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字的導游詞十篇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1
懷著一種去參觀某某"大景觀"的心理,乘著爸爸開的車出發了,一路上,小鳥向我點頭,花兒向我招手。一路上,秋風無限好,只是白天時啊!忽然,我聞到了一股泥土的清香味,這是在學校,在家里面所聞不到的氣味,然后出現了割麥子的景象,一束束的柳條迎風招展,像一位位捍衛祖國邊疆的戰士!雄偉壯麗,挺拔,細長!這不,聯合收割機來了......
不一會而就到了濕地公園,首先,看見了一個偉大壯舉的藍圖,然后我們就進入了,然后看見旁邊有一個人,爸爸下車,然后和那個人聊上幾句,然后邊笑邊往我們這邊走,走進一看,原來是邵大爺,邵大爺上車之后,我喊了一聲:"邵大爺好!"然后爸爸這邊就開動了車子,邵大爺一路上興高采烈的介紹著這里的一切:武河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為20__年市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工程位于郯城縣黃山鎮武河故道。建成后,將有效凈化南涑河尾水水質、確保水質達標,營造濕地景觀、改善兩岸生態環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我看著小橋一個接著一個,然后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釣魚,在談論著什么。然后,突然在河邊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小鳥,白色的羽毛,貫穿著全身,緊接著叫了幾聲就遠走高飛了。不過這里面建造的好像非常的單一,全是剛建成的白色的狀物。邵大爺不經意間看見了我的表情,好像猜出來了似的,就對我說:"恩,現在才剛剛建造成,還剛開始,還得兩三年才能建造好呢!到時候,比這個強多了,國家拿出好幾十億來建造他呢!"
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然后就這樣的在這里多盡可能的多可能了一眼,然后我聽著車外有人說:"......在過幾年,想進入這里面得掏錢了,得是地上人間了呢~"
就這樣,我看見了一個個亭亭玉立的亭子,供人觀賞,非常的精致,然后就繞過去了,看見搞出去的有幾個明晃晃的大字一字排開,像那個天安門廣場上貼的那幾個字是的,邵大爺說:"這里面可有他的功勞呢!!""怎么?"我急忙問道。"這一塊兒是我們那邊弄的,那一塊兒是黃山人民弄滴!""哦!"我恍然大悟。原來建造這里全都是用我們這邊
附近的人民弄的,是人民辛勤汗水所建造的。
就這樣,我們便結束了這個短暫而又奇妙的濕地公園。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2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通常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三斗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攔河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筑物3大部分組成。三峽大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分洪區的庫容。五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大壩通航建筑物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的客貨輪。
長江三峽工程采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為6年。三峽工程于1993年開工,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三峽成庫蓄水到135m高程,啟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機組發電,目前已進入三期工程施工,20xx年全部工程竣工投產。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游、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綜合效益。防洪是三峽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三峽水電站建成后將是世界八大水電站中最大的水電站,裝機26臺,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達到847億度,一年上交的利稅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目前三峽電站已投產11臺機組,20xx年累計發電358億千瓦時,緩解了當前華東、華中和廣東地區的缺電壓力。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在三峽譜寫一首新的民族之歌。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和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以及通航建筑物,成為三峽新的世界奇觀。三峽大壩是三峽旅游的終點,給三峽之旅畫上了一個充分顯示人為力量的句號。
重慶是長江三峽旅游最佳起始點,從重慶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順水行舟,直掛云帆濟滄海。出了三峽,剩下的路程就潮平岸闊,一路凱歌行進了。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3
朋友們游客,大家好! 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貴州,歡迎您來到多彩貴州,今天我不是大家的導游,而是大家的朋友,我是一個地道的貴陽人,今天讓我帶您走進我的家鄉,一個避暑之都——貴陽。
