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的經驗教訓
從1921年建黨到今,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執政黨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帶領著共產黨不斷前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執政黨的經驗教訓,歡迎大家閱讀。
執政黨的經驗教訓篇一
北京的分析家們說,作為擁有7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在根據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以更加寬廣的胸襟和視野借鑒汲取國外一些執政黨的經驗教訓,作為自己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努力的一部分。
他們說,中國共產黨越來越清晰的開放意識和包容特性,有利于其大膽拋棄思想上的某些禁錮,理性看待人類一切優秀的政治文明成果,在解決新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上更加從容和睿智。
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將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一個主要議題是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社會公平和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大要求之一。
在去年2月的一次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對自己執政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國外一些執政黨執政經驗教訓的借鑒。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也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xx20xx年6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也指出,對世界上其他政黨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要研究和借鑒,以開闊眼界,打開思路。
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研究員林德山說:“公平正義是一個客觀的社會問題,國外一些執政黨也會從社會政策上、公眾利益上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方面沒有什么政治禁忌。”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xx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這是中共中央全會首次在其決議中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代初提出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作出正式重大調整。
黨內的理論家們認為,針對改革開放前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而提出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是符合當時實際的,它使經濟潛能得到巨大釋放,然而,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出現新趨勢和新特點,黨必須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進行調整。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已接近20xx美元。中共決策者把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階段視為“矛盾凸顯期”,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社會矛盾和問題呈現多發多樣狀況,如果調處不好,易導致經濟徘徊、社會動蕩。
據有關方面研究測算,目前中國的基尼系數高達0.465,貧富差距較大,并且存在進一步拉大的趨勢。20xx年,中國10%最富裕的家庭與10%最貧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差距達8倍以上,60%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不到平均水平。
去年2月曾向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指出: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教授青連斌說:“提出的公平正義觀,同西歐社會民主黨等一些國外執政黨提出的‘起點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的公平價值體系間有比較相似之處。”
他說:“有關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論述,將在六中全會的重要決定中得到充分體現。”
國外執政黨里很重要的就是社會民主黨,它是西方政治派別里代表廣大民眾的一個主要政治力量。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執政的西歐社民黨在逆境中加大反思力度,總結成敗經驗教訓,興起了新一輪改革浪潮。
在基本價值體系方面,西歐社民黨革新傳統的“福利國家制度”,認為在分配方面過分強調追求“結果平等”已經過時,“新公正觀”應首先強調“過程的平等”和“起步條件的平等”。
林德山說,西歐社民黨是從制度上作整個社會公平的規劃,從制度上設計出一些路徑來,通過政府手段來對社會分配作從戰后共享向制度安排過渡。
林德山說,執政黨立足于各自的社會現實作出有利于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的制度安排,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共產黨不會照搬照抄西歐社民黨的做法和措施。
他說,中國共產黨是要研究借鑒西歐社民黨解決社會公平問題的整個制度價值趨向和政策安排,這里既有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水平的差異,也有許多相似性。
林德山說,中共關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世界經驗,近些年,中共每年都要與包括國外共產黨、西方國家政黨、發展中國家民族民主主義政黨在內的眾多執政黨保持頻繁接觸,以豐富自己的執政思想和解決公共利益的經驗。
一些黨內分析人士認為,六中全會將首次明確提出以不斷完備的制度建設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中共將突出從體制、機制上促進社會公平,以制度建設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為解決社會公正問題明確方向。
他說:“這說明,中共將更重視從實際層面和操作層面來實現社會公平,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今年早些時候執筆的一項課題研究成果指出,包括“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在內的“機會不公平”,是造成貧富差距過大這個“結果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研究結果指出,受教育機會、健康機會、遷徙機會、進入市場機會等等機會不公平,主要是社會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以及一些腐敗現象造成的。
世界銀行在今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機會不公平還會往往存在代際復制遺傳的惡性循環。
曾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講課的北京大學教授黃宗良說,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不能允許這個問題的長期存在,盡管這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
黃宗良說,中國共產黨維護和實現社會公正有利于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脫離群眾、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忽視矛盾、違背規律等等諸多原因導致蘇聯東歐共產黨喪權亡黨的歷史教訓要深刻汲取、引以為戒。
分析人士預測,六中全會后,在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中共將加緊從收入分配、利益調節、社會保障、公民權利保障、政府施政、執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措施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林德山說:“毫無疑問,隨著六中全會的召開,中國又會迎來新一輪理論政策的改革創新,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的思路和方法將更加清晰。”
執政黨的經驗教訓篇二
國外一些政黨高度重視與選民的聯系,探索出不少適合黨情國情的做法,并建立制度機制來加強與選民的聯系,提高了黨的影響力。但也有部分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忽視選民工作,或者在聯系選民方面辦法不多、創新不夠,得不到民眾的支持,甚至垮臺直至亡黨。這些經驗教訓,對于當前我們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警示借鑒意義。 黨的最高領導層親自做選民工作,親身了解和體察選民疾苦,著力加強黨與選民的血肉關系 在這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的黨的領導人保持著傳統本色。古巴共產黨原第一書記菲德爾·卡斯特羅十分重視群眾工作,他在任期間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閱讀群眾來信,及時了解群眾的意見建議,甚至親自給群眾回信,建立起與最基層民眾的直接溝通渠道。納米比亞西南非洲人民組織(人組黨)主席努喬馬不顧近80歲高齡,仍經常到工地與民眾一同勞動,使人組黨與民眾同甘共苦的形象深入人心。
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有不少政黨領導人重視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工社黨)主席帕薩特羅在20xx年出任該黨領袖后,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國的基層組織,直接了解基層黨員和選民對工社黨的愿望和要求,較好地樹立了親民形象。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政府李顯龍在出席建黨50周年慶祝活動后,隨即與本黨年輕黨員聚會,以此拉近領袖與普通黨員的距離。 當然,也要看到,有一些政黨特別是長期執政的政黨,在掌握政權的中后期,領導人逐漸脫離民眾,高高在上,最終遭到大多數選民的拋棄。 注重建立專門機構,形成一系列制度,為政黨聯系選民、贏得民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在黨中央大都設立了負責群眾工作的專門機構,由高級領導干部分管。古巴共產黨在中央、省和市三級設立了“輿論和政治社會情況研究中心”和“群眾舉報上訪接待辦公室”,負責采集民眾“原汁原味”的意見,有時還通過媒體答復民眾的問題,促其盡快解決。 西方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為更好地聯系選民,也成立了相關領導或協調機構。
統一俄羅斯黨在中央一級設立了“黨的擁護者中央協調委員會”,在州、區兩級也成立了“黨的擁護者委員會”。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成立了“民眾聯絡局”,該局由黨的一位副主席負責領導。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通過“議員訪問”和“會見選民”等制度,把加強黨與選民的聯系制度化。 當然,也有不少政黨不重視聯系選民,或者在當政后不善于做選民工作,漠視選民的利益與意愿訴求,導致其社會基礎脆弱,執政地位不穩。 努力探索在新形勢下聯系選民的制度與方法創新,通過各種渠道傾聽和搜集廣大選民的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 德國社會民主黨雇用中立的民調機構廣泛收集選民對該黨的意見和需求,并根據大多數選民的意見對黨的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修改和補充,從而更貼切地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愿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