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團百年感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建團百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1
推進共青團改革是全黨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對共青團改革的領導,將其納入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體安排,把共青團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共青團要發揮“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蹄疾步穩、有序有力地推進改革。團干部要努力當改革的實干家、改革的促進派,充分理解改革,堅決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100年來,共青團在黨領導下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成為走向新輝煌的起點。我們堅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投身全面深化改革歷史洪流,歷經自我革新洗禮,一個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共青團,將活躍在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格局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共青團改革的目的是著力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推進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更好地聯系青年、服務青年、引導青年,這是對共青團本質的回歸。推進共青團改革,要牢記根本、不忘初衷,始終堅守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根本定位,認真踐行團的根本任務、政治責任和工作主線,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要下大力氣解決脫離青年等突出問題,以領導機構構成、機關部門設置、干部隊伍來源、工作運行方式等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長期制約共青團發展的思維定勢和重點難點,推動共青團組織面貌明顯轉變,推動共青團工作更加符合群眾工作規律,讓青年產生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好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建團百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新修訂的《準則》和《條例》,是對黨章規定的具體化和精細化,是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成果,是加強黨的建設,強化黨內監督的有力抓手。學習貫徹實施好兩部黨內法規,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對于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提升履職能力和水平,不斷開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精學細研,做到內化于心。新修訂的《準則》和《條例》既延續“思想建黨”的傳統,又確立“制度治黨”的規矩,一個是明確了崇德修身的高標準,一個是劃出不可觸碰的紀律底線,一正一反、高低搭配,“道德”和“紀律”兩個層面雙管齊下、相互配合,他律與自律互補、守底線與高標準兼顧、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結合、紀與法有機銜接,二者各司其職又辯證統一,形成內外兼修、標本兼治的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格局。體現了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認識和新境界,是管黨治黨的新利器。
新《準則》和《條例》的修訂和頒布,是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抓手,也是紀檢監察機關履行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刻度和標尺。兩部法規從名稱的改變到內容的“改、增、刪”,其定位立意內涵以及精神實質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結合黨章,逐字、逐句、逐段對照新舊法規進行對比學習,準確找出新思想、新內容、新變化、新要求,摒棄慣性思維,及時修正方向,在監督執紀問責中實現“精準運用”。通過學習貫徹新修訂的《準則》和《條例》,進一步推進“三轉”的再深化,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聚焦中心、履行主責,全面喚醒黨章意識、政治意識、組織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以兩部新法規為重要依據,緊緊把握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的原則,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紀律戒尺衡量全體黨員干部行為。從線索處置、紀律審查到執紀審理各環節都要以紀律為準繩,準確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管重點又管全面,既治標又治本,牢固樹立“抓大不放小”的執紀理念,體現全面從嚴的精神,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主動實踐,做到外化于行。毛澤東說:“精通的目的全在于運用”。紀檢監察機關要精準把握兩部法規的內涵和要義,并將其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具體思路和舉措,主動實踐,做到外化于行。實踐好兩部新法規,關鍵是在履職理念上要有新提升,執紀方式上要有新轉變、工作措施上要有新拓展,特別在落實“四種形態”上要有新突破。必須把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準確滲透在“一查、二糾、三建、四改、五教,以查促糾、以建促改、糾建并舉、查改結合、警示教育”紀律審查工作機制的每一個環節中,把嚴紀律、挺規矩貫穿于紀檢監察工作全過程,真正讓紀律和規矩落地生根。
著力于“查”,突出一個“嚴”字。嚴查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6類行為,重點審查“三類人”,即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對腐敗問題重拳出擊、重典施加,清存量、遏增量,堅決“拔爛樹”。堅持紀法分開的原則,回歸黨紀本身,快查、快審、快結,該移送的及時移送,保持“零容忍”的威懾態勢,營造“不敢腐”的氛圍,為治本贏得時間。
