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嚴管厚愛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黨員嚴管厚愛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同志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開展了一系列關乎民心、影響大局的作風建設行動,從“八項規定”到“兩學一做”,中央領導集體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堅決嚴肅的態度,重拳出擊,看似不留情面,實則是對廣大黨員最深的愛護。
嚴管是愛縱容是害古人云:“雖曰愛之,其實害之。”據顏氏家訓記載: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最終因言語不擇,為周抽腸釁鼓云。即講述了一個原本聰明有才氣的學士,由于其父對其過于寵愛,缺乏嚴加管教,該學士粗暴傲慢的習氣隨著年齡日益增長,最終因為口不擇言,不得善終的故事。實踐證明,一名干部從“好同志”墮落成“階下囚”,其間往往會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錯誤”往往始于“小”問題。對黨員干部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對出現問題的干部高抬貴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會讓一些思想松懈、作風不嚴謹的干部,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最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有言:人之情性莫愛于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沒有能比得上父母愛子女之情的,即使是父母的愛也未必能教育出好孩子來,更何況其他呢?習慣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而養習之道,得之于嚴,失之于寬,溺愛是養不成好習慣的,從“八項規定”到“兩學一做”,中央為黨員同志養成良好作風習慣,可謂煞費苦心。
改善風氣凝聚民心同志指出:“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干部隊伍的整體形象是黨員同志的第二張“身份證”,而群體內部優良的作風形象是黨群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當前,中央開展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行動,為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了積極作用,對維護黨員群體的正面形象意義重大。作風問題絕對不是小問題,不良風氣就像一座無形的“墻”,將黨和群眾分割兩端。中央開展的一系列正風活動,就是一支“催化劑”,在提高黨組織威信和政府公信力的同時,催生出更多的民心支持。“心系群眾如魚得水,脫離群眾大樹翻根”,獲得群眾的支持是鞏固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列寧同志曾說過:“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不是一個黨所能實施的。只有千百萬人學會親自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們才能實施社會主義。”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保持這個階段,取信于民,讓民眾共同參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一環。
約束權力維護公正曾經有人提出疑問:搶劫犯與貪官,究竟誰的危害更大?有看法認為,搶劫犯危害的主要是個人的利益、范圍小,貪官更多的是損害了一個國家、一個集團的利益,范圍大。雖然這樣的比較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有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著名”青年貪官李真說過,他的那個官位“就是給1000萬也不會賣”,在他眼中,“官位”就好比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雞”。筆者認為,無論是利用職務之便直接斂財,還是通過權力運行占用更多好處,這些行為無一不是將公家的財產集中到了個人,損害的都是廣大群眾的利益,其危害不容忽視。對違法亂紀的干部嚴加查處,將“關鍵少數”手中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就是將他們獨占的“奶酪”進行公平切分,讓更多人享用。如在選人用人方面,通過出臺一系列的規范制度,約束了干部的選拔任命權,通過建立“鐵”一樣的紀律,對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行為嚴厲查處,為干部選拔劃出了一條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凈化了用人之風,給那些能力強、作風正、堅持原則的干部,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正。
黨員嚴管厚愛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全面從嚴治黨,要把“嚴”字體現在日常管理和監督中。嚴管就是厚愛。各級黨委、紀委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嚴管理、抓早抓小,“潤物細無聲”地強化對干部的監督。
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越要從嚴治黨。從嚴治黨是全面的,紀委設立干部監督室,是為了解決自我監督問題,但這不能取代各級紀委會和內設部室、各派駐紀檢組的主體責任。紀委書記、紀檢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體現在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堅定、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堅定上,體現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在學習領會和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
