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導游詞范文(精選32篇)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正是嘉興的越秀南路的路口,旅游車將要在這里向左拐彎,在你的左手邊看到的是中環廣場,它也是市民休閑廣場。拐彎之后,出現在咱們面前的這幢高聳的大樓叫龍威大廈,我們面前這條寬闊平坦的大路叫做中環南路。
近年來,隨著嘉興城市建設的發展,嘉興市的交通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我們嘉興的道路呈一個“環形放射加方格網”系統,環線也就是指環城路、中環路和外環路。咱們現在正是在這里面的中環路上。大家看,這中環路兩側建筑林立、樹木有致,環境讓人心情舒暢,再看看這路面上的交通狀況:路面平坦,車流順暢。
為大家對我們嘉興的交通狀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嘉興的交通狀況。嘉興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東接上海,南瀕杭州灣,西連杭州,北鄰蘇州,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它居于上海和杭州的中間,正好起到承接這兩個城市的作用。因此,從嘉興出發到這兩個城市是非常方便的。
公路交通方面,嘉興市已經建成——滬杭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也已經于20xx年5月1日建成通車,使得嘉興到寧波的距離縮短了1/3,兩地游客相互往來更為便利。另外,嘉興到紹興的江底隧道也已經開工建設。目前以嘉興為中心的“8字形”交通網絡已經建成。鐵路方面,連接上海、嘉興、杭州三地的滬杭鐵路是長三角地區最繁忙的鐵路。其中,滬杭高鐵是國家鐵路“”規劃中滬杭甬客運專線的一部分,滬杭專線全長160公里,其中浙江省境內長度約105公里。嘉興境內有嘉善南站、嘉興南站、桐鄉站、海寧西站4個車站。線路建設標準為雙線電氣化,設計行車時速為每小時最高350公里,將使嘉興到杭州和上海的最快運行時間從現在的50分鐘縮短到20分鐘左右。將真正實現與上海和杭州的“同城效應”。嘉興距上海虹橋機場90公里,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20公里,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00公里,1小時左右可到達,空中交通同樣非常便利。
現在大家把目光放到窗外的馬路上。大家看,在我們旅游車的兩邊公交車和出租車穿梭不斷。嘉興市目前有城市公交線路64條,夜班車11條,一級、二級和三級公交線路50多條。有的團友可能會關心晚上參觀市容市貌時候的交通。在這里,##就告訴大家:從我們下榻的陽光大酒店到市中心,乘坐公交十分方便。此外,除了夜班公交車,您還可以選擇出租車。在嘉興,出租車的主要車型多為桑塔納,起步價6元/2公里。一般來說,從陽光大酒店出發到市中心,只需要6元就可以了。到火車站、汽車站、南湖車資也就6-10元左右。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現轄四縣(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五區(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紅谷灘新區及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740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17平方公里,總人口504萬,是全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
南昌地處長江中下游,瀕臨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之稱,是唯一一個和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三個三角洲(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是京九、浙贛鐵路的交匯點,也是京九線上唯一的省會城市。隨著近年來“三環十一射”城區路網的完善和進出城快速通道的建設,南昌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勢日益明顯,6小時內便可通達八個省會城市。
南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200多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南昌又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人民在這里誕生,八一軍旗在這里升起;南昌還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山水綠色都城,贛江穿城而過,城內河湖縱橫,城外青山積翠,生態環境一流;南昌更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動感新城,在“大氣開放、誠信圖強”的城市精神引領下,正大踏步走向全國、融入世界,日益呈現出全面崛起的態勢。
近年來,南昌先后獲得“世界十大動感都會”、“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名城”等稱號,連續六年被評為臺商投資“極力推薦城市”,進入《福布斯》中文版評選的“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之列,躋身“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20個城市”、“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并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被國家統計局評選為32個大城市發展代表之一,又被中國社科院評為“未來十年最具潛力城市”。南昌已經成為最適宜人居、最適宜創業的新型現代城市,“城以民為本,民以城為家”蔚然成風。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富民強市、快速崛起的目標,從南昌處于中部地區欠發達省會城市的實際出發,把握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有機統一,大力實施大開放主戰略和打造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核心戰略,全力做好建設更好更高水平的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兩篇文章”,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初步走出了一條“起步晚,起點高、勢頭好、后勁強”的具有南昌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呈現出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城市不斷發生變化、社會各項事業進步、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的喜人局面。
南昌將牢牢把握新一輪發展特別是舉辦20xx年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的歷史機遇,緊緊抓住“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工作主線,以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實施山江湖綜合開發戰略、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以“更大更強更優更美”為目標,堅定不移地深入實施大開放主戰略、新型工業化核心戰略、新城鎮化基礎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發展戰略,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堅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兩翼支撐,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黃絲橋古城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黃絲橋古城不大,東西長150米,南北長230米。黃絲橋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為屯兵之所,黃絲橋古城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
