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廣場導游詞(精選5篇)
大雁塔廣場導游詞 篇1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始建于公元589年的大雁塔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譯經。大雁塔廣場就位于舉世文明寺、步行街和商貿區等。整體設計凸顯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設計。整個廣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大雁塔北廣場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腳下,它是亞洲最大的唐主題文化廣場,已經成為西安百姓宜賞宜聚、觀光休閑的一處文化旅游勝景。國學大師霍松林教授游覽后欣然題詩:“水木清華樓殿新,繁花似錦草如茵。廣場兼具園林美,覽勝休閑樂萬民。”
大雁塔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占地近1000畝,包括北廣場、南廣場、雁塔東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
大雁塔北廣場是陜西省的“文化景點”和“形象景點”。
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墻,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占地100余畝,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20xx年1月1日竣工。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
北廣場南北高差9米,分為9級,由北往南拾級而上,形成對大雁塔膜拜的形式,每個踏步為5級,意為“之尊”。在廣場北面入口處,兩個高9米的萬佛燈塔與大雁塔遙相呼應,兩側各隨4個6米高的大唐文化列柱,塔間是長5米、寬4.3米的鑄銅書,介紹大唐盛世景象。
進入北廣場,中央為主景水道,8個籃球場大小的大型噴水池呈階梯式上升,每個水池既可各自按照不同的音樂噴水,更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疊水景觀和矩陣噴泉。
主水道左右兩側為對稱的綠化造景設計,不光布局采用唐代里坊的九宮格局,每個區域也都著意凸顯大唐的文化精髓:蓮花水池中矗立大唐詩書畫印演繹的水景雕塑小品;8位大唐文化的精英人物以逼真寫意的雕塑手法展現在人們面前;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書法藝術被制成地景浮雕供游人和市民觀賞,烘托唐文化的雄渾博大……。
廣場南端的景區由“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構成。大雁塔北山墻的“大唐盛世”浮雕長106米,將繁華的大唐勝景濃縮在這百米長卷之中。墻下的跑泉、火泉等水景由觀景平臺與110米長的音樂噴泉瀑布墻相連,墻上繪有“絲綢之路”浮雕,落瀑高達3.5米,成為主景水道的壯闊背景。
整個廣場從北向南望去,中央是層層疊水,兩側綠林掩映中盡是可以細細咂摸的唐朝遺韻,就連兩側的商業建筑斗拱宏大、出檐深遠、氣勢雄渾,也是一派唐風。64米高的大雁塔被烘托得更加莊嚴,遇到天氣晴好,雁塔倒影落入水中,別有一番風韻。
目前,大雁塔北廣場共創下了13項亞洲乃至世界紀錄:1、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生間:衛生間內有天窗、門廳、休息室、沙發,門廳后面是竹子園林,衛生間每個蹲位都有個洗手盆,蹲便座上的紙墊自動換紙,衛生間空氣流通,裝修全部選用進口大理石材;2、世界上坐凳最多的廣場:北廣場所有景觀區,游人和市民都可隨意進入。所有的臺階上、觀禮臺上的欄桿都可坐人,就連水池周邊護欄的臺子也專為行人就座設計到45厘米的高度,所有設計可坐達一萬人;3、有世界上最長的光帶;長度超過一萬米,先進的防水光導纖維,燈光設計既避蚊蟲也不刺激人眼。夜間,任何一個有凸起的或有階步的地方就會有光帶指示,以防游人摔倒;4、有世界首家廣場直飲水:打開龍頭就能飲用,分兩個高度,成人與孩子都方便飲用,是最先進的水處理系統,水質比純凈水還好;5、全世界惟一一個帶煙灰缸垃圾筒的廣場;6、全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最大的水景廣場,共有2萬平方米的水面,巨大的矩陣噴泉由1700多個泵組成,每個噴頭都可以自由控制,組合出各種圖案和字體。一排跑泉可噴出15米高的水柱。
