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伴我成長倡議書(通用3篇)
讀書伴我成長倡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讀書是我們民族精神動力不竭的源泉。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引領我們從淺狹的港灣駛向無垠的海洋。今天,人類已進入新的世紀,讀書不僅成為一個人修養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成為人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徑之一。任何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都離不開博大而深厚的人文力量的支撐。“開卷有益,學無止境。”我們特向全體同學發出以下倡議:
——愛讀書。將讀書變成一種伴隨終身的良好習慣。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走向文明與進步的階梯。讀書將使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更加健康。可以說,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生都會受益無窮。一個民族具有熱愛閱讀的追求與渴望,這個民族就會充滿智慧和希望。 ——會讀書。掌握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在讀書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不管做什么,懂得資源的優化配置都極其重要。
——讀好書。有選擇地讀書。希望每一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與專業,選擇你所喜愛的書籍,選擇經時間濾過的經典。只有我們選擇了好書,才能在閱讀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品位、成長成才。 讀書吧!正所謂“靜對好書成樂趣,閉看云物會天機”,讀書真的很快樂!
倡議人:
20xx年x月x日
讀書伴我成長倡議書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
春回人間,在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翰林康樂幼兒園“書香伴我成長”第三屆讀書節。在生動有趣的圖書王國里,讓我們帶著發現的慧眼,相約春天,聆聽小天使們天籟的童聲,一起體驗與感受快樂的閱讀之旅,述說春天的故事!白屪x書成為習慣,讓書香伴我成長!”本次活動旨在“以兩會提出推動全民閱讀”為契機,促進營造書香校園,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在“悅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此,我園向全體幼兒、教師、家長發出倡議:
(一) 倡議孩子們:
1.人人獻出自己的好書。進一步充實完善各班的閱讀區域,能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好書,體驗閱讀的快樂。
2.每天與爸爸媽媽共讀一本繪本,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請小朋友們參與各種圖書活動:小班小朋友能和小伙伴進行圖書分享;中、大班的小朋友能進行圖書漂流。
(二)倡議老師們:
1.營造良好的書香環境,各班創設閱讀區域、讀書專欄。
2.開展一次以讀書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如新書介紹會、我與好書交朋友、好書伴我成長等。
3.各班教師自選繪本內容排練繪本劇一個。
4.配合幼兒園積極開展各類讀書節活動,讓孩子們在“悅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倡議家長們:
1.給孩子提供靜心閱讀的時間、空間和更多有益的書,爭創幼兒園“書香家庭”。
2.每天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繪本,并把你的感受寫出來,貼于讀書專欄分享。
3.故事媽媽義工團的家長每周輪流進課堂分享繪本故事一次。
4、分享閱讀快樂的同時進行親子制作活動:小班幼兒制作剪貼書、中班幼兒人人設計一張書簽。大班幼兒自制圖書。
老師們、孩子們、家長們:“家有讀書子,國有棟梁才”,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每個家庭的美好心愿,倡議大家:讓我們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讀書節”活動中來吧!
日期:__年__月__日
讀書伴我成長倡議書 篇3
一、緣起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說:“從根本上來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不是取決于它的物質力量,而是取決于它的精神力量;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決于這個民族的人口數量,而是取決于它的閱讀能力。國際閱讀學會在總結閱讀對于人類最大益處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份報告,報告指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作為老師,學生閱讀的引領者,更是需要愛讀書、會讀書。
20xx年4月21日第11次全民閱讀調查發布的調查顯示,從閱讀本數來看,20xx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
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做的就是教書育人的事,所以在對于讀書有益這個問題自然是很明白的。但在當下這個數字化時代,愛讀書之人卻少之又少。也許會有人說,現在信息這么發達,還讀書干什么,我想知道什么隨便上網查一下,或者每天從微信、微博里都能了解很多大事,根本不用讀書,也沒時間讀書,F在如果每天不看看微信、上上微博的人,才是成了稀有之人。但是微閱讀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的特征就是碎片化,微博,百十個字;微信,可以加長但不能太長,全民都成為了坐立行走的“低頭族”。但我們不能把這種簡單的碎片化的淺閱讀和一本書一本書的系統閱讀深閱讀對立起來。“微時代”下,被動式的快餐閱讀成為時尚。但這種隨意式的瀏覽自然無法入腦、入心,無法帶來心靈的愉悅,更談不上深閱讀之后的思考和精神探索。當閱讀只是流于感官刺激或是滿足夢幻的想象,這樣的閱讀唯一的結果是思考的癱瘓、文化精神枯萎。
如果總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社會具有這么幾個特征:節奏快、人心浮、輕文化、世風差,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個社會疏遠了經典閱讀,人們閱讀的能夠讓心靈沉靜下來的書籍太少太少。假如一味的沉浸在那種簡單的、低級的愉悅中,我們就會逐漸失去思考、創新和叩問心靈的力量。
很難想象,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又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學生去熱愛讀書?
作為一名教齡20xx年教齡的老師,我在讀書這條路上,始終秉持著終生學習的讀書觀,堅持每天閱讀至少一小時,每年讀書至少30本,并用心整理讀書筆記和心得,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平臺打卡。到現在已經累積讀書筆記近60萬字,我的這一愛好和堅持,影響了身邊的很多人,也帶動著部分學生一起讀書打卡。
二、目標
1、在讀書活動中,實現教師有效積累,補充教育理論知識,改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教師理論和實踐水平,將讀書所得運用于實踐,推進課程改革進程,有效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在讀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學習研究氛圍,引導教師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3、在讀書活動中,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積極建構學習型組織。使教師朝著“有哲學的頭腦,有學者的風范,有精湛的教藝,有愉悅的心境”,實現從“閱讀”到“悅讀”這一目標不斷邁進,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期許
如果我們每天拿出30分鐘的時間,閱讀過去、閱讀當下,了解人類祖先的智慧與文明,獲知同時代人的思想和生活。久之,慢慢會發現自己精氣神振作了,內心更豁達了,對事物的思考更加理性了,對世界和社會的變化更加明晰了,樂趣也必油然而生。
希望我們能通過長期的閱讀,把老師的書卷氣找回來,拾起書本,哪怕再忙都在枕邊放一本書,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讀書這件事真的奧妙無窮。
最后,我獻上一段我很喜歡的話———在堅持閱讀中,找到更好的自己。讀別人的書,養自己的心,人生的時間并不是很多,要把事情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