子不教、父之過,干部出問題、組織有責任。紀檢干部嚴重違紀的教訓都是慘痛的,但凡平時管理稍微嚴格一點,真正按照黨章黨規黨紀去要求,他們就不至于一步步從違紀滑向違法的深淵。黨組織對干部應有責任和溫暖,平時加強管理,小事上多說著點,干部就會少犯一些錯誤,這是最大的愛護;黨內關系庸俗化、搞一團和氣,看起來是“宅心仁厚”,實際上是對干部不負責任,是害了干部。紀檢機關對發生在身邊的每個案例都要深入剖析,追根溯源,反思自己的責任。管理和監督不能流于形式,接到了對紀檢干部的反映,哪怕是一封群眾來信,都要認真處理。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小小不然,但問題很可能就隱藏其中。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談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組織找干部談話,體現的是對干部的愛護,被談話的干部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發現苗頭性問題,就召開一次專題民主生活會,讓干部在會上談一談,既是對本人的監督,也是給其他人敲響警鐘。
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各級紀委要作表率,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紀律為尺子管黨治黨,就要同違反紀律的行為作斗爭,發現問題就及時提醒告誡,違反紀律動輒則咎,作出組織處理,直至給予紀律處分。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應該是最大多數,是常態化的;對違紀行為的輕處分,或者適當的工作調整應該是大多數,這是堅持黨的領導、從嚴治黨的關鍵;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該是少數;對那些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不僅破了紀和規甚至涉嫌嚴重破法的,就要立案審查,但這是極極少數。
“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說的就是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和紀委機關黨委,都要擔負起教育、管理、監督的責任,把嚴明紀律落實在日常,真正體現對黨員和紀檢干部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
黨員嚴管厚愛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對大家、對自己怎么愛護?只有嚴管。嚴管包括自律和他律。以自律為主,他律強化自律。自律就是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平谷法院趙軍院長給全院干警講課時,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仔細回味開來,慢慢的咀嚼其更深的含義,感想頗多。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缺乏“自律”的意識,學生時代的懵懂至此尚有理由,但畢業后參加工作卻依舊如此。讀書的時候分數至上,疲于應對各類考試,考試前忙于復習,畢業前忙于找工作,感覺一直都很忙碌,沒有仔細想過是否有過“自律”的意識。現在回過頭來,才恍然間意識到當時其實并沒有這種概念。那些每天感覺的忙碌都是因為有一項項的硬性指標擺在那里,論文不通過拿不到畢業證,考試不及格找不到工作,在忙于這些東西的時候,甚至沒有時間去思考,如果當時能對人生或者未來有更清晰的規劃,也許工作后就不會感覺手忙腳亂。以至于在聽到趙院長的這句“什么是本科生?學到了基本的、初步的專業知識就是本科生。什么是研究生?具備了初步的研究能力就是研究生。博士就是學問更廣博、研究能力更強”,我開始更深刻的反思自己,如果可以對號入座的話,我想我僅僅是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甚至這一些基本的專業都還不夠,另一個角度來說,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里,真正收獲的東西不多,研究問題的能力并沒有掌握。
“自律”就是高標準、嚴格的要求自己。在參加工作以后,慢慢發現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太弱,研解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加強,遠遠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但是,在發現了這些之后,依然找不到突破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在業務庭室每天接觸案件,接觸當事人,當時抱怨每天沒有時間研究案件,將大把的功夫花費在瑣碎的程序上。在綜合職能部門開始轉換視角,又覺得接觸的案件太少,沒有可開展的調研素材,好像每次都有理由推托。現在反思這些實際上就是不自律,沒有自律的意識。“謙虛使人進步,真謙虛才能使人真進步,因為只有你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你才能做到真虛心。你心情不愉快是因為你進入了誤區,你對工作發怵是因為你能力還不足,你身上的一切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源于你自身。你有許多改變不了的東西,但你可以改變你自己,讓自己能適應環境,迎合趨勢。”現在就我自己而言,在工作中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比如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遇到問題想當然,被束縛在自己所知道的僅有的法律的條條框框里。與當事人溝通的時候明顯發現自己能力還有欠缺,掌握當事人心理的能力差。雖然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是又總以自己還沒有實際辦理案件為由而搪塞推托。實際上這些問題在發現之后是應該正視的,并且應該在現有的環境內逐漸的改善,而不應該逃避。
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自己的嚴管,就是對自己的厚愛。在工作中一定會有困難和挫折,但是要告訴自己,每次發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嚴于律己,才是真正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