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精選5篇)
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1
按照區教研室關于20xx年教學評估實施步驟,定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為“校本教研大練兵活動月”。根據我校教師的現狀,針對所面臨的問題,以深入課堂、診斷教學、校本研討、主題研究為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成立活動小組,確定指導思想
我校成立了校本大練兵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杜麗軍,副組長馬祿華,組員由何慧云、王海梅、谷秀麗、楊秀麗四位教研組長組成。領導小組成員負責研究、制定具體計劃安排,督導落實情況。
活動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課堂、診斷教學,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通過聽課、研討、主題研究連環跟進,給課堂教學診斷開方,提高教學效率和成績。
根據我校教師數量較少的基本情況,我們確定了校本教研學科研討小組,設語文、數學及其它學科三個研討組。語文教研組組長為谷秀麗,數學教研組組長為王海梅,其他學科教研組組長為楊秀麗,組員為全體教師,研討活動輪值主持。
二、加強學習,全面提高
根據我校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加大教師業務理論的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積極為老師們創造走出去學習的機會,提供展示自己業務能力的平臺。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學習和校本培訓工作,結合學校領導業務理論培訓、教育教學理論培訓、新課標新教材校本培訓三項活動,圍繞新課程理念、新課標解讀、教材分析三塊主要內容,扎實開展,追求實效,促進教師盡快成長進步。
三、課堂成長進行時
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成才的同時,也在成就著教師的成長,課堂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平臺。以講、聽、評的形式開展學科的教研交流,做到人人參與,促進教師互動交流、共同進步。
第一階段(第一周9月20-25日):校領導深入課堂,診斷教學。校長主任走進課堂推門聽課,掌握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發現問題,提出指導意見,督促改進。
第二階段(二至四周9月26日-10月19日):從三位學科骨干教師王海梅、楊秀麗、谷秀麗開始,教研組展開講、聽、評教學研討活動,之后延伸至每位任課教師相繼展開。要求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在聽完每節課后要對本節課的課標落實、教材的處理、教法學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共同診斷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校長和教導主任也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相機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總結評價。
活動前教導處要完成“校本教研記錄表”修改,使記錄表各項內容設置更合理、科學、實用。 在研討過程中做好記錄填寫,每次活動后及時整理歸檔。
第三階段(10月20日)總結、反思。活動結束后,評選出學科優秀授課教師。教導處、各教研組及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做好活動反思與總結,撰寫總結反思報告,指導日后的教學及研討活動。
四、活動日程表。
階段
時 間
活 動 內 容
授課教師
負責人
一
9.20―
9.25
校領導推門聽課,指導教學。
以數學、語文、英語三個學科為主。
杜麗軍
馬祿華
二
9.27―
9.30
由學校學科骨干教師開始展開講、聽、評校本研討活動。
何慧云(9月27日)
谷秀麗(9月28日)
王海梅(9月29日)
楊秀麗(9月30日)
10.8―
10.19
延伸至每位任課教師相繼展開講、聽、評校本研討活動。
高麗紅(10月8日)
劉小惠(10月9日)
馬麗平(10月11日)
趙顏萍(10月12日)
閆國林(10月13日)
趙春芳(10月14日)
劉嘉懿(10月15日)
周計珍(10月18日)
安靜(10月19日)
三
10月20日
總結、反思
學校、教研組、教師撰寫總結反思報告
校本教研大練兵活動,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把教師的自主能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業務素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馮家溝小學
20xx.9.19
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2
