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精選9篇)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1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筑,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你們向往已久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歡迎各位的到來資中文廟。資中文廟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距今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位于縣城大東街。不過前后經過三次搬遷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將文廟遷于此地,那么為什么會選擇遷到此處呢?是因為呀在南宋時期資中的這條街上出一個叫趙逵的狀元,這也就是為什么說文廟座落的這條街叫狀元街的原因。因為趙逵是一名文狀元,而文廟則是來弘揚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會中他們兩者之間有著相似之處。所以我們的先輩們就把文廟遷移道了此處。
大家首先請看這個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傳說是狀元趙逵讀書時期洗筆蕩墨的地方,旁邊的高墻是“萬仞高墻”。我們都知道,像皇宮這樣高貴的地方,它的宮墻也僅僅被稱為“數仞宮墻”。但是孔子廟里的宮墻為什么會被稱為“萬仞宮墻”呢?這是因為先人們覺得“夫子之墻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這2個華表,眾所周知,華表是莊嚴肅穆的象征,一般出現在皇宮附近,全國各地一般的文廟里也是沒有的哦,但為何我們資中的文廟里會出現2個高高矗立的華表呢?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古時候在人們心中享受著帝王的待遇。而這里的2個特別的華表也充分的顯示出了當時這里的人們對孔子的萬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說跟全國其他的文廟比起來,這2個華表也就顯得分外的獨特和珍貴了!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2
天津文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天津文廟位于天津南開區(qū)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廟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據《天津衛(wèi)志》載:“文廟,在東門內。明正統元年,天津左衛(wèi)指揮使朱勝,照陵西按察司僉事林時,建言事例,奏淮開設。本官遂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官,首建堂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也就是說天津文廟創(chuàng)立之始就與學宮(衛(wèi)學)合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04年設衛(wèi)建城,后增設“天津左衛(wèi)”和“天津右衛(wèi)”,三衛(wèi)戍守軍士達16800人,加上家屬和隨軍移居人口,數量相當可觀。當時天津居戶的主體就是軍人戶籍人口,而學校教育尚為空白,因而軍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會問題。為解決此問題,1436年,天津左衛(wèi)指揮僉事朱勝獻出私宅,建成天津“衛(wèi)學”,“衛(wèi)學”是儒學的一種,又稱文學,是津門首座官辦學校。
后明景泰、天順、弘治年又先后增建了欞星門、兩廡和專事教學的明倫堂。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在天津衛(wèi)城西南角樓創(chuàng)辦“武學”,以學習弓箭、美術等武藝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經考試合格也可進“文學”。清雍正三年改天津衛(wèi)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因此,衛(wèi)學改為州學,后又升為府學,天津文廟也隨之升為府廟。由于府、縣官員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廟西側另建縣廟,又在縣廟西修建縣學,形成天津文廟府縣并列的格局。
1927年,教育家嚴范孫等在文廟成立了“崇化學會”,聘請著名學者王襄、鄭菊如等在此講學,培養(yǎng)出許多文史方面的學者,后改為崇化中學。1949年改為東門內一中,后被少兒圖書館、新華書店古籍部等單位借用。1985年進行復原修繕,原駐內單位遷出。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津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文廟在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是天津市區(qū)保存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后經明天順、萬歷,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設治所于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均有照壁、拌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廟主體建筑的殿頂均用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歷、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文廟位于天津舊城東門內大街路北,由相鄰的三路建筑組成。中路是天津府文廟,東路是府明倫堂,均始建于明正統元年(西元1436年);西路是天津縣文廟,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整個建筑群占地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的府縣比鄰的文廟古建筑群,1954年公布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天津南開區(qū)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文歷史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于天津市南開區(qū)東門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提學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設立衛(wèi)學。天津衛(wèi)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辦學校。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wèi)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衛(wèi)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wèi)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區(qū)現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4