朋友們,隨著城市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城市里的高樓像雨后春筍似的紛紛拔地而起,如果在城區,你能看見一座古林參天,植被茂密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那實屬不易啊!今天,在咱們貴陽市西北角,就有這樣一座集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規模強大的綜合性公園,那就是黔靈山公園。它集黔山的靈秀,貴陽的春色為一體。我們離開喧囂的都市,來到這里,你是否感到特別寧靜和清幽呢?仿佛踏入了一片人間的凈土!它是貴州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來到黔靈山,我就得給大家介紹一下赤松和尚。相傳清康熙十一年,赤松和尚云游到此,在山上倒載了一棵松樹,沒想到它竟活了下來。于是他在松樹旁建起了弘福寺,并把此山名為黔靈山,以黔之山靈,集于此山之意。表示此處為貴州人杰地靈薈萃之地。
進入公園,我們從象王嶺山腳經九曲徑上弘福寺,九曲徑也是當年赤松和尚來此開辟的盤山古道,道路曲曲彎彎,共有380級石梯,俗稱二十四個之字拐,因有九個大彎道而稱九曲徑。九曲徑沿途有許多摩崖石刻,有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黔游記》中提到古佛洞;清人黃中源的題壁第一山等,引導人們走進佛山,其中最醒目的是嘉慶年間臨川徐純書寫的佛字和咸豐年間貴州總兵趙德昌所寫的巨大虎字。為什么佛山上要書寫虎字呢?因為是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鎮山,以便弘揚佛法。
走完九曲徑,我們就來到紅福寺,弘福寺坐西朝東,其布局猶如一個巨大的甲子,寺院分南中北三軸,正對著山門的是九龍浴佛大型石雕,描繪的是佛主釋迦摩尼的一個的故事,相傳他誕生之時,有九條龍吐水為他沐浴。山門是一座有三個門洞的樓牌式建筑,大家請看,上面的題字;黔南第一山,是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所提寫的。弘福寺三個字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提名的。這山門的三個洞象征著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所以就有了,出家戒后便是遁入空門。
公園的西南是黔靈湖,黔靈山的佛教文化影響力雖不及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但它卻擁有其他佛教望塵莫及的壟斷優勢,獨居都市中心,是中國都市第一佛教名山。它給黔靈山平添了幾分靈秀,像一面明鏡鑲嵌在碧綠的翠湖之中,在湖畔旁的廣場上聳立著貴州解放烈士紀念碑,它是現在貴陽市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會所。順山而下便是麒麟洞了,在洞內有一巨大的石筍,酷是麒麟而得名,洞前有茂盛的紫薇和三百年的石榴樹,洞旁的水月庵更不可小覷,當年發動西安事變的兩位愛國將張學良、楊虎城先后被關押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咱們沿著九曲徑再往上走,就到了筑亭。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見貴陽市全景,大家請看,這是一個萬馬歸槽的寶地,貴陽市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猶如大山的一個孩子。游客朋友們,我給你們一個小小的建議,你不妨站在瞰朱婷的最高處,張開臂膀,深吸一空氣,當風迎面撲來時,清新的空氣一定會給你帶無盡的清爽。
咱們黔靈山匯集了貴州的靈秀,它是一座具有靈氣和福氣的佛山,相信黔靈山的靈氣和福氣會伴隨您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事事順利、吉祥如意。走遍神州大地,最美多彩貴州,期待您,期待更多的朋友再次光臨。謝謝!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4
華清池內與李隆基、楊玉環有關的重要遺址還有梨園遺址,位于華清池東大.門內右側,是他們教習梨園弟子演練歌舞的地方。今天的戲劇演員們稱梨園弟子,起源于此。
從御湯博物館向東有一組封閉的園林,稱環園。環園南部高臺之上有一字排開坐南朝北的五間房屋,人稱“五間廳”。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里。
這五間廳可謂來歷不淺。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里;1934年修葺后,這里又成國民黨高官游覽休閑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陜西來,都住在五門廳。他在這里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引起了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今天,當我們來到這里,自然會重溫60多年前的一幕。你們看,這一號廳房為蔣介石的侍從室,二號廳房是蔣介石的臥室,三號廳房是他的辦公室,四號廳房為會議室,五號廳房是蔣的秘書辦公室。東邊的三門廳是蔣介石貼身侍衛蔣孝先等人的住宿地和無線電通訊班所在地。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復制擺放。游客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和蔣介石從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儷山上的痕跡。
事變解決后,國民黨政府為紀念這一事件,在虎斑石旁修建了一個草木結構的亭子,稱“民族復興亭”。1946年,胡宗南將亭子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更名為“正氣亭”。解放后,人民政府將這個亭子改名為“捉蔣亭”,1986年,西安事變五十周年前夕,正式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親愛的游客朋友們,由于時間到關系,華清池的講解就介紹到這里了,中國有句古語說的好兩山不能相逢,兩人總能相見,我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和大家再次相聚在古城西安,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5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將帶大家去游覽美麗的長江三峽,請跟我來吧!
