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幽默導游詞怎么寫(精選3篇)
搞笑幽默導游詞怎么寫 篇1
各位游客,歡迎大家來到我們這個著名的城市游覽(語氣自豪)。
我們先游覽中國第一名洞(語氣略平和)。大家首先進的這道門有兩扇,左邊為幸福門,右邊是快樂門,幸福和快樂只能選其一(當心碰頭)。你看這洞內仙山,森林茂密,還有一座座亭臺樓閣,后面是一個很深很深的庭院,那是神仙們常游玩的地方。下邊有牛魔王的洞府,這不正碰上孫悟空來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鐵扇公主緊閉洞門,喏,洞門上面就是孫悟空,他正急得抓耳撓腮呢。還有這么多的小猴子,也都是孫悟空的毫毛變的。那里像不像一頭肥豬(母的公的大家猜),這兒還躲著一只羚羊(極有可能是珍稀品種藏羚羊)。這座山上還長滿了靈芝,山的主人就是蓮花寶座上的“觀音菩薩”,邊上那只猴子捧著仙桃好像在拍觀音的馬屁,底座下那對獵豹膽子真不小,竟敢偷偷幽會。
這塊玲瓏別致的石頭,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敲得響(其實石頭一敲即響),能敲響的游客準能發財(或智商極高),大家如有興趣不妨一試。
這里是回音壁,大家齊聲合力跟我喊“--我愛你”(果然聲震如雷,余音繞洞三分鐘不絕)。
我們再游覽被稱為世界第二的國家森林公園(語氣平和)。大家沿我的手指眺望,怪石嶙峋處有位采藥老人,白發飄飄,髯須長長,手里拄根拐杖,背上還有只藥簍呢,大家猜猜看,簍里會有什么藥(靈芝,又是靈芝,還魂草,還有艾滋病特效藥)?這邊有一棵樹,是全球著名樹種(全世界只存兩株或三株)。再往上看有一瀑布,奔騰呼嘯,飛瀉入澗。噓,請大家不要高聲喧嘩,瀑布下的池中有一只千年烏龜,它非常怕羞,一聽見鬧聲就會躲進洞里。哈哈,很有幸,都能見到仙龜,它預示著大家都將健康長壽(據最新基因研究表明,活上千把歲已指日可待)。瞧,瀑布的另一邊,有位仙女正盡情沐浴,美麗的仙發撩人情懷(以下描寫省略101字),大家仔仔細細認認真真辨別一下,她是我國四大美女中的哪一位?
一天的游覽相信大家都很盡興,下面我們要去享譽全球的五星級商店(玉器、石器、金銀器)。俗話說,不買器,枉游此地(語氣激昂)。這里的產品全部正宗,店后有大型加工廠,大家可先參觀制作過程(車間有十幾個人七八臺機器),再憑我發給的優惠券選購(每人限購兩件)。
搞笑幽默導游詞怎么寫 篇2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已被列入自然文化遺產的黃山,我叫陸雅函,是你們的導游。今天能當大家的導游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也請大家自覺保持這里的整潔。
在我眼中,黃山是中國最美的山,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的景色十分壯觀,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日出、瀑布等等。
現在,大家跟我走,登山途中請你們注意安全。
在黃山,到處可以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F在我們看到的是“仙桃石”,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除了“仙桃石”,還有“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奇石。
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懸崖邊上,有一棵姿態秀麗、古樸蒼勁的迎客松。它樹干粗大,樹枝向兩邊展開,好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伸出“胳膊”歡迎四方來客。
游客們,是不是看到有霧氣飄下來,越往高處爬,越感到清涼,像仙境一般,這種景象就是黃山特有的云海奇觀。
黃山值得介紹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盡情游覽吧!