古人認為對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遠遠不夠的,行為上也得充分的體現出來,大家請看這塊碑:“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也就是說在踏入此廟之后,哪怕你是當朝宰相、三軍統帥、皇親國戚,到了這里都得規(guī)規(guī)矩矩,畢恭畢敬徒步而行的穿過我們前面的這道“禮門”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為這里是萬世師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會,這里是不能隨便進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廟宇,任何人都可以進去燒香拜佛,求神許愿;這里就不行,平時的大門是關著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縣學生大考的張榜拜孔之時才把大門打開,讓官員、舉人、考上了秀才和社會上頗有身份的紳士們才能進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許進去的。今天來到這里游覽的朋友們我想如果在那個時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個個都是有功名的,絕對有資格進去朝拜孔圣人,請!我們資中文廟總占地面積6787平方米,建筑面積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復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調以山東曲阜的孔廟為原型,但規(guī)模要小一點。這個文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別的廟門都是向南而開,這里卻是東西二門,東邊叫“禮門”,西邊叫“義路”,這個根據孟子的“以禮為門,以義為路”而得來的。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我們資中的文廟里有“五絕一奇”。首先讓我們來先看看這其中的一絕——照壁。這個照壁修建于清光緒年間(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川內所有文廟中設有照壁者只有這里一處,在全國文廟、孔廟也是極為鮮見。照壁中七孔鏤空壁塑圖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現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內涵。七孔鏤空壁塑的磚骨灰塑的工藝手法,極為少見。整個照壁長19.5米,高6米,雄奇瑰麗。
這七孔照壁主要表現的就是“魚躍龍門”。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魚躍龍門”里的“魚”指的主要是鯉魚,但是請大家仔細看,這照壁上的鮮活的魚兒扁腦殼、大嘴巴、長胡子。不是鯉魚,而是我們資中三絕之一的鯰魚。資中的鯰魚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這說明資中的鯰魚并不是美名于現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經赫赫有名了。這也使得這塊照壁極具資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傳達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魚,然后大家請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龍頭魚身的“怪物”,但其實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過程中不停蛻變,更加精進的過程,樹立一個要向“龍”轉化的這么一個理念也就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照壁上榜題文字“龍文炳躍”寓意苦讀寒窗,魚躍龍門,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講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孔壁周圍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高樓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雜念,表示出,只有拋棄了心中一切的私心雜念,才可以達到人生的光輝頂點。縱觀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5
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墻(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于《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置的四面環(huán)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象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主體—大成殿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位于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后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guī)定,對于孔子,每年農歷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歷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面,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xiāng)賢等。
后殿—崇圣祠