根據教研室與學校工作計劃,為了切實加強學校對校本教研工作的領導與檢查,促進我校教師校本教研意識,提高教師校本教研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我校本學年的校本教研方案,主要在集體備課與電子備課的聯系,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心得體會,“三個一”活動教學大比武。
一、集體備課與電子備課。
為使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式,切實發揮教師集體優勢,取長補短,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經研究特制定集體備課實施方案。
集體備課活動在教導處統一安排下,由各教研組組織,由各備課組具體操作。
集體備課活動間周進行一次,備課內容為一單元(語文周三、數學、英語、常技周四三節課下),每次備課活動先大組集中,后分備課組小組備課,統一在指定地點完成,教研組長做好出勤記載,分管領導做好質量分析。
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三備”、“三查”。
“三備”。即個備、集備和復備。個備:在集體備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要對所教單元教材進行鉆研,在書中寫好批注;每一位教師都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思想,醞釀課堂實施方案;集備:集備開始后,由備課組長安排主講教師根據自己準備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其他教師都要認真領會,記錄自己認為更恰當的方法、策略、案例等。課堂教學結束后,由各位與會教師進行集體評議,備課組長還要針對爭議性比較大的問題組織教師討論,并最終確定教學思路與方法。復備,集體備課完成后,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內容和確定的教學思路,結合集備思想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復備課,完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備課方案。
“三查”。集備前,教師要將教科書批注和教材解讀交備課組長檢查。集備后,備課組長要將全組教師參與評議的內容交教導處檢查。校長室還將對教師復備后的教案進行抽查或全查。
集體備課與電子備課相結合。其中“集備”后由備課組長安排當周主備教師完成電子備課文稿,“復備”即備課組教師在“集備”文稿基礎上結合集備思想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復備課,完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備課方案,整個復備過程主要包括在側記欄完成改動、添加說明,在板書設計欄完成板書設計,教完后在教學反思欄寫好教學心得與體會,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二、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心得體會。
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養,提高理論研究懂的水平與能力,本學期繼續開展學理論,寫心得,書感想的活動,使所有教師在學習中成長,在撰寫中提高。
本學期將每月開展一次這樣的活動,并將評選出優秀的心得,并積極的向各類報刊雜志投稿。
三、“三個一”活動教學大比武。
本學期的“三個一”活動將分層次進行,逐步推進。各備課組在9月份拿出本學期開展的教研課研討課題,10月份由集體備課產生集體備課教案,11月份開展教學活動。先由一人執教開展第一輪的教學活動(備課組內每人一課),在集體評議與修改的基礎上開展第二輪的教學活動(備課組內每人一課),再集體評議與修改。在此基礎上在備課組內產生一名種子選手,由這名種子選手代表本年級參加學校組織的“三個一”教學大比武活動(教研組內每月一課),并組織評選優秀等級獎,發給相應的獎狀或證書。獲得一等獎的教師今后將不再參加校內組織的教學比武活動,也將優先獲得參加更高級教學比賽活動的權利,凡未取得校級一等獎的教師必須繼續參加“三個一”活動教學大比武。
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開展“網絡教研”的會議精神,積極動員和組織全校教師投入網絡教研試點工作,旨在提高我校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數字化教研新路,拓寬校本教研途徑、創新校本教研形式。我校將開展網絡教學研究活動,利用校本研究網,建立開放、動態的網絡教研平臺,為教師參與教研提供更為便捷的方式,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新課程改革實驗做出更大貢獻。
二、實施步驟:
網絡教研是一項基于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校本教研模式,是學校常規教研的一種有效載體,能促進教研跨時空交流和資源共建共享,放大教研功能。為促使網絡教研工作在我校順利開展和深入進行,學校將分階段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宣傳學習、成立組織機構。
(一)宣傳學習。