各位游客,時間過得真是快啊,本次旅行到此結束,再見。
搞笑幽默導游詞怎么寫 篇3
游客朋友:
早上好!今天我們要去參觀游覽蘭州市的著名景觀之一的白塔山。它坐落在蘭州市中心、黃河北岸,因山頭有一座元代的白塔而得名,1958年開辟為公園。
白塔山屬黃土梁塬地貌,海拔1700多米,是祁連山的余脈。它巍峨起伏,重巒疊嶂,有“拱抱金城”之雄姿,是蘭州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層巒”被譽為“蘭州八景”之一,山上的白塔與山下的黃河以及飛跨黃河的中山鐵橋仰俯錯落,成為蘭州市的標志性景觀。各位游客:現在我們看見的是白塔山公園內著名的一、二、三臺建筑群。該建筑群總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以石階、石壁、磚雕、亭臺、回廊相互連貫,上下通達,層次分明,這是中國古典建筑中的一種別具風格的形式。一臺建筑,是一座四面敞開的中央大廳,雕梁畫棟。大廳回廊兩側各有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迂回而上便是對稱式的二臺牌廈。牌廈面闊五楹,居中一楹有七級斗拱,為全國罕見。過二臺廣場,沿石階而上便是磚木結構的三臺大廳,氣勢莊重。大廳長80米,寬20米,高約10米,屋頂飾有琉璃花脊,墻面鑲嵌各種磚雕,檁梁及懸角等處又有木雕彩繪。
各位游客:沿三臺東側盤山小道上來,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座牌坊,正面題額為“鳳林香裊”,背面題額為“秀映三臺”,都是清朝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91年,皋蘭舉人李存中留下的墨寶。這座牌坊號稱“白塔山第一牌坊”,站在這里俯視山下,黃河如帶,鳳林關一帶炊煙裊裊,仿佛能聞到飄來的飯香;放眼遠眺,皋蘭山三臺閣遙遙相望,恍若天上宮闕。
穿過牌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法雨寺”。法雨寺原名“羅漢殿”,位于三臺大廳之上,在山道轉彎處依山而建,是一座一進兩院的古代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十年,就是公元1884年。整個建筑小巧玲瓏,古樸清秀。有懸樓五間,憑欄遠眺,金城全貌,盡收眼底。據記載,大殿原有對聯云:“隨處現身,只為眾生開覺路;尋聲救苦,永留寶筏渡迷津”,現已蕩然無存。羅漢殿歷經滄桑,曾經殿舍俱廢,香火滅絕,名存實亡。0于1998年批準修復,改名“法雨寺”,現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堂等主體建筑。法雨寺東西山頭,各有三角亭一座,東曰“東風亭”,西曰“喜雨亭”,造型簡潔、剛健,氣勢不凡。西北頂峰有三皇殿和三教道統祠,往西即可到達白塔寺。
拾級而上,我們終于到達了向往已久的白塔寺。此白塔始建于元代。元太宗窩闊臺執政時,他的皇子闊端為西涼王。闊端邀請當時西藏最具實力的-教薩迦派法王薩班.貢噶堅贊(被稱為班智達,意為大學者),前往蒙古地方傳教,在涼州--就是現在的武威--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涼州會談”,就西藏的局勢進行了磋商,議定了西藏地方歸順蒙古大汗的條件,標志著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傳說薩班.貢噶堅贊在返回西藏的途中病逝于蘭州,后來的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黃河北山修建一座通體雪白的佛塔,以紀念他的歷史功績。薩班.貢噶堅贊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但是他死在蘭州的說法,至今找不到歷史證據。據史載,薩班.貢噶堅贊于1251年圓寂于涼州(今甘肅武威市),葬于涼州白塔寺,現在遺址尚存。
