課題中涉及的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標準的作用。在有假設的實驗研究中,研究必須圍繞“假設”進行,對“假設”進行驗證,并在以后的研究報告中說明研究結果是否驗證了假設。假設在內容與表達上應達到這樣一些標準:
(1)以陳述的方式表達。通常說明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那么就(有可能)……"
(2)一般陳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3)假設有待檢驗,且必須可以檢驗。必要時可對假設作理性分析。
2、指導理論。主要說明原理性理論。要求:
(1) 少而精。
(2) 針對"問題"。
(3) 能指導操作。
(4) 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以便教師理解和把握。可引經據典,也各自圓其說。防止搞成目錄式,似貼標簽。
3、研究目標。獨特的研究課題應有獨特的研究目標。表述時要注意顧名思義、切題、個性化。作為應用性研究課題至少說二點:
(1)研究目標。也稱中介目標、自變量。即解決問題的對策。常簡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徑、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
① 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
② 體現先進性。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情報資料的基礎上繼承和創新。
③ 如總課題分解為子課題時,則要分別說明。
(2)學生發展目標。也稱教育目標、因變量。常簡述由于實施上述操作,學生發展將如何。注意:
① 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
② 理順邏輯關系,如說直接目標1,由此導致目標達成2、3……
③ 與研究目標構成函數關系: (假定其它因素作用為零的情況下)
六、因變量及其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要求:
1、將前述因變量分解為指標,形成評價指標體系。
2、說明評價指標的測試及觀察判斷方法。
3、設計好相應的統計表格。
七、自變量與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說明:
1、自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1)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原因。
(2)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規范,將方法化為方式,并體現先進性。如說"模式",則按"模式"要素分別說明規范要求。
(3)規范操作。
2、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八、研究方法和設計邏輯。可說明:
1、研究方法。說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試介紹教例研究法、問題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
2、設計邏輯。說明如何取樣,績效如何反映。
九、預期研究成果。可說明:
1、研究報告。
2、其它論文 。
3、專著 。
4、音像資料 。
5、典型教案。
6、教具學具(含課件)等
附鑒定材料:
①主件:研究報告;
②附件:有關研究的支撐性材料;
③研究工作總結
十、研究步驟及進度。
可說明如何實施目標管理;規定時間、明確責任、計量成果等。
十一、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可說明:
1、課題研究的類別:說明是獨立課題,還是集體課題。如果集體課題,則要說明如何分工協作。
2、課題研究的組織形式:說明是集體研究式、總分協作式還是縱何分層式研究形式。
3、相關人員的分工及職責等。
十二、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可說明:
1、人員保證。
2、策略保證。
3、經費和物質保證。
4、機制保證等。
教育科研課題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科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系,讓學生及時了解時代,緊跟科技迅猛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活動、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發展。
二、課程的性質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是教育與技能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主要通過勞動實踐把培養學生會勞動作為重點,堅持以學生勞動實踐為主體,以訓練勞動技能為主線,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
三、課程形式與任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體現對知識與技術綜合運用和掌握的課程形態。活動、小組活動、個體活動為組織形式,要求活動中體現生活性、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
1.通過親身參與勞動與技術實踐活動,獲得直接勞動體驗,促使學生主動認識并理解勞動世界,逐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2.掌握終身學習必備的基本知識,加強對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了解和運用,發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3.適時、適量、適度浸入職業技術教育內容,促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溝通,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興趣,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業與敬業精神。
4.培養和發展學生對勞動與技術的正確態度和對動手、動腦技術學習的興趣,開發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個性發展。
四、實施策略
1.基本原則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需要、動機和興趣,選擇內容與方法;
(2)實現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綜合實踐、信息教育等領域的整合;
(3)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溝通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的聯系;
