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旅游區導游詞(通用3篇)
呼倫湖旅游區導游詞 篇1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山海經》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呼倫湖湖水的范圍變化非常大,在《山海經》、《唐書》這些古書中都有記載。呼倫湖以前叫大澤,在漢語文獻里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時候可能達幾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時候又很小,比如說在清末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它干涸了,就剩下幾個小水泡和大量的濕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及20世紀60一80年代,這個湖又都有一個擴大的過程。
呼倫湖旅游區導游詞 篇2
直到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呼倫湖,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地陶醉。
那一天晴空萬里,白云如一朵朵蓮花般盛開在天空,變幻莫測,出神入化。一下飛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綠綠的草原。草地上,綠草芬芳,一朵朵五顏六色的小花像繁星一樣點綴在草綠色的地毯上.草原上散落著如珍珠般的牛羊.一股股濃郁的奶茶香從遠處飄來,令人向往。
忽然,一塊如破碎的鏡子般閃閃發亮的東西,闖入了我的眼眶,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那是美麗的呼倫湖!
我們迫不及待地向呼倫湖奔去,越來越快,離呼倫湖越來越近.終于到了湖邊,映入眼簾的是無邊無際,清澈見底的湖水。湖水是那么的`藍,像一塊無暇的翡翠。群山守衛著這美麗的湖,微風吹過,環繞在湖邊的綠樹沙沙作響,湖顯得更加美麗。
我隨手撿起一塊石頭,往湖里一拋去,只聽咕咚一聲,湖水一圈一圈地往外蕩漾,在陽光照耀下,湖面閃閃發光,像魚鱗,像碎金,使人心曠神怡。落葉在湖面緩緩飄蕩,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溫暖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湖底.晴天的呼倫湖是美麗的。
突然,天下起了小雨,群山在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白霧在湖的上方飄動,為這美麗的湖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好像一個美麗的大姑娘,蒙著面紗,不讓別人看清自己。大樹輕輕地給湖面扇著扇子,幸運的話,還可能看到魚兒躍出水面,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又沉入水中.雨天的呼倫湖是奇特的。 啊!呼倫湖你是最美麗的。
呼倫湖旅游區導游詞 篇3
從中國的南端到中國的北端,呼倫貝爾這片美麗的土地給了我不少的驚喜。
早已聽聞呼倫湖的大名,旅程的第一站便想領略一下她的風貌。來到呼倫湖旁,看不見水卻已觸碰到了她的芬芳——那是一種草原上的水特有的味道。走下了石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碧綠,綠得那樣深沉,那樣優雅,這邊是呼倫湖的湖水。走進湖泊,才發現湖面上漂浮著一層薄薄的水霧,似紗,似云,和碧綠的.湖水相互映襯,帶給人的,是一種極致的美感。
欣賞完呼倫湖后,在繼續觀賞的途中,我們看見了一片白樺樹林,它的氣魄讓我們駐足。沿著木板路走進白樺林深處,感受到的,是它們的高貴冷艷。一棵一棵的樹都筆直地挺立著,在潔白的包裝下,氣魄雄渾。一縷縷陽光在樹林間穿梭,又使得樹身輝映出一種高雅的白金色,令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繼續行駛下,便到了目的地——呼倫貝爾大草原。在這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吹進人心里的草原風。遠遠望去,無邊無際,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就隱搭在這草原上,他們放牧的牛羊正在草坡上吃著草。我獨自一人站在偏僻的一處草原上,凝視著前方,迎面吹來徐徐的風,感覺到自己的心被打開了,一種撼動美涌入心頭。接著,騎著馬在草原上度步,感受到了當地居民生的那種韻味,擺脫了世俗的喧囂,心之靜,人之凈。
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那里的水,那里的草,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然勾勒出來的,我希望這片純凈永遠被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