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的經驗教訓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20xx年成立了由普通黨員組成的“政策論壇”,主要討論黨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召開相關會議時還邀請政府相應的部長出席,與論壇成員進行直接溝通對話。該論壇現已成為黨的領導層與基層黨員和選民溝通的橋梁。韓國大國家黨利用本國網絡普及率高、年輕人上網率幾乎100%的情況,注重利用網絡聯系選民。20xx年初,該黨成立“數字化政黨委員會”,下設“國民溝通委員會”,專門負責與網民溝通,不定期地組織黨的領導人同民眾進行網絡對話,解答網民的提問和質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也有一些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并不重視對黨員或民眾意見建議的收集,也缺乏調動黨員和民眾參加黨的相關活動的資源和手段,不能充分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見和利益訴求,在相當程度上與社會脫節。
黨政官員在日常生活中艱苦樸素、清正廉潔,致力于預防并堅定地反對專權腐敗,在黨員和民眾心中樹立起良好形象 古巴共產黨領導人自執政以來長期保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優良作風。至今,古共部級領導人的工資低于教授和科技人員的工資,除個別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其他領導者一般都住在居民區。菲德爾·卡斯特羅帶頭在《國家干部道德法規》上簽字,要求各級干部在這方面都應是“一個無可挑剔的榜樣和典范”。許多國家的執政黨都對各類權力腐敗行為制訂嚴刑峻法,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普通民眾在法律面前一視同仁。在上世紀80年代,曾對國家發展有過重要貢獻的新加坡建設與發展部部長鄭章遠,因受賄50萬新元而畏罪自殺。他在留給李光耀的信中稱,自己是要“用自殺來表示對新加坡法律的尊重”。此后,新加坡極少出現嚴重腐敗現象,人民行動黨在民眾中的威信長期居高。
但也要看到,當今國外不少國家執政黨因為嚴重的腐敗使其喪失公信力,極大地損害了政黨自身形象,乃至被選民趕下臺。突尼斯憲政聯盟、埃及民族民主黨長期搞領袖專權尤其是家族腐敗,遭到兩國“街頭運動”抗議民眾的極大義憤,導致黨與選民的關系完全走向對立,當權者最終被廣大民眾拉下馬,長期執政的黨也被取締。 國外政黨處理與選民關系的經驗教訓啟示我們:重視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盡心盡力做好群眾工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對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執政黨必須秉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是社會主人”的宗旨和理念,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領袖和各級領導干部應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做群眾的知心人和利益的堅定維護者。 黨的群眾工作一定要致力于解決廣大群眾的利益關切,解決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國外一些執政黨的經驗教訓表明,聯系選民、做選民工作并非演戲作秀,而是一項“苦差事”,其本質是要為選民辦實事、解決現實問題。因此,黨的群眾工作應最終體現在如何解決民生問題上。 堅決懲治腐敗是執政黨密切聯系群眾、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一個密切聯系群眾的黨必然是一個堅定反對腐敗的黨。人民群眾長期支持一個黨執政,首先是在政治品德上信任這個黨,認同它的清正廉明,而絕不會支持和縱容它的腐化墮落。當今世界被民眾趕下臺的政黨,固然有執政能力缺失的因素,但腐敗往往是一個重要原因。
執政黨的經驗教訓篇三
從1921年建黨到今,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1年的歷程。“勝出必有所長”,中國共產黨獲得成功,是有諸多原因的。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在91年的奮斗歷程中,黨多次經歷關系自身前途命運甚至生死存亡的歷史轉折點,經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績的嚴峻考驗。回顧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深刻總結經驗,努力把握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經驗: 如果從中國共產黨自身經驗看,中國共產黨的成功要歸因于三個最主要的經驗,這就是:依靠群眾、團結精英、善于學習。這些是貫穿于中國依靠群眾 ---- 依靠、發動人民群眾救亡圖存,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 《黨章》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91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為之努力奮斗,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與支持,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們黨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特別是在上世紀60年代嚴重經濟困難時期,領導與人民、干部與群眾休戚與共、同甘共苦,終于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并進而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偉大的歷史轉折,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中國共產黨領導始終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成功地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并經過30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共產黨九十年歷史,特別是在當前執政時期的,最為重要的經驗。
團結精英 ---- 團結精英骨干,與時俱進,走在時代前列