著力于“糾”,突出一個“早”字。始終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預防治理的理念,通過在“好同志”和“階下囚”之間設置一個“緩沖帶”,幫助違紀者“軟著陸”。針對苗頭性、傾向性的“小問題、小毛病”等一般性違紀問題,充分發揮誡勉談話、函詢提醒、組織處理等柔性措施及時進行糾正,小病快治、小錯即糾,及時把小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達到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的作用,增強黨紀存在感,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人文關懷。特別是在推進作風建設中,圍繞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群眾紀律,重點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為抓手,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大力開展專項督查檢查和明察暗訪,嚴查違規接待、收受禮金禮品、吃拿卡要、侵害群眾利益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紀問題,明確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著力于“建”,突出一個“防”字。就是要強化制度意識,扎緊制度籠子,責令發生違紀問題單位,認真分析總結剖析原因,圍繞問題找漏洞,針對漏洞建制度,建立健全完善多層次、寬領域的制度,在一些黨員“破法”前,設置起一道“防火墻”,有效阻斷“破門”“破墻”違紀進程,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讓制度成為滾燙的“火爐”、帶電的“高壓線”,立起來、挺起來、嚴起來,倒逼黨員干部敬畏、服從制度,解決“不能腐”的問題。
著力于“改”,突出一個“實”字。明職定責,對職責范圍內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對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四風”問題突出的,對紀律作風失察、失管的,就是要通過“一案雙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緊緊牽住“牛鼻子”,強化“兩個責任”的落實,讓發生違紀問題的單位把主體責任扛起來,把責任落到教育提醒、監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去,通過治“病樹”達到護“森林”的目的,從源頭上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
建團百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3
寫這篇讀書筆記,已經是看完《解憂雜貨店》幾個月之后的事了,故事情節已經記不太全了,人名也幾乎全忘記了,但還是拼命回憶,盡量將全部的感觸記錄下來。
《解憂雜貨店》是一本感動到落淚的治愈佳作。閱讀過程中,好幾次眼淚都差點掉下來。小說圍繞雜貨店與幼稚園(原諒我名字記不得了),將跨越三十年的人和物聯系起來,感動、溫馨的故事穿越時空,溫暖了所有人的心。三個逃亡的少年也因此從偏離軌道的歧路上離開,重新步入正軌。小說中,追逐夢想的音樂家、在戀人和夢想之間搖擺的運動員、不得不與全家人踏上逃亡之路的少年……每個人都因為雜貨店的“解憂”,拋開迷茫,獲得了堅持下去的動力,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原以為東野圭吾只是擅長寫推理小說,讀完才發現自己的視野太狹隘了,這本治愈系的社會小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師果然是大師,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小說圍繞著與陌生人的聯系展開,通過對逆境中的陌生人的鼓勵、支持、幫助,自己也獲得向上的力量。在如今這個冷漠無情的時代,與陌生人相遇時,我們都無話可談,仿佛我們生存在了一個冰冷無情、不關心他人的社會中。我們偶爾會認為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沒有人關心自己。但《解憂雜貨店》向我們傳遞了沒有人是孤獨的這樣一個主題。在這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陌生人之間的脈脈溫情,看到了冰冷社會中那一股股溫暖人心的熱量。是的,我們總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與陌生人相依相伴,相互鼓勵,相互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我最愛的推理日劇《相棒》里的主人公杉下警部曾對犯人這樣說過:“你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與任何人都沒有聯系的人嗎?有些時候可能就連我們自己也沒注意到,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地方鼓勵著他人,也被其他人鼓勵著,人,不就是這樣的嗎?”這段話用來作為《解憂雜貨店》的主題,再合適不過了。五仁君的讀書筆記名為“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也正是這樣的意思。日劇《為了N》中的一位醫生對女主說:“人不可能在不給別人帶去悲痛的情況死去,就像人活著不可能不給別人帶來痛苦一樣!睋Q個角度說,人只要活著,和他人的羈絆就不可能斷開,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所以沒有絕對的孤獨,人和人之間也總會有溫暖感人的故事,在溫暖著我們的回憶,修復我們那顆在塵世掙扎中變得千瘡百孔的心。這些溫暖是我們生存下去的動力。就算世界充滿荒涼、遍布荊棘,我們也總會在某個地方感受到溫暖。
“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這是很多看完這本書的人最大的感受。小說的結構和主題都出人意料。讀完第一個故事后,我簡單地以為后面每個故事都會以和第一個故事相似的模式展開,然后不斷地讀下去,不斷地令我驚訝。每個故事的呈現方式都不盡相同,解憂的人也各不相同,第一人稱、第三人稱交錯使用,三十年前、三十年后時空穿梭,眼前仿佛鋪展開了一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這或許就是小說的魅力。讀完小說,好想自己也寫一封信,在那個特定的時間,投到雜貨店的信箱中,是不是我也能獲得一些鼓舞人心、不斷向前的動力呢?
守住心中的夢想,想著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人在牽掛、鼓勵著我們,那么無論什么樣的風雨,我們都能大笑著奔跑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