崇圣祠就是后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筑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門,孔子作為圣人也被祭祀已數百年。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廟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又撥巨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yǎng)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葺并重建縣廟影壁、泮池和欞星門。1987年成立了文廟博物館并與同年十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和《孔子生平展》,館內現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比較重要的有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以及銅爵、竹篚、竹籩等等,這些藏品表現了中華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館內還不定期舉辦“祭孔古樂演奏”。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6
二樓的東側為皇后婉容的生活區(qū)。主要包括臥室、書房、吸大煙室和衛(wèi)生間。婉容,滿洲正白旗,姓郭布羅氏。1906年生于天津,她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僅天生麗質,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旗人中聞名遐邇的美女和才女。1922年12月1日,時年16歲的婉容與溥儀在紫禁城內舉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禮。1932年3月,她追隨溥儀來到長春,并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后。因為與溥儀感情不和,精神生活又空虛,導致了她與溥儀的隨侍私通。溥儀發(fā)現后,將其打入冷宮。從此,她的生活范圍僅限于二樓東半部她的生活區(qū)內,幾乎與外界隔絕。爾后,溥儀想借口攜婉容赴旅順避寒之機,廢掉皇后,結果因婉容拒辭不去和日本關東軍的干預而使這一計劃落空。與丈夫雖近在咫尺卻如隔世,親人又不能相見,婉容的“囚禁”生活實在難熬。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婉容只好躺在吸煙室的煙榻上來麻醉自己。她的煙癮日益嚴重,每天要吸二兩煙土,每次八個煙泡,配85只香煙,偽滿后期,已經到了離開鴉片不能生存的地步。由于長期不能到室外活動,導致雙目怕光,在光亮的地方看人時,必須用折扇擋住臉,從扇子的縫隙中看去。兩條腿也已經不能正常走路。偽滿洲國垮臺后,婉容隨溥儀逃往通化大栗子溝。1946年6月20日,婉容在逃亡途中,病死于延吉。這個傾國傾城的美人,當年如果不追隨溥儀來長春作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后,怎么會有如此悲慘的命運呢?與婉容相比,淑妃文秀就幸運得多了。她與婉容同時入宮,是一位自強自立、思想比較進步的女性。1931年,因不甘于溥儀的冷落和婉容的污辱,她毅然與溥儀在天津離婚,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婉容則因愛慕虛榮,反成為溥儀及其封建制度的殉葬品。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7
緝熙樓的一樓西側,是溥儀的第三位妻子——譚玉齡的生活區(qū),主要包括臥室、書房、客廳和衛(wèi)生間。婉容被打入冷宮后,為了懲罰她,也為了宮中有個必不可少的擺設,1937年,溥儀派人從北京選了一位初中生——時年17歲的譚玉齡入宮,并將其冊封為祥貴人。譚玉齡性格溫柔賢惠,對溥儀關懷備至,體貼入微。有時溥儀遇到不順心的事,對她大發(fā)脾氣,甚至撕破她的衣裳,她卻從不動怒,而且還勸慰溥儀,為此深得溥儀的寵愛。下人們經常可以聽到二人在譚玉齡的臥室內說說笑笑。西側的笑影,東側的淚人,鮮明地映照著緝熙樓這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世界。由于譚玉齡從北京來到長春途中,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百姓的欺壓,在平時的言談中對日本人的不滿時有流露。1942年譚玉齡患病,溥儀請來中醫(yī)診治,認為是傷寒,但是屢次服藥均不見效,便又請西醫(yī)為其診治。這樣,譚玉齡的病經溥儀一會兒溫補,一會兒又涼功的折騰下,不但沒有任何起色,反而日益嚴重。后經吉岡安直推薦,請來了滿鐵醫(yī)院的日本醫(yī)生——小野寺院長為其治療。小野寺認為她患的是粟粒結核癥,為其打針、輸血,忙個不停。后來,吉岡安直找小野寺在勤民樓內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等他再進入緝熙樓,為譚玉齡注射了一針后,不到第二天天明,譚玉齡便死去,年僅22歲。關于譚玉齡的死因,如今已成為難解之謎,但溥儀始終認為她是被日本人所害,以致于在后來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大聲控訴“譚玉齡是被日本人殺害的!”。為了紀念譚玉玲,溥儀在她的照片背后寫上“我最親愛的玉齡”幾個字,并將照片連同她生前剪下的指甲和一縷青絲一同裝入莊士敦送給他的鹿皮夾內,一直隨身珍藏。溥儀還追封她為“明賢貴妃”,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按照“大清會典”規(guī)定的貴妃喪禮之格,在西花園的暢春軒搭起靈棚,由和尚、喇嘛輪流為其誦經超度亡魂,21天后出殯,72名杠夫抬著綠色棺罩罩著的金棺,在“執(zhí)事”、送殯隊伍的簇擁下,由皇宮到達停放靈柩的護國般若寺boruosi。溥儀命人在靈柩的周圍擺放了譚玉齡生前最喜愛的、當時偽滿皇宮所獨有的君子蘭。這些花卉,經和尚們的精心培育,漸漸成了君子蘭中的名品,后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并被稱為“和尚頭”。而譚玉齡的尸體,在護國般若寺一直停放到偽滿垮臺,溥儀才命族人將其火化并把骨灰?guī)Щ乇本H缃瘢T玉齡的骨灰?guī)捉涊氜D,現由我院收藏。
緝熙樓的參觀到此結束,請諸位隨我去同德殿參觀。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8
天津,簡稱“津”,是我國首都北京的門戶,中央直轄市,也是世界第xx大城市之一,是北方最大的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天津的風味小吃很有名頭,除了聞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這三樣外,還有張記果仁、曹記驢肉、石頭門坎素包子、芝蘭糕干,以及貼餑餑熬小魚等等特色小吃……
大家吃飽了,喝足了,接下大家跟著我去天津的幾個主要景點走走吧!