2.課程資源:
(1)以研究和分析本鎮、本村、本校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課程教育資源,開發適合本地經濟、文化的勞動技術教育內容。
(2)通過教學實踐,編寫適合本校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校本教材,體現地方性。
3.課程管理
(1)成立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機構
組長:
負責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總體策劃和階段指導;
副組長:
負責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指導,進行階段性安排和階段性評價;
成員:各班班主任和勞動技術教育課教師
負責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編寫、備課,與具體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并進行階段性總結與匯報。
(2)課時安排
要求每周平均不少于1課時,每學年不少于40課時,并根據課程的'規律采取動態管理辦法,根據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采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程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3)備課要求
備課的總思路是“學校定方向,教師分組集體備課,個人指導實施”三層次備課。學校要有整體規劃方案,包括課程內容、教學目標、中長期規劃、教材、師資、經費、實施步驟、評價方法、步驟、課時安排、教學要求等;教師按照學校和年級組的活動方案要求編寫教案,具體包括課時目標、內容、課程設計與指導、糾正與評價等,要求要素齊全,編寫科學。
(4)基地的建立
開設與我校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開發內容相配套的勞動實踐場所,逐步建立校內勞動活動教室、勞動訓練基地、勞動實習工廠等,還可以利用社區教育網絡和相應的條件,建立穩定的校外勞動與技術教育基地。
(5)成果展示
有學生作品(活動項目)展覽室且有作品獲縣級以上表彰;有論文、專著在縣級以上辦刊發表或大會交流;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氛圍濃厚,在校報、校園廣播、墻報中有固定的專欄;有完整詳實的課程活動檔案資料;相關制度健全且得到執行和落實。
4.做好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評價工作
(1)評價的重點:注重學習過程;注重知識技能運用;注重親身參與與探究;注重合作互助;注重個性發展。
(2)評價的內容:
A.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
B.評價學生的過程、體驗、方法和能力;
C.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3)評價主體
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
(4)評價方法
對學生采用作品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匯報、技能競賽等評價方法。
對教師采用從教學設計、準備、組織形式、環境創設、過程把握、分析與反思等方面的評價方法。
教育科研課題方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明白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勞動,人類就無法生存,社會就不能發展的道理,幫忙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使學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一種美德,從小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本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3、使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做到尊敬長輩,熱愛長輩,減輕父母的負擔,增強勞動觀念。
二、活動過程
(一)導言
師:同學們,這節主題班會課,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做爸爸媽媽的的小助手。
(二)質疑
1、你們在家里做家務嗎?經常做嗎?
2、能夠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請舉例說明。
(三)講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小華在家里幫忙媽媽擦玻璃,費了很大的勁,才把整個房間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異常高興,可是媽媽看見了,卻責怪她說:“玻璃擦得不干凈,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討論:
1、小華和媽媽的做法對嗎?
2、不對的地方應怎樣做?
故事二:
奶奶正在打掃衛生,小剛放學回來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給我拿飲料。”奶奶趕緊說:“好好好,我立刻給你拿去”。
討論:
小剛的做法對嗎?他錯在哪里,他該怎樣做?
(四)確定
1、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讓她去打醬油,她不去。
2、媽媽不在家,小紅自我做飯。
3、劉麗高興時,就幫媽媽做家務,不高興時,就不做。
4、宋佳在班級愛勞動,在家就不干了。
經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
(五)學生齊讀關于愛勞動的名言警句與童謠(附件)
(六)班長要求全班同學要做到:
1、會穿衣服和系鞋帶;
2、自我會系紅領巾和洗紅領巾;
3、會自我整理床鋪和書包;
4、會自我洗腳、梳頭;
5、會疊衣服和摘菜;
6、堅持每一天做一件家務。
(七)競賽
整理書包比賽
三句半《我們愛勞動》
獨生子女是個寶,勞動觀點最重要,培養勞動好習慣,不能嬌!
我在家里學做飯,烙餅煎魚炒雞蛋,炒肉不咸也不淡,能干!
自我鍛煉洗衣服,洗衣機一開嗚嗚嗚,干凈衣服穿身上,舒服!
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團體勞動不怕多,家長教師都高興,不錯!
愛勞動《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熱愛勞動莫忘記。
你拍二,我拍二,自我的事兒自我做。
你拍三,我拍三,不會的事學著它。
你拍四,我拍四,服務他人牢牢記。
你拍五,我拍五,團結友愛講互助。
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勞動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