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昆明800字范文(精選3篇)
導游詞昆明800字范文 篇1
西山區(qū)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fā)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
西山區(qū)境內山川秀美,風景名勝、古寺名園甚多,有西山、棋盤山、觀音山、臥云山、大觀樓、白魚口等著名旅游景點,大小17個公園、300余戶農家樂,是昆明公園最多的主城區(qū),境內90余公里的滇池湖岸線和12平方公里的滇池草海水域構成了一道亮麗的生態(tài)風景線。
與秀美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的是被譽為昆明市標志性建筑的金馬碧雞坊、中國十大日用品批發(fā)市場之一的“螺螄灣”,兩條8車道的城市一級景觀大道滇池路、春雨路和昆明城市最大的開放式森林廣場——碧雞公園等一大批城市人文景觀。
西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湖畔,距市區(qū)15千米,北起碧雞關,南達灰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山峰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羅漢山高出滇池水面約620多米。西山風景名勝區(qū)東瀕滇池,西迤長坡,占地約889公頃。
西山共有11處國家、省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太華山麓人民音樂聶耳的墓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山龍門石窟,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等佛寺道觀建筑群,以及張?zhí)焯撃箞@等,均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柏希文墓、楊杰墓等一批縣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導游詞昆明800字范文 篇2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山脊上。它是一個由東向西伸入滇池的狹長半島海灘,俗稱海庚。占地2萬畝,有天然的洗浴場所和運動訓練基地,是避暑的好去處。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政和公園等景點隔水相望。有一條索道連接西山龍門,形成了從民族村到西山風景區(qū)的旅游環(huán)線。最近,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館相繼建成。它匯集了云南彝族、白族、傣族、苗族、景頗族、佤族、哈尼族、納西族、傈僳族、獨龍族等25個主要少數民族的村落、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游設施。民族村寨以復原展示的方式展示云南的民族風情。走進村里,看到一個個風格各異的民族村寨分布在其中,錯落有致,盡顯風韻。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產、生活和宗教習俗得到了忠實的展示,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云南民族村大門為一組鋼架建筑,造型豐富典雅,氣勢雄偉。掛在門上云南民族村寨在這五個大膽的燙金字符中間是一個金孔雀圖形標志,象征著云南民族村的吉祥幸福和繁榮未來。大門前是一個寬闊平坦的廣場,用于聚集和分配人員,下面的草坪上是一組栩栩如生的形狀。活潑可愛的白象雕塑,取名白象歡迎客人。
云南民族村寨景點縱橫交錯,清新淡雅,景點分散,風格各異。其間有綠色步道、亭臺樓閣、回廊、拱橋石階,首尾貫穿滇池湖濱大道。旅游路線,由路轉水,引人入勝。周圍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自然調整使民族村寨不斷開花,四季多姿多彩。每一個瞬間,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美麗的風景。
在村里,游客不僅可以了解云南各族的建筑風格、民族服飾和民族風情,還可以觀看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和大象表演;品嘗民族小吃,購買民族手工藝品。身著民族服飾的小姐導游為游客提供導游服務,講解少數民族習俗。結合民族節(jié)日,白族的三月街,戴潑水節(jié);彝族的;火把節(jié)哞哞家族桿截面景頗族眼睛、大腦和歌曲,納西族三多節(jié)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民族節(jié)日等。使人們在各民族的海洋中享受觀賞和沉浸,是云南旅游業(yè)的重要旅游景點。
有造型各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筑,色彩斑斕的'服飾,趣味盎然的婚俗禮儀,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優(yōu)美機智的音樂舞蹈,以及世博、游樂、度假、餐飲服務等各種綜合配套設施。
云南民族村寨有吉祥的傣族村寨白塔、壯觀的白族大理三塔、巍峨的彝族圖騰柱、歷史悠久的納西族東巴文化、佤族木鼓、布朗族婚俗、基諾族太陽鼓、拉祜族蘆笙舞、雪域高原藏傳佛教寺院、哈尼族巴龍門、德昂族龍陽塔、景頗族木腦
導游詞昆明800字范文 篇3
“品字三坊”指位于昆明市中軸線的三市街與金碧路交叉口的“金馬”、“碧雞”二坊及三市街的“忠愛坊”,因其分列東、西、北面三坊成“品”字而得名,是古滇文化獨特的象征,視為昆明的驕傲和標志。
金馬、碧雞二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金馬碧雞”,按《漢書音義》為“金形似馬,碧形似雞”,意含“金馬鐘秀,碧雞呈祥”的贊美之辭。“金碧之神”的傳說始于漢章帝時,云南“出有碧雞、金馬,光影倏忽,民眾見之,有山神”的記載(見《漢書·地理志》)。他們是一對吉樣的神靈,所謂“金精神馬”和“縹碧之雞”。
金馬碧雞坊,高12米,寬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手工精細,巧奪天工,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壁雞山而名為碧雞坊。北與紀念賽典赤的“忠愛坊”相配,合稱“品字三坊”,成為昆明鬧市勝景;南與建于南詔的東西寺塔相映,顯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于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xiàn)“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陽將末落,金色的余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后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據說,由于地球、月亮、太陽運轉的角度關系,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xiàn)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計,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數學、天文學和建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秀麗的滇池之濱,奔騰奮進的金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雞將在云南人民的心靈中閃射出新的光輝。
“忠愛坊”意為“忠君愛民”,是為紀念元至元十一到十六年(公元1274-1279年)首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賽曲赤·瞻思丁在任6年間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物豐民富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