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導游詞(精選3篇)
徽州的導游詞 篇1
徽州區位于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后花園”的美稱。境內有潛口民宅博物館、呈坎明清古村落、新四軍軍部舊址等諸多景點。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黃山腳下的徽州區,素有“黃山南大門”之稱。是依據1987年11月國務院批復成立黃山市后而新設立的市轄縣級區,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面積440.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園區、物資集散地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及旅游休閑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后花園”的美稱。建設中的合(肥)-銅(陵)-黃(山)和徽(黃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皖贛鐵路穿境而過,205國道、慈張公路橫貫境內。黃山空港航班可直達國內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建區以來,徽州區基礎設施日瑧完善;城鎮建設高潮迭起;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招商引資碩果累累;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工業立區,科技興徽”是立區宗旨。
徽州自古山靈水秀,俊才星馳,人文景觀極為豐富。境內保存著徽派古建筑300余處,古徽建筑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布,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干園、巖寺文峰塔、鳳山臺、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跡交 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閑養生游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辟有旅游休閑項目。
近年來,徽州區出臺了《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黃山市徽州區招商引資獎懲辦法》、《黃山市徽州區關于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責任追究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區外客商來徽投資置業實行“一站式”和“全過程跟蹤”服務機制。吸引了香港吳氏佳友國際集團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匯理財務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集團、江淮集團、浙江康力亨集團、浙江富陽離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徽州。
徽州的導游詞 篇2
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黃山腳下,隸屬黃山市,素有“黃山南大門”和“滬杭后花園”的美稱。
徽州區境內保存著徽派古建筑300余處,古徽建筑三絕(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羅棋布,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干園、巖寺文峰塔、鳳山臺、新四軍軍部舊址、沙堤亭等史跡交相輝映。徽州文化園、蜀源休閑養生游和靈山畫家基地、豐樂湖水上揚帆等新開辟的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閑項目,使古徽新城錦上添花,更具魅力。
徽州區地處北亞熱帶,屬于濕潤性季風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四季皆宜旅游。
徽州區地處黃山腳下,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黃山機場18公里,北與黃山風景區接壤,東距千島湖40公里。現轄四鎮三鄉(巖寺鎮、西溪南鎮、潛口鎮、呈坎鎮、洽舍鄉、富溪鄉、楊村鄉)。
徽州區千百年來,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古徽州以文風昌盛、才俊輩出而著稱于世。特別是明清之際,徽商崛起, 更促進了區域文化的 發展。“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代相傳頌,新安書畫、新安醫學、徽派 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建筑以及徽戲、徽州文房四寶等等,無 不獨樹一幟、源遠流長,形成徽州文化特有的風格和傳統,也 派生出燦若繁星的人文古跡。時至今日,“徽”字,仍是安徽最大的 特點,最有個性的標志;“徽學”,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三大區 域文化之一,與藏學、敦煌學競相輝映。
徽州的導游詞 篇3
徽州所轄區域從北宋宣和三年(1120xx年)至清宣統三年()的790年間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內稱興安府外,其余時期因朝代更迭而稱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卻前后沿用長達780年之久。
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徽州”一名遂廢,直到1949年5月設立徽州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徽州專區),但因管轄范圍發生變動(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劃屬江西),其含義已與歷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縣是地域概念,府治歙縣,六縣即舊徽州府所屬歙縣、黟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在將近780年的時間里,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于古徽州,這在中國歷史上是較為罕見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縣的土地所承載的、由六縣歷代先賢和人民群眾共同締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質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學、徽劇、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筑、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范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銷江南省,將其分為安徽、江蘇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慶,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稱安徽。徽州,公元前220xx年就有歙縣、黟縣兩個建制縣,明清時更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廣博深邃的內涵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界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經濟界的關注。文化界召開了多次全國徽學研討會以及國際徽學研討會,各地、各國專家學者踴躍參加研討,表現了高度的熱情。一位老徽學研究者對說:"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專家,幾乎一生精力傾注于徽學。一種地方文化能夠引起國內外的如此重視,足以見其存在的重要和價值。研究徽州文化,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