中國共產黨堅決依靠和善于發動群眾是她顯而易見的政黨特征,但中國共產黨并非所謂的“草根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她九十一年的歷史中,在依靠和發動群眾的同時,從始至終十分注意團結社會精英,始終把精英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骨干。在革命戰爭時期、建國后的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歷史條件下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團結了當時最為需要的軍事精英、政治精英、知識精英和工商精英。為中國人民和黨的事業提供了保證。
善于學習 --- 善于從實踐中學習,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政黨,是一個具有很大“彈性”的政黨。這一點不僅在中國,也在世界上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問題觀察家和研究者所認同。從20世紀80、90年代之交“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共產黨從別國的經驗教訓中進行了“四大學習”。這“四大學習”對于中國的發展、崛起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從蘇東劇變中汲取經驗教訓,使中國內部的思想分歧有所縮小,穩住了陣腳,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以繼續堅持;二、從海灣戰爭中汲取經驗教訓,從中看出了美國軍隊的強大。從那以后,中國調整了政策,重新規劃和加速推進了國防現代化建設。經過20xx年的努力,為中國的現代化提供了和平保證;三、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得中國的領導層認識到了全球化的兩面性,在以后的日子里采取了更加審慎的、有選擇、有步驟的開放,對于經濟全球化采取了趨利避害的政策與策略;四、新世紀以來拉美新自由主義的危機,使得中國更加堅定了走自己道路的決心和意志,特別是認識到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進行經濟調控的重要性。 教訓:整體來看,我們黨在歷史上的內憂外患面前,應對是好的、成功的,總是能在挫折中奮起。在勝利和成績面前,頭腦清醒時處理得好,驕傲自滿、頭腦發熱時就容易犯錯誤。黨應對困難和成績考驗的歷史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驗,總結和汲取這些經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第一,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大革命失敗后,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沒有被嚇倒,被征服,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繼續戰斗了。正是有了這些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才使得工農群眾在黨的旗幟下重新集合起來,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依然需要這樣,越是在形勢和環境錯綜復雜的時候,在遇到巨大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第二,任何時候都必須戒驕戒躁,牢記“兩個務必”。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是成功應對成績考驗的規律性揭示。黨的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取得巨大成績的時候,越是形勢大好的時候,越是發展順利的時候,越要戒驕戒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的今天,仍然需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黨的xx大以后,率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集體前往西柏坡,重溫毛澤東同志“兩個務必”的教誨,警醒全黨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永葆先進性。
第三,任何時候都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在新形勢下,我們黨仍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保持高度的清醒。只有始終具有憂患意識,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況和問題保持足夠的警醒,在警醒中奮進,才能成功應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來自國際、國內的種種風險和挑戰。當然,增強憂患意識,并非要把困難和問題看得過重,從而作出脫離實際的錯誤判斷,那樣也會給黨和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第四,任何時候都必須解放思想,勇于創新。要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基礎,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反對教條式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勇于創新一定要以中國國情為基礎,而調查研究是認識國情的正確途徑,也是作出正確決策的基礎。
第五,任何時候都必須尊重群眾,依靠群眾。歷史充分證明,凡是從群眾角度考慮提出的政策,都發揮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凡是得到群眾信任和支持的時候,革命和建設事業都能順利發展。反之,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黨也會犯錯誤。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正因為始終堅持這一宗旨,黨才能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在困難面前依靠人民,傾聽人民的呼聲,發掘人民的潛力,從而獲得人民的擁護,立于不敗之地。
繼承和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同時,必須科學地分析困難和挑戰,善于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