通過教工大會、教研組活動向全校教師積極宣傳網絡教研會議精神,學習宣傳《實驗一小網絡教研實施方案》。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越來越多地要利用和依靠信息技術手段,各項工作手段的網絡化是必然的趨勢。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區域,教研工作的網絡化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通過學習和宣傳,要使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網絡教研的現實意義和運用前景,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將常規教研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誰能夠在這方面先走一步,誰就會占先機,先得益。
(二)成立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2、中心教研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3、網絡技術指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4、領導小組職責:
①制定《實驗一小網絡教研實施方案》。
②組織全校教師進行通識培訓和業務進修。
③制定學校網絡教研各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
④出臺相關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評比優秀教研組、備課組和任課教師。
⑤總結學校網絡教研階段性成果和經驗。
⑥完善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加強教育技術投入和硬件建設。
⑦根據老師上傳資源的數量和有效回帖數量進行量化考核并計入績效工資考核當中。
5、中心教研小組職責:
①組內成員應積極參加學科在線研討活動。結合主題活動,發表相關評論。
②每一學期每人必須上傳5件以上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育敘事、優質課例等,每月至少一篇。
③組內成員負責上傳教師資源的分工如下:
6、網絡技術指導小組職責:
①根據學校網絡教研計劃和制度,制定網絡技術指導小組職責。
②完善學校現有信息技術手段,改進網絡教研硬件環境。
③負責網絡教研技術培訓和各學科教研組長的技術指導。
④創建網絡教研平臺,提供教育技術支持。
第二階段:培訓學習、落實課題任務。
所謂網絡教研,通俗地講,就是教研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搞教研。網絡是教研的工具和手段,如何利用網絡搞教研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方法問題和技術問題,為此,學校網絡教研技術指導組將組織相關培訓和技術指導。
1、對學校中層領導干部、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分批進行校本教研網平臺運用、后臺管理和資源建設等技術培訓。指導教師在網絡中實名注冊和在線交流。
2、對骨干教師開展教育技術實用項目培訓活動,以點帶面,逐步擴大技術層面。這些實用技術有:多媒體操作平臺的使用、簡單的視音頻處理和圖片處理、掃描儀和打印機的使用等。
3、落實湖北省《校本研究理論與實踐》課題組申請的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的整合研究》,積極上傳各種資源。
第三階段:推動常規教研網絡化。
網絡教研不是區別于常規教研的一種新型方式,而是常規教研的有益補充,它不能完全替代常規教研的傳統性和多樣性。開展網絡教研需要技術裝備和教育技術能力的支撐。基于我校良好的技術環境和教師計算機中、高級水平,推動網絡教研是可行的。在本階段,將以各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任務驅動。
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4
一、指導思想
為培養和造就思想覺悟高、師德修養好、專業素質優、教學業績佳的教育、教學、科研人才和隊伍,鼓勵優秀,發揮優秀的引領示范作用,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性,加強教職工團隊研修、合作探究的意識,積極構建我校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大力推進我校優秀教師培養工程,現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xx市城市中學年度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
二、評審機構
xx市城市中學校務委員會進行評審。
三、評選項目
1、年度優秀教師
2、年度優秀班主任
3、年度優秀教研組
四、評選程序
1、評選原則。堅持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采取自下而上、推薦選拔的方式,在符合評選條件的情況下擇優入選。
2、公布條件。本方案經教代會討論通過,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公布評選條件。
3、宣傳發動。加強領導,成立校務委員會,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真正把群眾公認、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班主任和教研組推薦上來。