原塔在元末明初的戰亂中被毀,現在的白塔是明代景泰七年,就是公元1456年,由鎮守甘肅的太監劉永誠重建。當時還建造了佛寺、僧舍等建筑,成為蘭州的勝境。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就是公元1715年,甘肅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建寺址,改名為“慈恩寺”。
白塔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身潔白,通高17米,下筑圓臺式塔基,塔身下半部分為覆缽式,上半部分為樓閣式。樓閣七層八面,大小佛龕分列其上,塔頂為綠色的古印度式塔剎。塔上方檐角,有銅鈴裝飾,微風吹過,悅耳動聽。站立于此,也能眺望黃河,是觀賞蘭州市容的最佳之處。白塔山緊鄰黃河,山下只有一線通道,自古以來被兵家視作軍事要沖。白塔山西側是古金城關所在地,白塔山東側約1公里的山腰間,元末將領擴廓貼木兒,漢名王保保,曾在那里修城固守,妄圖保住元朝的江山。仰望白塔,俯視黃河,正應了“寶塔鎮河妖”的古語。圍塔而走,大家會發現塔的八面雕刻有藏傳佛教--就是-教的吉祥八凈圖:輪、螺、傘、蓋、花、罐、魚、長。
白塔的南邊是三大寺樓,北面是菩薩殿,東西兩側各有陪殿數間,將白塔圍在其中。寺內原有象皮鼓、青銅鐘和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傳說紫荊樹是當年住持慈恩寺的一位姓田和尚所植,可惜現已可枯死。另外二寶至今仍存寺中。相傳象皮鼓是印度和尚游歷白塔山慈恩寺時貢獻在釋迦牟尼像前的,象皮有5厘米多厚,由印度帶來。銅鐘為康熙五十七年,就是公元1718年鑄造的,重約153.5公斤,造型莊嚴,聲音洪亮,抗戰時期日寇轟炸蘭州時,曾用它發過防空警報。鐘、鼓、塔的結構,是中國寺廟建筑中典型的廊院式結構。
白塔的東側立有著名的《夏禹岣嶁碑》,高3米,寬1米,碑首鏤刻戲珠巨龍兩條,碑面刻有古篆文77字,現存72字,記載大禹治水之事。原碑在湖南衡山縣西岣嶁峰(今稱云密峰)上,字形怪異,后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致摹刻于岳麓山巨石上(即今禹碑峰上),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灑泉郡侯建功又摹立于白塔山西端的金山寺禹王廟內,后因廟宇塌毀,于1964年移至后山的牡丹亭內,后來又移至白塔寺內珍存。
白塔寺四周,還有云月寺、三星殿、迎旭閣和三官殿等古建筑群,可觀賞日出,或遠眺氣象萬千的九曲黃河,蘭州市容盡在眼底,美不勝收!敖鸪顷P外寺,殿宇枕巖阿。地辟飛沙少,山高怪石多。鐘聲聞紫塞,塔影漫黃河。最愛談禪處,何妨載酒過。”這是古人贊頌蘭州白塔寺的詩句。
宋末元初時期,白塔山一帶為西夏占據,所以山后西北一帶稱“元昊臺”,現在一般稱“九州臺”。九州臺的黃土層厚達287米,僅次于蘭州西南部西津村的409.93米和皋蘭山的297米,厚度居世界第三。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李吉均先生由此測定,黃河已有160萬年的歷史。在黃河形成之前,此地是一片荒原,而現在隨著地殼運動的發展,形成了黃土高原,海拔1500-20__米。
白塔山雖說是佛教勝地,但是這里土質疏松,降雨量小,自古以來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疏。為栽種樹木,古人常挑水背冰上山,即便如此,解放前山上也只有七棵柏樹。1958年開辟為公園后,引水上山,栽種了松柏、垂柳、白楊和國槐等各種樹木十幾萬株,培植了蘋果梁、桃樹溝、梨樹坪、杏林園等林區,使白塔山變成了層巒疊翠,鳥語花香的游覽勝地。
我們所在的白塔西面,現在已是樹高林密,曲徑通幽,成為蘭州人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對白塔山有一個美好的印象。現在各位可以目田游覽,拍照留念,20分鐘后,順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