先進的音響系統和燈光照明,使噴泉聲、光、水、色有機交融,特別是噴火火泉從水里噴出,在6米左右的高空充分燃燒低溫爆開,更增加了整個噴泉的奪人氣魄。夏天水景區22厘米的水深和經過防滑處理的石板,可以讓成人和孩子在水面上無拘無束嬉戲;7、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大唐盛世”浮雕再現著唐時市井農桑的安定繁華和充滿活力的大國氣度。“絲綢之路”浮雕則表現著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8、廣場建設石材消耗全國最大。此外,廣場在技術運用、雕塑規模、建筑工期、建設投入、清潔度、音響組合等多方面也創造了地區乃至世界紀錄。
大雁塔廣場導游詞 篇2
雁塔廣場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腳下,建成后得到專家與廣大市民的一致贊譽,成為西安百姓宜賞宜聚,觀光休閑的一處文化旅游勝景。國學大師霍松林教授游覽后欣然題詩:“水木清華樓殿新,繁花似錦草如茵。廣場兼具園林美,覽勝休閑樂萬民。”
整個廣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北廣場:規模宏大,主題景觀為水景噴泉,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南端設置有觀景平臺,周圍有旅游商貿設施。音樂噴泉位于廣場中軸線上,南北最長約350米,東西最寬處110米,分為百米瀑布水池、八級疊水池及前端音樂水池三個區域,表演時噴泉樣式多變,夜晚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多姿。圍繞噴泉有還不少細致的小景觀,如北廣場入口處的大唐盛世書卷銅雕,其后的萬佛燈塔和大唐文化柱,旁邊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還有地面鋪裝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國美術特色的“詩書畫印”雕塑等,甚至燈箱、石欄等建筑上都題有著名詩篇。
東、西步行街:分別位于大慈恩寺東西兩側,通過“百姓祝壽”、“皮影大戲”、“懸壺濟世”、“街頭胡樂”、“角力爭雄”等一系列雕塑小品,把唐朝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這些雕塑小品人物細膩逼真,反映出唐朝民眾真實的生活場景,體現了盛唐時代社會的繁榮、富強。步行街兩旁有很多特色小店與攤點,出售各種特色旅游紀念品。
雁塔西苑:位于北廣場西側,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風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陜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用活靈活現的雕塑藝術形象集中展示陜西關中、渭北高原、陜南、陜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陜西八大怪、農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蹺、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雁塔東苑:位于北廣場東側,是突出陜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通過戲曲彩繪雕塑、地方戲曲鑄銅浮雕、陜西大戲劇家人物群雕、陜西著名戲曲演員人物群雕等四大類雕塑群,體現出陜西地域文化的特點,展現“大秦腔”的獨有魅力。漫步于戲曲大觀園內,讀臉譜容顏、觀名劇雕塑,耳邊仿佛傳來陣陣鼓樂之聲,《五典坡》、《三滴血》、《柜中緣》、《斬李廣》等多個秦腔傳統劇目組成的雕塑群形象生動逼真,正所謂“忠孝信義雄舉,美丑善惡昭彰,世間百態盡在其中”。
雁塔南苑:為園林式的休閑公園,目前仍在建設中。
南廣場: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標志性建筑為玄奘立式雕像。周圍輔以園林綠地、水面過橋等設施,是市民休閑放松的常去之處。
大雁塔廣場導游詞 篇3
大雁塔廣場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腳下,建成后得到專家與廣大市民的一致贊譽,成為西安百姓宜賞宜聚,觀光休閑的一處文化旅游勝景。國學大師霍松林教授游覽后欣然題詩:“水木清華樓殿新,繁花似錦草如茵。廣場兼具園林美,覽勝休閑樂萬民。”整個廣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北廣場:規模宏...
