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生態園導游詞(精選3篇)
溫州生態園導游詞 篇1
溫州生態園地處溫州大都市的中心,東連龍灣,西接甌海區,南臨瑞安,北部余脈直抵甌江,360度向城市開放,涉及甌海區、龍灣區、瑞安市的13個鄉鎮(街道)、73個行政村,是溫州“生態市”建設的重要載體,被譽為溫州城市的“綠心”。
生態園建設保護區面積為113.21平方公里,由三垟濕地和大羅山組成,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自然資源、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三垟濕地面積為10.67平方公里,內部水網密布,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31%,自然風光十分秀麗,有城市“綠腎”之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城市濕地”。大羅山102.54平方公里,介于甌江和飛云江之間,是溫州市城市的重要生態屏障,有城市“綠肺”之稱。大羅山囊括仙巖、瑤溪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天柱、茶山兩個市級風景名勝區,共有500多處自然人文景點。
生態園集山、水、洲、瀕海于一體,是楊梅鄉、柑桔洲、棱角園、桂花山,是大自然賜予溫州人民的寶貴財富。
溫州生態園導游詞 篇2
金山區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南瀕杭州灣,北接松江、青浦兩區,東與奉賢區相鄰,西與浙江省平湖市和嘉善縣接壤。全區總面積586平方千米,轄9個鎮、1個街道和金山工業區,戶籍人口近52萬。金山區有長達25千米的海岸線,早在6000年前金山已成陸,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屹立于金山近海杭州灣中的金山三島,是上海市第一個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其中大金山海拔105.5米,是全市海拔最高點。
地處吳越之地、江南水鄉的金山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水秀麗、風光獨絕、人文薈萃;自然環境優美、文化積淀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經過近幾年的保護、開發和建設,金山區已經擁有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兩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三個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佛教名剎東林寺,更是創下了三項世界吉尼斯紀錄。金山農民畫、中國農民畫村、楓涇水鄉婚典、廊下蓮湘、城市沙灘等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的一張張閃亮名片。
溫州生態園導游詞 篇3
星期二,我們要去西江生態園游學。這可是我們小學階段最后一次去哦!
到了之后,小鳥在我們的頭頂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地叫著,像是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進行了“生態漫步”活動,去了現代農業展示廳。這次,是最后一次學習,我非常希望能學到所有的現代農業知識,這次學的是栽培方式。有管道栽培、立柱栽培、營養土栽培、空中栽培……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空中栽培和管道栽培。空中栽培,就是在天花板下搭建一組網架子,然后將花盆“吊”起來,它的枝丫就會伸遍整個網架。空中栽培優點是節約空間。管道栽培,就是利用下水管道輸送營養液,非常環保。
吃過飯,我們來到了我們專屬的實踐基地。春種秋收,我們這次是來收獲玉米的。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我們最后一次來實踐,一定要加油!”我們有了動力,準備下田了。我左手挎著包,右手一會兒扳下一個大玉米,一會兒扳下一個小玉米,心想:“這是最后一次了,一定要努力!爭取扳下所有的玉米!”但是,我漸漸沒了力氣,敗下陣來,心里非常敬佩農民伯伯們,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去了稍微輕松一點的剝皮組。那里已經忙得不亦樂乎,我也跑過去幫忙。我隨手抓起一個,先剝了三層,然后掰下了玉米幫子,一個飽滿的玉米棒就呈現在眼前。我將它收進了布袋,開始剝下一個。因為這是最后一次集體下田勞動,我便把剝的十二個送了一半給同學。
告別了西江,回到了學校,我們都在感嘆:西江游學過得真快。再見了,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