4、民主推薦。根據評選條件,通過教師(或教研組)自薦、教研組、年級組和分管部門推薦等形式,在民主、公平的原則下讓師生公認的、真正優秀的教師、班主任、教研組參與推薦評選。
5、考核評選。由教師發展處、學生發展處、課程發展處結合部門考核對上交材料進行初審,將符合條件的候選名單上報,由校務委員會進行集中考核。
6、名單公示。確定名單,校內公示。
7、總結表彰。每年教師節慶祝會議上進行公開表彰獎勵。
五、獎勵方式
1、每學年學校對“年度優秀教師”獲得者進行表彰獎勵,頒發證書,每人獎勵不少于1000元(或等額物質獎勵),同時宣傳報道“年度優秀教師”先進事跡。
2、每學年學校對“年度優秀班主任”獲得者進行表彰獎勵,頒發證書,每人獎勵1000元(或等額物質獎勵),同時宣傳報道“年度優秀班主任”先進事跡。
3、每學年學校為“年度優秀教研組”頒發獲獎證書,年度優秀教研組獎勵教師每人150元,備課組長每人225元,教研組長300元;年度優秀教研組第二層次(星級教研組)獎勵教師每人100元,備課組長每人150元,教研組長200元;連續三年都評上年度優秀教研組的,第四年再次評上年度優秀教研組即成為示范教研組,獎勵教師每人200元,備課組長每人300元,教研組長400元。
4、“年度優秀教師”、“年度優秀班主任”和“年度優秀教研組”組長享有優先權:在各類評優晉級工作中,優先考慮;優先推薦參加市級(及以上)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項目的評選;優先享受外出學習、培訓和考察等權利。
六、幾點說明
1、本學年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參評:
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嚴重過失或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②違反師德師風規定,嚴重損害教師形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③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
④不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
2、評選人數原則上年度優秀教師不超過10個,年度優秀班主任不超過10個,年度優秀教研組不超過6個。
3、校務委員會對本方案具有最終解釋權。
4、本方案自教代會通過后實施。
附:評選細則
小學教研組教研活動方案范文 篇5
一、評選目的:
為了深入推進課程與教學改革,落實“傳承教化嘉定,熔鑄品質教育”目標,引導學校教研組積極開展課程統整和課堂轉型的研究與實踐,總結、提煉、推廣優秀教研組的經驗,進一步提升學校教研組教研活動的品質,以有效教研促有效教學,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教育局和學院的'領導下,區教研室將組織開展嘉定區中小學(幼兒園)優秀教研組評選活動。
二、評選條件
1、教研組全體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工作積極認真,具有良好師德,業務精湛,具有奉獻精神。
2、教研組成員3人以上(含3人),教研活動開展正常、有效,活動富有創意,已形成鮮明的校本教研特色,能對本校和全區的校本教研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3、教研組長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有較強的教學研究組織與策劃能力,能用行動感召同組老師積極投身校本教研。
4、教研組能主動及時發現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善于組織團隊進行針對性解決,并通過改進活動促進同伴共同進步。
5、教研組全體教師之間民主團結、交流順暢,和諧發展,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
6、教研活動學術氛圍濃厚,教研活動對教學改進起到積極作用,近三年校本教研活動扎實、富有成果。
三、評選程序
1、20xx年6月25日,學校向教研室推薦。
學校在對本校教研組評選基礎上,推薦教研組參加區級優秀教研組評選。各校根據區級優秀教研組評選條件,每所中小學可推薦1—2個教研組參加區級優秀教研組評選(幼兒園推薦1個教研組);市、區實驗性示范性學校或滿30個班級數的學校可推薦2—3個教研組參加區級評審(市示范幼兒園可推薦2個教研組)。
2、 20xx年9月11日—30日組織區級評選。
區教研室分學科成立評審小組,根據材料,對照細則,確定區級優秀教研組復選名單。
3、20xx年10月組織區級復評面試。
復評統一組織面試評選活動。每組面試復選時間10分鐘:教研組長5分鐘口頭匯報(結合PPT)教研組特色及教研主要成效,3分鐘答辯。
每學科組在面試復選基礎上最終評選出區級優秀教研組,頒發獲獎證書,組織交流展示,推廣經驗。
四、評選材料準備
送審材料:參加區優秀教研組評選的教研組須提交1份材料(每個教研組一個材料袋,注明學校、學科):
(1)填寫《嘉定區中小學(幼兒園)優秀教研組申報表》(見附件1)
(2)完成《嘉定區中小學(幼兒園)優秀教研組評分表》(見附件2)中自評打分。
(3)提供組內教師區級以上教育教學等獲獎證明、研究課題、論文發表等材料復印件。(與教育教學無關的獲獎無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