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洞的導游詞(通用3篇)
善卷洞的導游詞 篇1
剛走到洞口,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十分高大的石筍,它高7米,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每三十年至五十年才長一厘米,現在已經長了三萬多年,這就是砥柱峰。接著,我們繞過砥柱峰,來到了中洞:獅象大場。我們向左邊一看,一只既兇猛,又威風的獅子;向右一看,一只龐大的象,它的頭低著,鼻子下垂著,似乎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兒。要說上洞啊,比中洞的景色
更美。這不,我們正在登通往上洞的石梯呢!走了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上洞。只見上洞一片白霧,真有在仙境的味道。上洞有70多米長,30米寬,在這兒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看見了萬古寒梅,萬古寒梅是由石鐘乳與石筍長在一起后形成的。又看到荷花倒影,如果往上看,就什么也不像;如果往水中看,就能看見。我們還看了熊貓,它正在往“山”上爬,可是不但沒爬上,還把尾巴給磨斷了,在“山”上,還有一只大鷹,好像在看熊貓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其實,上洞并不算大,下洞比它還要大呢!看,我們正
在走通往下洞的105級梯子。下洞十分狹長,長一百八十米,寬十八米,高二十二米。這里石乳滴成的奇特景色更絕了,有又綠又大的葡萄,既白又長的藕節,又大又黃的香蕉,又紅又大的胡蘿卜等。它們的姿態豐富多彩,真是美不勝收。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水洞。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它長一百二十米,深處有四米五,河面最寬有六米。我們排隊來到了碼頭,坐船出了善卷洞。我們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就坐上了車子,戀戀不舍地回去了。
家鄉的善卷洞 相傳氏族公社時代,一位老人隱居在我的家鄉宜興市張渚鎮的一座山上,發現并開挖了一個山洞。因為老人名叫善卷,所以該洞就命名為善卷洞。這里現已被確認為世界三大奇洞之一。
善卷洞是有上洞、中洞、下洞組成的。但要進去參觀,你不得不按如下的順序進行:先游中洞,再游上洞,最后由下洞出洞。
來到中洞的`洞口,迎接我們的是一棵高達3米的石筍。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棵石筍是洞頂的水滴下來凝成
的。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不是滴水穿石嗎,怎么到這里竟變成了 "滴水長石"呢?告訴你,這是因為洞頂滴下來的水含有大量的石灰成分。因此,幾百萬年過去了,這里的水不但沒有穿石,反而形成了這棵迎松式的石筍和其他形態各異"物體".再往里走十幾步,就來到了"獅象大場".朝天怒吼的獅子威武雄壯,高大挺立的大象惟妙惟肖。稍不留神,你還會以為你來到原始森林呢。但這里最為奇特的應數蓮花池了。抬頭向上看,會發現在蓮花池上方的洞頂上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花蕾;但低頭再看蓮花池,你會懷疑你的眼睛出了問題,因為你
善卷洞的導游詞 篇2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點兒不錯。今天我格外興奮,因為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善卷洞旅游。一路上,大家歡聲笑語不斷,人人都欣喜若狂。我坐在車上,望著窗外美麗的景色,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終于,我們的車直達第一個景點——善卷洞。
站在洞外,只見洞門雄偉瑰麗,上刻著“善卷勝景”四個蒼勁的大字,上面花紋精細、色彩典雅,古樸典雅的感覺立刻撲面而來。我們再往里走,一道瀑布自天而降,它雖沒有黃果樹瀑布寬,也沒有廬山瀑布長,但它小巧玲瓏、錯落有致,宛如一位知性的江南女性,用涓涓的清流溫柔地和游客打著招呼。終于進洞了!善卷洞果然名副其實!
來到中洞,只見整個洞頂呈拱形,洞內寬敞無比,同時容納兩三百人集會也不顯擁擠。再往前走,抬頭只見四個紅色大字“人間紅塵”,于是我們便來到了拐進字旁的洞窟。
一來到中洞,同學們就議論開了:“咦?這個怎么這么像大象?”“它怎么會在這兒?”我疑惑著,再走近一瞧,呦,這不是一塊石頭嗎?可你看,這鼻子、眼睛、嘴,活像一只活靈活現的大象,怎么能不使人驚嘆!導游阿姨用電筒照著一塊巨石對我們說:“這塊石頭像一只橫臥的雄獅,獅毛又濃又長,稱為獅王。”接著又照著另一塊巨石說:這塊石頭像一只正在散步的大象,稱為象王,因此我們稱中洞為“獅象大場”。嗬,還真是名符其實呢!
