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景區導游詞(通用3篇)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1
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昆明各類旅游設施齊全,是國際著名的風光旅游城市、國家級的旅游度假區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
昆明全市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9萬公頃,湖泊面積377平方公里。全市范圍是高原紅壤地區,適宜種植稻谷、小麥、蠶豆、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烤煙、花卉、蔬菜、油菜等經濟作物和桃、梨、蘋果、柑桔、葡萄、板栗等經濟林木。市域內有林地面積102.6萬公頃。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20°45′、北緯25°2′。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風景堪畫圖”。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是極負盛名的“春城”。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昆明氣候濕潤,終年蒼翠滿城,花枝不斷,四時如春。優越的氣候條件使400多種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競相開放,其中尤為茶花、蘭花、杜鵑花、報春花馳名中外。昆明植物園是植物花卉薈萃之地,有近4000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以茶花最為著名。土特產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醬、香蕉、菠蘿及菠蘿蜜等。
昆明作為一座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也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必游景點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園、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園、西山森林公園、九鄉風景區、圓通山、大觀樓、筇竹寺、世界園藝博覽園等。炮臺、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園、海口兒童公園、萬綠園、假日海灘、寰島游樂城共十一個景點,還有金牛嶺烈士陵園、濱海公園、海口體育館等景點。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2
“品字三坊”指位于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的“金馬”、“碧雞”二坊及三市街的“忠愛坊”,因其分列東、西、北面三坊成“品”字而得名,是古滇文化獨特的象征,視為昆明的驕傲和標志。 金馬、碧雞二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
品字三坊。金馬碧雞坊位于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寬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壁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于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品字三坊”均為傳統木結構建筑,一高兩矮,高峻挺拔,雕檐彩繪,渾然壯觀,聳立于古城中心,以五華山相對,形成一方名勝,具有很高的歷史性、藝術性、科學性,為云南的重要古建筑群。
金馬、碧雞二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忠愛坊意為“忠君愛民”,是為紀念元至元十一到十六年(公元274~1279年)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省長)賽曲赤·瞻思丁在任6年間興修水,發展生產,物豐民富的功績。
品字三坊,自創建以來,曾多次毀壞,多次重建。忠愛坊最后毀于民國3年(公元)的火災;金馬坊與碧雞坊則在l966年12月十年動亂中被折毀。五百年間三坊的毀建莫不牽動民心,評點著當年的政績。世紀之交,國運昌隆,為展現歷史文化名城昆明的神韻,迎接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召開,昆明市人民政府決定拓寬金碧路的路面,恢復昔日金馬、碧雞、忠愛品字三坊,保護名城的重大舉措,深得人民的擁護。
金馬、碧雞二坊,在原址上按原樣重建;柱、梁、檐均采用鋼混構建,選取優質木材制作,其斗拱及匾額、金馬、碧雞二坊名,沿用郡人孫清彥原書字跡復制,妥帖金箔,上下之款,仍用舊題。施金彩繪,金碧輝煌,再現昔日景觀。忠愛坊在三市街原址上北移100米,形制上與金馬、碧雞坊相同,為三開間排坊,中高13米,寬14.2米。還在三市街南端建有九龍池噴泉,輔以鮮花草地烘托,構成昆明步行商業休閑街區,對春城昆明的新形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增添了無限韻味,成為昆明新的旅游景點。
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于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陽將末落,金色的余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后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據說,由于地球、月亮、太陽運轉的角度關系,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計,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數學、天文學和建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秀麗的滇池之濱,奔騰奮進的金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雞將在云南人民的心靈中閃射出新的光輝。 “忠愛坊”意為“忠君愛民”,是為紀念元至元十一到十六年(公元1274-1279年)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賽曲赤·瞻思丁在任6年間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物豐民富的功績。
相傳,六十年甲子輪回,在“春分”與“秋分”的兩個節令中,金馬、碧雞兩坊,在傍晚金烏西沉、玉免東升之際,金馬和碧雞兩坊在日、月之光照射之下落下倒影形成“金碧交輝”的奇觀。還說,清末昆明有一富豪,欲招一才子做女婿,出了一上聯:金馬、碧雞、忠愛,品字三坊,以聯招親,云南才子于未有工對,而京華游滇秀才則因受荷香樓中秋四兩鉈月餅美味之啟發,以“火腿、洗沙、白糖,餅鉈四兩”相對,被選為乘龍快婿,傳為佳話。
昆明景區導游詞 篇3
“品字三坊”指位于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的“金馬”、“碧雞”二坊及三市街的“忠愛坊”,因其分列東、西、北面三坊成“品”字而得名,是古滇文化獨特的象征,視為昆明的驕傲和標志。
金馬、碧雞二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金馬碧雞”,按《漢書音義》為“金形似馬,碧形似雞”,意含“金馬鐘秀,碧雞呈祥”的贊美之辭。“金碧之神”的傳說始于漢章帝時,云南“出有碧雞、金馬,光影倏忽,民眾見之,有山神”的記載(見《漢書·地理志》)。他們是一對吉樣的神靈,所謂“金精神馬”和“縹碧之雞”。
金馬碧雞坊,高12米,寬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手工精細,巧奪天工,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壁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合稱“品字三坊”,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于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于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陽將末落,金色的余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后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據說,由于地球、月亮、太陽運轉的角度關系,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計,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數學、天文學和建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秀麗的滇池之濱,奔騰奮進的金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雞將在云南人民的心靈中閃射出新的光輝。
“忠愛坊”意為“忠君愛民”,是為紀念元至元十一到十六年(公元1274-1279年)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賽曲赤·瞻思丁在任6年間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物豐民富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