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學生導游詞(精選3篇)
西塘學生導游詞 篇1
西塘古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古鎮位于江浙滬三地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借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制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后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歷史文化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地理位置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于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接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乘坐已于20__年10月26日通車的滬杭高鐵,從嘉善到上海虹橋樞紐站僅需20分鐘左右,從嘉善到嘉興僅需10分鐘,從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鐘左右。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三大機場。西塘在嘉善市區北10公里處,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鐘就能到達。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環境十分幽靜。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而眾多的橋梁又把水鄉連成一體。古稱"九龍捧珠"、"八面來風".古鎮區內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內外研究古建筑的專家學者所矚目。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這是一座千年古鎮。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里,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這里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應運而生,并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
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莊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20__年中國旅游行業第一份"中國旅游百強景區"名單上,西塘景區以年接待269萬人次的成績位列排行榜第38位。
傳說典故
鎮名由來
版本一: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內,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別稱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鎮域東北有一個3400畝面積的湖蕩,那是嘉善縣境內最大的湖泊之一。
傳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有一戶姓唐的大戶人家遷到蕩邊居住,他們看到這個湖蕩風景秀麗,盛產翠鳥和紅菱,這兩物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間,就以"祥符"兩字稱呼這個湖蕩。
這戶唐姓人家,有弟兄兩人,在祥符蕩邊樂悠悠生活,后來分了家。兄居蕩東邊,人稱東唐,弟居蕩的西邊,人稱西唐。后來哥哥這一房逐漸衰落,弟弟這一房,小輩十分興旺,就象一棵樹,生出許許多多樹、枝,所以,人們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在"唐"字邊上加個土,叫做西塘。
廊棚由來
在江南水鄉,分散的、幾戶合一的廊街隨處可見,然而,廊街長達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邊是商店或民居,另一邊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緊貼著,彎彎曲曲,情調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簾的是兩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應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長長的雨簾,就是不會做詩的人也會頓時詩意滿腔。關于廊街的由來,沒有官方的記載,只有民間流傳的"為郎而蓋"和"行善而搭"兩個版本。
版本之一:年輕的寡婦胡氏,在西塘獨自支撐著一家老小和一個鋪子。胡家鋪前的河灘邊,有一個擺豆腐攤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幫著做一些體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覺得離不開王二,但又難以啟齒表達這份感情,便煞費苦心地借修繕店鋪之機,請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將店鋪前的街路遮蓋了起來。這么一來,王二既可免受風吹雨淋,兩人也可同在一個屋檐下。不想胡家鋪子因了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鎮上商家紛紛效仿,幾年來,棚屋連成了一線。后人就取"為郎而蓋"之意,將棚屋叫做廊街了。