天津的主要景點有很多,有天后宮、九龍山、水上樂園、東麗湖……我們現在要去的是號稱“天眼”的“天津之眼”。它的全稱是“永樂橋摩天輪”,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能。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這座摩天輪不但外形美觀,而且還能升到35層樓的高度,在上面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致。
現在是晚上七點鐘,是觀光的最佳時間,下面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九點鐘在這里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篇9
佛堂位于西北角。溥儀從小就信奉佛教,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無論出門還是重要活動,溥儀都要搖卦占卜,以主兇吉。有時一搖就是一兩個小時。總之,不搖出一個吉卦,他是決不會罷休的。偽滿后期,日本戰(zhàn)局江河日下,溥儀感到前途渺茫,精神也更加頹廢。他整日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坐念經,搖卦問卜。宮中仿佛成了寺廟,木魚銅磬聲不絕于耳。然而,信佛的溥儀對自己的下人卻從不心慈手軟,下人們稍有過失,便會遭到溥儀的責打。以負責宮內打掃及做雜活的勤務班的孩子們?yōu)槔麄兠刻煲ぷ魇辶鶄小時,晚上還要作更守夜。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十幾歲的孩子,工作最辛苦,吃的卻最差,個個面黃肌瘦。他們稍有不慎,就要被懲罰、遭毒打,甚至關禁閉。1944年,孫博元因無法忍受這種虐待,兩次逃跑失敗后,在溥儀的授意下被活活地打死!事發(fā)后,溥儀卻認為此事與自己無關,還狠狠地處罰了打過孫博元的人,又為其在佛前誦經超度亡靈,以免遭“冤鬼”報復。
衛(wèi)生間位于溥儀臥室的對面,分為浴室和廁所兩個房間。與眾不同的是,抽水馬桶的旁邊還設有一個小木桌,放著報紙、雜志。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溥儀患有痔瘡病,嚴重時,入廁的時間特別長,為此漸漸地養(yǎng)成了坐在馬桶上讀書看報、裁可奏折的習慣。對于奏事官呈遞上來的奏折及一些反動法令等,溥儀連看都不看一眼,拿起筆來就裁可,然后扔到地上,奏事官再一一撿起來退出。偽滿時期的許多反動法令就是這樣被簽發(fā)的。也許溥儀并不知道,這些不起眼的“可”“知道了”“覽悉”,卻給東北人民帶來了數不盡的災難。
溥儀從小身體就不好,可以說是久病成醫(yī),吃藥成癖,藏藥也就成了一種嗜好。因此,他在臥室旁特意設立了中藥庫。溥儀讀過《本草綱目》、《驗方新編》、《醫(yī)宗醫(yī)鑒》、《醫(yī)卜星相》等許多醫(yī)書,算得上略通醫(yī)術。當時宮中有四位御醫(yī),每天輪流給溥儀診脈,稱作“請脈”,即使沒病,也要開個方子并把藥煎好,稱為“代茶飲”。這些都是無關痛癢的平安藥,溥儀并不喝。而真正想吃的藥,溥儀都要在御醫(yī)開好的方子上增減幾味,或自己重開方子,并親自到中藥庫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