穿過中洞,我們又來到了上洞。上洞比中洞還大。洞中最絕的則是一幅“倒映蓮花圖”,它實為一塊在洞壁上的奇石,石塊倒映在下面的水池中,便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石洞里不僅有奇景,還有一幅“石畫”:兩根石柱上的水珠順著石柱滴下來,凝結成了冰棱狀的鐘乳石。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過去了,石柱還在成長,越長越高,一根從上往下長,一根自下往上長,最終連為一體。像兩根不怕風霜的梅花枝在風中堅強地成長,所以它叫做“千年寒梅”。洞中還有一怪,便是“冬暖、夏涼”。我們一往上走,就感覺酷熱難當,正當大家想脫掉羽絨服,使自己涼快一些,可往下走時,突然變得涼快了很多,真是太神奇啦!
最后,我們去了“泥吧”好好體驗了一把。因為宜興是“陶都”,所以我親手做了兩個陶泥作品作為紀念品贈送給爸爸媽媽。
這次活動可真有意思,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來。
善卷洞的導游詞 篇3
準備停當以后,我們就挨個兒上了旅游車,在路人的羨慕的目光中出發了。
宜興善卷洞,我們來了!
漫長的一個半小時終于熬過去了,一些商店的牌子上出現了“善卷”這個地名,昏昏欲睡的氣氛被打破了。
我們歡歡喜喜地下了車,紅柱子撐起的牌坊上寫有善卷洞。我們進去以后,馬上就準備進洞了。
善卷洞中仿佛黑夜,沿壁裝置的彩色燈光映射著光滑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導游的介紹下,象獅大場中獅王,象王高大雄偉的身軀在巖壁上愈顯清晰,石筍和倒掛的鐘乳石也美不勝收。頭頂的巖石還“滴答”著水珠,滴進脖子里又是一陣冰涼。我們又游覽了“菜園”:白蘿卜、茄子、黃瓜,逼真極了,我們仿佛都聞到了豐收的氣息。送子觀音、福壽老人也在巖壁上“打坐”。連唐僧被綁的倒掛巖石,我們也有幸一觀。
后來,我們還坐了船,高低起伏的頭頂上方的巖石像是倒置的縮小版的連綿群山,讓我們船上的乘客都得俯首相讓,免得撞個滿頭包。推船的叔叔是十分厲害的,他鎮靜自若地站在船尾雙手用力撐在巖壁上的扶手,推動船前進。當我們一船女生被極度搖晃的船嚇得魂飛魄散,失聲尖叫時,他還自若地大步行走十分狹窄的船的邊緣。
出了洞,我們又去一個遮陽的大亭子里休息。白鴿灰鴿飛來飛去,也不怕生,歡快地啄食我們拋給它們的各色食物,十分討人喜歡。共進快餐后,我們集合去了陶吧玩了會兒,有翻山越嶺出了此地乘車去龍背山。
龍背山里有摩天輪、碰碰車、青蛙跳、飛椅、旋轉木馬等大型娛樂項目,聽上去很好玩吧?嘻嘻,本人一個也沒玩!
我和張超月一直在漫步爬山,她還見到了一閃而過的兔子。我們走進一個小廣場大的有棚這樣的地方坐了下來,高興地聊了會兒天,還分餅干吃。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這樣寧靜的時間與空間很少了,所以我覺得比游戲有意義。
你羨慕嗎?還有更有趣的呢!
我們倆勇攀高峰,又在另一座山上散步,突然遇見了陶方琪和何麗君兩位同學,他們手里各抓著一把蔥看,我便拉著張超月陪我去挖香蔥。
一片綠地,野花遍地是,紅的'躲在青草中,白得像五角星似的,在地上開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像片星空。
我找不到蔥,還是有意外收獲的——我們撿了幾塊石頭作紀念,還有互贈的奇特的石頭。
繞到另一座山,我看見有人在挖香蔥,兩眼一放光,拉著張超月陪我挖香蔥,裝在袋子里,也有滿滿一把了,于是我們滿足地下山集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