朋友們,這里是巫峽。巫峽航道曲折幽深,云作衫,雨作裙,輕紗飄忽,把那秀美的山巒掩映在朦朧的幻影中,引動著人們浮想聯翩。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傳說,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寂寞的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請了十一姐妹,騰云駕霧,遨游四周。當她們來到巫山時,被這里的美景迷住了,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了宮中寂寞的生活。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山峰,聳立在巫峽兩岸。這就是神女峰的傳說。游客朋友們,我們將游覽下一個景點—西陵峽。
朋友們,這里就是西陵峽,它得名于三峽明珠——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它全長一百余公里。峽谷內,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家玩得很開心吧!我們將游覽最后一個景點——瞿塘峽。
瞿塘峽全長8公里,西起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景色最為雄偉險峻。奔騰咆哮的長江,一進峽谷便遇上氣勢赫赫的夔門。游客朋友們注意喲,這夔門兩岸的山峰陡峭如壁,兩岸最高峰可達1000—1500米,摔下去就沒命了喲!這里峽深水急的江流,綿延不斷的山巒,構成了一幅極為壯麗的畫卷。正如郭沫若《過瞿塘峽》一詩所說:“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
這次游覽長江三峽到此結束了,游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這美麗的長江三峽迷住了吧!如果有機會,再讓我們一起細細游賞一番吧!拜拜!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6
現在,我們看這兩尊高1.45米的四世和五世的銅鑄坐像,便可以解開我們對大召為什么沒有活佛的疑惑。1588年初,在內蒙古地區傳播佛教的三世索南嘉措圓寂。后經尋找,認定土默特部僧格都棱汗之孫(也就是阿勒坦汗的重孫)云丹嘉措為三世喇嘛的轉世靈童,并于十數年后接回西藏,成為四世。因其是蒙古族喇嘛,所以大召一直對其銅像進行供奉;公元1652年,清世祖順治皇帝迎五世去北京。他從青海入內蒙占,途經呼和浩特時,就駐錫在大召后面的九間樓上,故大召從此又供奉了五世的銅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又應呼和浩特掌印扎薩克達喇嘛呼圖克圖的奏請,將大召的殿頂全部改換為“二龍戲珠”、“貓頭滴水”的黃色琉璃瓦(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黃色琉璃瓦每塊值白銀三錢,竣工后共用白銀五千兩,這在現在也可以算是重大工程);另外還在供奉佛像的正殿里供奉了一塊皇帝“萬歲龍牌”,從此大召便成為清朝的“帝廟”。并且在經堂中還設立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御座。此后,每年正月初一日,當時的綏遠城將軍,土默特都統等文武官員,都要來大召進香及朝拜皇帝“萬歲龍牌”;平時官吏路經大召時,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適逢皇帝或皇后駕崩也要在這里舉行集體的哭喪,這種制度一直被沿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7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里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翁山下,晉水發源處。北宋天圣年間,追風唐疏虞為汾王,并為大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大的圣母殿,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魚沼飛梁喂國內所僅見。殿內兩側為難老、善利、二泉,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廳有唐太宗寫的“御碑”、“晉祠之銘并續”,晉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側,唐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郁郁蒼蒼,于常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譽為“晉祠三絕”。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8
古人所記載,蔡倫造紙有72道工序,原料主要采用麻和樹皮,香紙溝的造紙至今仍采用這72道工序,只不過是采用青竹為原料,因為當地有取之不盡的青竹。青竹砍回來,就進入了古老的造紙程序:捶打、浸泡、蒸煮、發酵、漂洗、碾壓……整個造紙過程歷時3個月。香紙溝的人們農忙種田,農閑造紙,生活過得豐實而有序。
香紙溝的造紙經歷了上百年的沉寂之后,在今天又充滿了新的生命活力。置身其中,會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香紙溝的魅力不僅在于她仍然保存和使用著古老的造紙技術,更在于這種技術從古至今永不衰朽的生命力。
名為香紙溝,實與造紙分不開的,路上常有廢棄的木屋,只余柱子頂部之類,里面雜躺著圓圓的輪子,積滿灰塵,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經的造紙工具,他們曾經輝煌過,現在靜靜地睡在那里了。然終于見到一部造紙坊,外面安著水車,山泉沖下,水流車轉,車轉碾動,碾走了日月年華,傳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變成了紙漿,紙漿變成了香紙,香紙變成了祭奠先人的紙灰,紙灰又孕育了滿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來,日子便在這無窮無盡的循環中流倘了。