大,主題景觀為水景噴泉,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南端設置有觀景平臺,周圍有旅游商貿設施。音樂噴泉位于廣場中軸線上,南北最長約350米,東西最寬處110米,分為百米瀑布水池、八級疊水池及前端音樂水池三個區域,表演時噴泉樣式多變,夜晚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多姿。圍繞噴泉有還不少細致的小景觀,如北廣場入口處的大唐盛世書卷銅雕,其后的萬佛燈塔和大唐文化柱,旁邊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還有地面鋪裝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國美術特色的“詩書畫印”雕塑等,甚至燈箱、石欄等建筑上都題有著名詩篇。
大雁塔北廣場看點:東、西步行街:分別位于大慈恩寺東西兩側,通過“百姓祝壽”、“皮影大戲”、“懸壺濟世”、“街頭胡樂”、“角力爭雄”等一系列雕塑小品,把唐朝百姓的市井生活描繪的活靈活現,這些雕塑小品人物細膩逼真,反映出唐朝民眾真實的生活場景,體現了盛唐時代社會的繁榮、富強。步行街兩旁有很多特色小店與攤點,出售各種特色旅游紀念品。雁塔西苑:位于北廣場西側,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風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陜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用活靈活現的雕塑藝術形象集中展示陜西關中、渭北高原、陜南、陜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陜西八大怪、農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蹺、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雁塔東苑:位于北廣場東側,是突出陜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通過戲曲彩繪雕塑、地方戲曲鑄銅浮雕、陜西大戲劇家人物群雕、陜西著名戲曲演員人物群雕等四大類雕塑群,體現出陜西地域文化的特點,展現“大秦腔”的獨有魅力。漫步于戲曲大觀園內,讀臉譜容顏、觀名劇雕塑,耳邊仿佛傳來陣陣鼓樂之聲,《五典坡》、《三滴血》、《柜中緣》、《斬李廣》等多個秦腔傳統劇目組成的雕塑群形象生動逼真,正所謂“忠孝信義雄舉,美丑善惡昭彰,世間百態盡在其中”。大雁塔廣場雁塔南苑:為園林式的休閑公園,目前仍在建設中。南廣場: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標志性建筑為玄奘立式雕像。周圍輔以園林綠地、水面過橋等設施,是市民休閑放松的常去之處。
大雁塔廣場導游詞 篇4
現在寺院的范圍東西闊160米左右,南北長318米左右,共計93畝,該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山門、鐘鼓樓、東西配殿、法堂藏經樓,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東西兩側分別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大雁塔廣場導游詞 篇5
寒假里有幸去了西安,在諸多名勝古跡中,我最喜愛的莫過于著名的大雁塔了。關于大雁塔的傳說,特別有意思。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建于唐朝初期,剛開始的時候是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來,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資料上標著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好精確的數字啊。
“大雁塔”之名是因為唐玄奘得來的。沒錯哦,就是那個西天取經的唐玄奘。他在西行的路上,進入了沙漠腹地的時候,饑渴難耐,還一不小心打翻自己的水壺。危急關頭,一群大雁帶著唐玄奘來到一片綠洲,他才活了下來。
回國后,為了感謝這群大雁,也為了給經書的存放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唐玄奘請求李世民建下了大雁塔。而那時的大雁塔,因為建筑在大慈恩寺,所以也叫慈恩塔。
唐朝有一個習俗,那就是進士及第后要在大雁塔下題名留詩。著名的大詩人孟郊屢試屢敗,終于中舉后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狂詩。
這詩著實很“狂”,把書生中舉之后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幾年后,另一位詩人也考中了進士,在大雁塔下題名時,他本來是想著規規矩矩去題的,可一看到孟老爺子的詩,整個人都不好了:“孟老爺子的詩這么狂,看來我也不應落于人后!”
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只見他一把拿過酒壺,就是一通豪飲,飲干酒后提筆就寫“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你孟老爺子不是狂嗎?哼,我比你還要狂!在你們之間,我可是最年輕的。這位年少有為的詩人便是白居易。
有關大雁塔的傳說眾多,和唐朝詩人關聯的肯定不止孟郊和白居易。唉,要是時間允許的話,我還真想一整天蹲在那里,細細揣摩昨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