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古戰場—赤壁導游詞
相傳赤壁之戰后,周瑜擺酒慶功,一時興起,揮劍刻下“赤壁”二字,它在哪里呢?請大家隨我來……
我們現在看到的景點,就是“赤壁摩巖石刻”,“赤壁”二字各長150cm,寬104cm,這兩個字是何時刻上去的呢?在三國時期,我國的文字正處于由小篆向隸書過渡的時期,而這兩個字是楷書,形成于唐代。據《湖北通志》記載:相傳赤壁之戰后,周瑜所書。但根據字形實為唐人所刻。南宋有謝枋得這么一個人,曾做過信州招撫使,在江西上饒組織義兵抗元,城破后流亡福建,晚年被迫至元大都,絕食死。他一生寫了很多詩文,他在《赤壁詩·序》中記載:他從夏口到岳陽乘船經過這里,見石壁上有此二字。因此,可以斷定:宋之前,“赤壁”二字已刻于此。二字之上的白色符號,很像漢字“鸞”字,我們平常說“鸞鳳和鳴”,指的是鳳凰的一雌一雄,傳說中的神鳥,在這里,是一種鎮壓洪魔的符號。這樣說來,似乎與赤壁之戰無關,但《紅樓夢》第51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卻引出了與赤壁之戰的關聯。懷古詩中寫道:“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舉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意思是說:赤壁之戰時曹操幾十萬人馬戰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濫,于是老百姓請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刻此符號,以鎮洪魔。又因為呂洞賓為道人,也被視作道教符號,現在,赤壁也確實是道教的活動場所,且歷代道人都為保護這里的名勝古跡作出貢獻。
二字之下,有明朝王奉《過赤壁偶成絕句》二首,詩中寫道:“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實啖吳,皇天未肯遂其圖。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這二首絕句受了當時尊劉抑曹思想的影響,對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敗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與唾罵。
下面我們去看看位于赤壁山峰頂的望江亭,目極云天,望斷江水,碧瓦紅柱的望江亭,日輝水映,色彩艷麗,相傳黃蓋就是在這里眺望曹軍獻火攻詐降之策的。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曹操戰船首尾相連,周瑜定下火攻破曹之計,但需人詐降便于放火。黃蓋乃東吳三世老將,是最好人選,于是周瑜約黃蓋下棋。周瑜只走卒子,走一個黃蓋吃一個,黃蓋吃驚不已,周瑜假裝無奈說:“我無將可用啊!”黃蓋立刻悟到周瑜要他但當大任,慷慨說:“我受東吳三世厚恩,都督用得上我的地方,粉身碎骨,死而無憾。”于是,兩人定下苦肉計,演出一幕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壯烈話劇。黃蓋趁機獻詐降書,為火燒赤壁立下了大功。黃蓋年老體弱,但是獻苦肉計,詐降這種精神真的是難能可貴。古往今來,人們都尊稱他為“江表英杰,老將楷模”。
晚唐詩人杜牧曾臨三國古戰場赤壁,寫下了著名的赤壁古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中的前兩句并非詩人虛擬,而是借物抒懷,自古以來,三國古戰場赤壁出土大量的文物。箭鏃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兵器。箭鏃也是迄今在赤壁發現的最多的古代兵器之一 。在赤壁山坳,有一個古樸典雅的箭臺,相傳為當年周瑜的練箭之處,在赤壁山坳及沿江一帶,已發現東漢末、三國時的箭鏃數百枚之多。如今登上箭臺,遙想公瑾當年,多么英俊瀟灑,多么睿智偉烈,他不愧是江表英杰。當年他受任于危難之際,破強敵于談笑之間,千古風流能匹有幾?游賞射箭臺還可益神健身,領略當年周瑜的英雄氣概。
與赤壁緊緊相連的是南屏山,相傳當年諸葛亮披發仗劍,步罡踏斗,向天帝借東風的祭風古臺就筑在這依山傍水的山上。南屏山是一堵綠色的屏風,一年四季蔥綠濃郁,風景如畫。據民間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的南屏山叫禿頭山,這里沒有花草,沒有蒼松翠竹,更沒有被人稱譽的羞桃和僻杏。那時山包下的四周是一片沼澤芳葦,怎見得這山如此荒涼,有一首古詩為證:
江渚淤塞兮蒼水茫茫,山窮嶺禿兮萬壑廢荒。
財狼當道兮百獸奔竄,渺無炊煙兮幾經滄桑。
打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這里就很少有人來過,更沒有人在此居住,禿頭山如何變成現在美麗的南屏山呢?話說東漢末年,曹操興師南下,一路上勢如破竹,攻新野,克樊城,占襄陽,過江陵,一直打到了東吳的沙羨縣境。孫劉聯盟,逆江西上,抗曹操于陸溪水入長江處。周瑜破曹軍,欲借火攻,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赤壁大戰中,東南風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但是赤壁大戰發生在208年的11月份,隆冬季節多起西北風,何來東南風呢?諸葛亮有呼風喚雨的本領,揚言自己能請風神相助,借來東南風,并說了若請風神相助,必須在禿山上筑“祭風臺”,并且使“祭風臺”上長滿鮮花佳樹。隆冬季節,何來鮮花呢?諸葛亮對周瑜說:“都督若要請得風神,請借二位美人一用,只要江東的二大美女大喬和小喬在禿山上的祭風臺邊繡五彩屏風一道,村夫一定借得東風來。”周瑜生氣了。因為小喬是周瑜的夫人,大喬是孫策的遺孀。諸葛亮卻從容的念了《銅雀臺賦》中的兩句:“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兮之與共。”并說曹操在北方鄴城建了一座“銅雀臺”揚言要踏遍江東,擄二喬到銅雀臺作歌女,周瑜更是生氣,發誓一定要打敗曹操。于是,禿頭山上的“祭風臺”筑起了,拉起了素白綢緞屏風。二喬便在屏風旁飛針走線繡著各樣的林竹花草,當五彩屏風鋪滿南屏山時,突然一陣狂風將屏風上的林木花草吹得如滿天繁星,飄落在禿頭山上和其周圍,那屏風化為一堵石墻不讓奇花異卉隨風飛揚,頃刻,山上變得像二喬繡的屏風一樣,青竹滴翠、嘉林森森,鮮花四時不謝,綠草長年如茵,禿頭山這個丑名字如同曹操的八十萬大軍一樣,被諸葛亮借來的東風蕩盡,從此人們親切的把禿頭山叫做南屏山,一直延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