兩個多小時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么也沒有,只看了一部水車。我卻甚為滿足,旅行正如人生,沒有什么目的,上路便開始了。整天的煩事俗務,高樓大廈,尾氣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還鄉,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過著閑云野鶴的生活,每每想起,總令我羨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后才能夠了。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岳陽市位于湖南東北部,素稱“湘北門戶”。地處北緯28°25′33〃-29°51′00〃,東經112°18′31〃-114°09′06〃之間。東鄰 江西省銅鼓、修水縣和湖北省通城縣;南抵湖南省瀏陽市、長沙市、望城縣;西接湖南省沅江縣、南縣、安鄉縣;北界湖北省赤壁、洪湖、監利、石首縣(市)。市 東西橫跨177.84公里,南北縱長157.87公里。 土地總面積1508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7.05%。城市規劃區面積84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78平方公里。
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岳州,公元前520xx年建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岳陽位于北緯29.22,東經113.06,東倚幕阜山,西臨洞庭湖,北接萬里長江,南連湘、資、沅、澧四水,區位優越,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岳陽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雨量1302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岳陽礦產資源豐富,礦藏礦點200多處,其中釩礦蓄量居亞洲之冠。
岳陽現轄汨羅市、臨湘市2個縣級市,岳陽縣、華容縣、平江縣、湘陰縣4個縣,岳陽樓區、云溪區、君山區3個區,設有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南湖風景區和屈原管理區,總面積15019平方公里,總人口548.34萬。改革開放以來,岳陽先后被國家批準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岳陽是文化厚重的現代旅游城市。岳陽為江南最早的古城之一,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著稱于世。境內有岳陽樓、君山島、屈子祠、張谷英古建筑群等風景名勝193處,有平江起義舊址、任弼時紀念館等革命文物紀念地22處。岳陽樓新景區于20xx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新增了古城門、古城墻、五朝樓觀、汴河街等33個景區,盡顯古城風貌、襯托樓湖風光、再現巴陵勝狀。屈原投江殉國的汨羅江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是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以愛情文化為主題的君山島名揚中外,被譽為“東方伊甸園”。張谷英村集中國傳統文化、平民意識、建筑藝術、審美情趣于一體,堪稱“天下第一村”。岳陽還被評為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華詩詞之市、中國魅力城市。正在大力實施“熱游岳陽”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樓、島、湖”為特色的湘楚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民俗風情游、休閑渡假游、溫泉康體游、名人故里游、神秘探險游、宗教朝圣游8條黃金旅游線路。
【礦產資源】岳陽市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藏、礦點近200處,其種類可劃分為四類:一是金屬礦產,有黃金、鉛、釩、鐵、錳、銅、鎢、錫、銻等。二是非金屬礦產,有白云石、螢石、鉀長石、重晶石、耐火粘土、高嶺土、石英、白云母、磷、草炭、大理石、石膏、花崗巖、石灰石、煙煤等。三是稀有及輕稀土金屬礦產,有鈮、鉭、鈹、鋰、銣、銫、獨居石等。四是地下礦泉水與熱水,境內礦泉水達到飲料標準的有近30處;達到命名標準的近10處,其中溫泉命名的有2處,分布地點在岳陽、汨羅、華容、平江等地。
【水資源】
岳陽市水系發達,河湖密布,雨量充沛,過境水量大,水資源豐富。(1)地表水: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1373毫米,年徑流總量95.21億立方米。(2)過境水:長江干流、洞庭湖水系過境水量以城陵磯下游的螺山為控制點,多年平均過境水量6370.29億立方米,其中洞庭湖占47%。過境水量為本境水量的70倍,人均約14.7萬立方米。(3)地下水:俗稱“陰河”。據勘測,地下補給水量年平均為20.05億立方米,為地表水資源數量的21%。全市多年平均徑流量加地下水年平均水量,水資源年平均儲量為115.27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及山丘崗地的溪谷河畔。
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洞庭湖天然水質良好,雖然有工業“三廢”、礦山開采、農藥排放等污染,由于稀釋力較強,其污染程度比入湖之前的湘、資、沅、澧四水有所減輕。長江岳陽河段,由于污染源多,排放量大,經多次檢驗,江水屬輕污染水體。汨羅江水質基本良好,上游屬于國家二級水質標準,中、下游屬于三級水質標準。新墻河由于桃林鉛鋅礦常年沖洗礦渣,水體的含鋅量為0.02毫克/升。華容河、臨湘長安河等,亦為工業污染較嚴重的河流,水呈綠色或黑色,有待整治。內湖的溝渠港漢、水庫、塘壩,大部分水質良好,但有一部分因為污染源多,而其自凈能力又差,其水質比外湖、外河還要嚴重。
根據河流落差及多年平均流量,全市多年平均理論水能蘊藏量為41.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年均水能資源為14.24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34.2%,現已開發5.72萬千瓦。
【土地資源】
