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祖國歷法精華二十四節氣優化陽歷歷月歷季
章教授還說:“但去年發生歷改研究與維護民俗的碰撞,正值本會再次公布歷改委的《章程》,歡迎新同志入會和老同志正式填表,外省有不少志士參加共力,更有10位同仁填表入會,而周先生卻愿意單干。華夏歷法研究會當初的論文多為三人聯名,而今卻只有周先生一人署名。這些都是值得周先生深思的問題。”文稿由本人主筆,蕭秘書長從旁協助,本人1人署名是他提出來的,是他謙遜的本色,我們親如兄弟,團結共事。
章教授自認為他們是去年“歷改研究與維護民俗的碰撞”的正方,筆者未如他們的愿望,“未修好身”,屬于“叛逆”,和民俗學會劉會長等等持不同意見的均屬于另類,也許正相反呢!
曾一平教授說:“決定一個透明歷法框架需要三要素,而且只需要三要素,那就是:年首、分月、閏法”。又說:“傳統歷法中的精華是什么?較能取得共識的是‘24節氣作為標志季節進程’,其余有待進一步探討。現在討論的歷法改革方案,提出的建議正是以24節氣為骨干的,正是為了弘揚祖國歷法文化的這個精華。”
曾教授與筆者有共同點: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歷法文化的精華,年首、分月、劃季和置閏方法是透明的陽歷歷法的4大要素。
曾教授跟筆者的分歧:(1)曾教授初先將連大月歷(夏至附近安排5~6個連大月)跟獨大月歷(35~36天先是放在5月,后改放在6月)相提并論,后來讓連大月歷坐冷板凳,獨尊獨大月歷。筆者認為連大月歷更接近相應的24節氣的長度。(2)曾教授把劃季強調得比分月更重要,他只將傳統歷法的精華24節氣作為標志季節的進程,將春秋兩季各挪1天到冬季和夏季,使成90、95(閏年96)、90、90天。
永久歷的歷月歷季
1月30天,2月30天,3月31天;4月30天,5月31天,6月31天;
7月31天,8月30天,9月30/31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0天。
筆者將3月31日安排為春分,10月1日安排為白露的末日,10月2日為秋分,本方案辨證地使用定氣法的二十四節氣,方便均勻劃分半年與四季,既滿足各歷月歷季間的平衡,又兼顧到歷月跟相應的節氣長度基本相符,近似節氣相對精確、分布規律、簡明適用,有利于計算工資、利息、統計和對比進度,各國可依據實情給季度命名,我們推薦依序數命名季度,漢語“第”字可以省略,稱為“一、二、三和四季度”,以便國際統一和交流。采用128年31閏:4的整倍數年份為閏年,但128的整倍數如2048、2176、2304、2432、2560、2688、2816年為平年,年均跟回歸年相當。
永久歷二十四節氣日期表
01.01冬至,01.16小寒,02.01大寒,02.16立春,03.01雨水,03.16驚蟄,03.31春分,04.16清明,05.01谷雨,05.16立夏,06.01小滿,06.16芒種,07.01夏至,07.16小暑,08.01大暑,08.16立秋,09.02處暑09.17白露,
10.02秋分,10.17霜降,11.01小雪,11.16立冬,12.01小雪12.16大雪。
本方案可靈活用于以格里歷1月1日為年首的方案:
01.05小寒,12.20大寒,02.05立春,02.20雨水,03.05驚蟄,03.20春分,04.04清明,04.19谷雨,05.05立夏,05.20小滿,06.05芒種,06.20夏至,07.05小暑,07.20大暑,08.05立秋,08.20處暑,09.06白露,09.21秋分,10.06霜降,10.21小雪,11.05立冬,11.20小雪,11.05大雪,12.20冬至。
必要時本方案亦可用于立春為年首的方案:
01.01立春,01.16雨水,02.01驚蟄,02.16春分,03.01清明,03.16谷雨,03.31立夏,04.16小滿,05.01芒種,05.16夏至,06.01小暑,06.16大暑,07.01立秋,07.16處暑,08.01白露,08.16秋分,09.02霜降,09.17小雪,
10.02立冬,10.17小雪,11.01大雪,11.16冬至,12.01小寒,12.16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