西塘學生導游詞 篇2
大家好:
如今社會上很多未成年學生視力下降,紛紛帶上眼鏡,而戴眼鏡即不美觀又不方便,同時眼睛的不好也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要加強措施,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首先,看電視、玩電腦要給自己定個時間,沒完沒了,眼睛盯著眨都不眨,久之,眼睛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且還要注意電視有的頻道模糊不清,千萬別看。電腦動漫游戲色彩鮮明、變化快,更容易傷害眼睛,盡量不玩。
寫作業時,注意姿勢,背要直,眼睛與書本要有一尺距離,頭千萬別埋到書本中去了?磿、寫字時間不要太長,半小時就讓眼睛放松一下,閉眼休息會兒,再向外跳望一兩分鐘。如果能夠經常出門,接觸大自然,望望青山綠水,對眼睛就更有好處了。
現在我們這些學生除了寫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有的學生還要做家長給他們布置的作業,不僅讓我們精神得不到放松,還使我們的眼睛受到傷害。試想,沒完沒了的做作業,眼睛老是盯著課本,做久了,姿式不知不覺也不正了,因為搶著完成任務,誰還記得隔段時間“遠眺”一次呢?我認為做家長的也要注意這一點。你雖然也不希望我們近視,并且也在積極想辦法,如滴眼睛水、校正視力等,但我認為“減負”才是最重要的。
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眼睛是我們人體一個重要的器官,眼睛不好世界便對于我們是一片黑暗,并且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不方便,所以,讓我們一起保護好我們的眼睛吧。
署名
年月日
西塘學生導游詞 篇3
茅山,有一種茅山精神,而茅山精神的體現一定是茅山的主峰――大茅峰,這旨茅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最高峰,大茅峰集茅山福地精華于一體,它是江南錦繡大地上的一條巨龍之首,龍頭之上有一顆金碧光輝、光榮奪目標寶珠――九霄萬福宮。
九霄萬福宮又稱頂宮、萬福宮、九霄宮,取其壯志凌云、直沖九霄之意。這九霄宮坐北面南,東西對稱,全部建筑,依山借勢,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大家先看到的是“茅山道院”四個黃色大字,也就直接地告訴你,這個地點是道教文化的重地。站在這個地點,極目遠眺,云霧飄飄渺渺,蒼峰隱隱現現,仿佛東海蓬萊仙山,如入太虛仙境之感。
走上石階,步入靈官殿,正中神臺之上供奉的是道教護法神王靈官塑像,他腳踏風光輪,身披金盔甲,右手執著九節神鞭,左手掐著靈官訣,鎮守宮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分列左右,威風凜凜,氣概不凡,要是心術不正、心存貪欲之人見到這場面,估測也內心直抖了。
看過藏經樓和“天地”,我們急忙會看到九霄宮內的主體建筑,太元寶殿。這是宮內道士早晚誦經及平時進行各種道教活動的地點。正中神臺之上的三茅真君紫緞披肩,中間那正襟危坐、懷抱如意的是三茅中的頭兒茅盈,手執玉圭,拱坐兩側的是茅固和茅衷;兩側神臺上,供奉的是馬善、溫良、趙公、岳飛四大元帥,他們手持法器,感立鎮守。趙公元帥和岳飛元帥大家都認識他們,何來溫良和馬善元帥呢?本來,道教供奉的馬、溫、趙、岳四大元帥中,僅有溫瓊元帥或感靈瘟元帥之說,而無溫良元帥之載,這是一種誤傳。其溫瓊元帥相傳是浙江溫州人,其母親因夜夢“火精”降神于腹,懷孩子后生下溫瓊,他自小聰明之致,十四歲時通曉三教百家之言,26歲時未考上進士,因此撫桌嘆息道:生不能致君澤民,死當為泰山神,以除天下惡厲。后來變化為青面赤發之神,東岳大帝聞其英勇,召為祐岳神將,玉皇大帝封為“亢金大神”,他被列為東岳十大太保之一,故有“溫太保“之稱。我國民間常在打醮請神時念其神名,以降妖伏魔,祈福納壽。而那三只眼睛的馬善元帥,稱為“三眼靈光”,生性好打不平,曾殺了東海龍王,后又盜走了紫微大帝的金槍而被殺。寄靈于火魔王公主為兒,出身后左手有一靈字,他的經歷實在不凡,他曾受玉皇大帝指派掌管南天之事,皇上賜了瓊花宴,席宴上因金龍太子鬧事,他便火燒南天門,大敗天兵天將,又下海天鬧龍宮,因寡不敵從,假裝死去,又脫生投胎于鬼子母,降生后為救母親,入過地獄,步過靈臺、戰過哪吒,斗過悟空,玉皇大帝念其英勇,封為真武大帝部將,道教將其尊為護法天神之一。
太元寶殿后門這坐高2米、9米見方的平臺,臺上這坐書有“三天門”之字的石坊,相傳是大茅真君茅盈登仙飛升之地。飛升臺后是二圣殿,所謂二圣,是指三茅真君之父母的貼金塑像。兩扇殿門之上有一幅巨型黑白太極圖,左側白為陽,右側黑為陰,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門一合一定是陰陽相抱,形成了圓形太極圖,門一開陰陽分別變為兩條陰陽魚,此圖寓意深入,富含哲理,眾游客不妨細細揣摩,也許當你離開茅山后,才會品出其中真正的.寓意來。
茅山的風景除了這玄妙深奧的九霄宮外,還有元符宮,元符宮的勉齋道院門前地面上有一則千古之謎,即青磚和小瓦構筑的圖案,十分神秘,有人說是一道道教符圖,有人說是一個篆體的福字,也有人說是一則古花瓶,瓶口長的是萬年輕。此圖從何而來?出于何人之手?代表著啥神秘作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也是留給眾游客們的一道旅游作業吧!下次有游客朋友再來茅山,將答案告訴我的話,假如獲得認可,將獲得大獎,大獎的獎品是重游茅山一次,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