據20世紀80年代農業區劃測算,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是,耕地552.1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4.64%,其中水田391.72萬畝,旱地160.47萬畝;林地846.25萬畝,占37.77%;園地51.16萬畝,占2.28%;草地21.37萬畝,占0.95%;水面380.47萬畝,占16.98%;其他用地389.42萬畝,占17.38%。
土壤境內共有8個土類、21個亞類、76個土屬、222個土種、400多個變種。(1)水稻土:面積387.31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25.20%。含有豐富的氮元素和較多的鉀元素,適宜于水稻生產;以濱湖平原和汨羅江、新墻河流域最為集中。(2)菜園土:耕層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多,集中分布于城鎮郊區,面積1.0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0.07%。(3)潮土面積159.75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0.39%,分布在東洞庭湖、長江、汨羅江、新墻河沿岸等地。潮土土層深厚、地下水埋藏淺,質地適中,養分比較豐富,適宜于棉花、甘蔗、蠶桑生長。(4)紫色土:面積為106.10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6.90%,分布于丘崗地帶,以市境東部長平盆地及新墻河流域面積最大。(5)紅壤:面積801.3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52.13%,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丘崗地區。以中部丘陵地帶與洞庭湖環湖崗地及汨羅江中下游階地最為集中。適宜茶葉、油茶、油桐、苧麻、桃李等經濟作物生長。(6)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共計81.53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5.31%,均分布于東部山區。山地黃壤一般分布于海拔500~800米地段,黃棕壤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地段,草甸土只有500畝,位于幕阜山一峰尖,山地黃壤、黃棕壤均呈酸性,養分含量豐富,自然植被較好。
二百字的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到頤和園游玩。在游玩之前,我要提醒大家要保持游覽區的清潔、愛護公物。
首先,我們來到世界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圖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你信嗎?如果不信,就仔細看看吧!
我們沿著長廊往前走,我們就來到萬壽山腳下;大家抬頭看一看,看見了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物聳立在半山腰了嗎?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嗎?它是佛香閣,下面哪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是什么呢?大家不知道吧!那就是排云殿。
請各位游客朋友們跟我一起上山吧。現在我們站在佛香閣的前面了,我們只要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了眼底。正前面就是昆明湖,人們常說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你們看像不像呢?
我么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昆明湖中間還有一座小島,我們只要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玩了,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孔,所以叫十七個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你看這么多的小獅子,姿態不一、栩栩如生,沒有那兩只是相同的。
各位游客,頤和園到處是美景,說也說不盡,下面的時間就讓大家去細細游賞和游玩吧。
游覽北京的頤和園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導游,姓米,你們可以叫我米導。今天,就讓我帶大家游覽北京的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和行宮,是我國重點保護單位,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游覽時請大家自覺保持它的清潔。我們首先來到的是頤和園最有名的長廊。這條長廊共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繽紛的畫,如:花草、人物、風景等,你們相信嗎?這幾千幅畫竟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我們現在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仰望山上,那座閃閃發光的八角形寶塔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宮殿,就是排云殿。請大家在上山時仔細觀賞。一小時后咱們在山頂會合。咱們現在就站在萬壽山山頂,這里是欣賞頤和園的最佳位置。我們的正前方就是昆明湖,游人常說它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你們是否有同感?
看,昆明湖多大,它周圍的堤岸更長。看到湖心的小島了嗎?大家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到小島上去玩。
我們現在就站在十七孔橋上,因為這座橋有十七個孔洞,所以叫十七孔橋。在橋的旁邊的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些小獅子姿態不一,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