昔日伏波將軍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喪于此,而苗民們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劇減。黃絲橋古城系青石結構建筑,城墻高5.6米,厚2.9米,寬2.4米,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筑黃絲橋古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巖的青光石,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時以糯米稀飯拌合石灰為砌漿灌縫,使數百米城墻,渾然一體,堅固牢實。黃絲橋古城開有三個城門,分別為“和育門”、“實城門”、“日光門”,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樓,三個城樓的屋頂均為歇山式,下層覆蓋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飛檐翹角,分外壯觀。
黃絲橋古城墻上部為鋸鑿形狀,箭垜300個,還有兩座外突的炮臺。登上古城頭,極目四野,見良田千頃,綠水迂回;斜陽夕照里,炊煙縷縷,一派田園詩韻。若不是黃絲橋古城墻上古舊的箭垜和炮臺。誰還會想到,這里曾是西通云貴要塞,刀戟搏擊之地呢?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4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山風景區。我是你們的導游,小x。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領會黃山漂亮的風光,盼望我的導游詞能讓大家滿足。
黃山位于我國安徽省黃山市,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世界巡游勝地。民間有著黃山歸來不看山的說法,黃山的地位可見一斑。
首先我們進入的是玉屏景區,對面這座高聳的山峰呢叫做天都峰。它是為黃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所謂天都絕頂我為峰,可見這座山峰的高險。天都峰具有險峭雄奇,氣概博大的特色,在黃山群峰中,最為宏偉壯美,古時天都峰沒有道路可通,難登峰頂。除本身的高險之外,還有天梯、魚背等奇景供游人欣賞,在峰壁上,有書法大家的“登峰造極”等石刻。
欣賞完了天都峰,我們來到三大主峰的另一峰蓮花峰,塔海拔高達1864.7米,不但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一高峰。蓮花峰的特點是峻峭高聳,氣概宏偉。大家可以看到,蓮花峰的'主峰比較突兀,周邊小峰分散主峰,就像一朵仰天怒放的青蓮,所以取名為“蓮花峰”。在上蓮花峰時我們路過的這段叫做百步云梯,一共有200級臺階,去蓮花峰方向有左右兩條路,左邊這條路經過的是一線天,右邊走的是鰲魚洞。在天都峰與蓮花峰之間,還有一座玉屏峰,就像玉雕屏障。峰前的巨石就像一個平臺一樣,上面的迎客松也是著名遐邇了,是國內外游人爭相欣賞的地方,它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征,是黃山人的珍寶,更是中國的珍寶。
黃山三大主峰的最終一個景點是,光明頂,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由于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耀久長,故名光明頂。這景區雄山怪石、奇松險壑、摩崖古刻、云海煙云構成景區景觀的主體。此處還可觀孔雀戲蓮花、姜太公釣魚、仙人飄海、犀牛望月等景觀。
我的導游詞講完了,盼望大家玩得開心,今晚好好休息,明天連續往下個景點動身!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5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車城——十堰!我們這天將要游覽的是道教圣地——武當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相傳為上古玄武得道飛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當之”之謂,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武當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
武當山,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縱橫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宋代書法家米芾曾為武當山寫下了剛勁有力的“第一山”三個大字。作為旅游勝地,武當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當山上有宏偉的古建筑。據說,在建筑的規模上,超過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即興建五龍祠,宣揚道教。以后道教逐漸增多,武當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歷代以來,許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漢之陰長生、晉之謝允、唐之呂純陽、五代陳摶、宋之寂然子、元之張守清、明之張三豐等均在武當山修煉過。其中,張三豐把道家的太極陰陽與武功相結合,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創立武當拳派,一時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當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毀于兵亂。目前山上的宮觀多為明代所建。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萬軍民工匠,在武當山大興士木,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建成了凈樂宮、迎恩宮、玉虛宮、紫霄宮、南巖宮、玉龍宮、遇真宮、太和宮、復真觀、元和觀等33處大建筑群。此外,還建了39座橋染,12座臺,鋪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個武當山成為一座“真武道場”。在設計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點,布局巧妙,座宮觀都建筑在峰、巒、坡、巖、澗之間,建筑精美,各具特點又互相聯系,整個建筑群體疏密相宜,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現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宮、玉虛宮等。
武當山北通秦嶺,南接巴山,號稱“八百里武當”。整個武當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點,“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構成武當山獨特的奇麗山色。
就在這山色如畫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2年,派工部侍郎郭率軍民三十余萬人,大肆營造宮、觀,歷時十四年之久,最后在綿延幾十里的山旁、巖邊和天柱峰山頂建造了一座座宮、觀、堂共三十余處。其中天柱峰山頂的鎏金銅殿,金光閃爍,聳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懸崖之上。金殿建于1614年,高五點五米,寬五點八米,深四點二米。除殿基是花崗巖鋪墊外,其余殿體包括門、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銅鑄的,殿內供有五尊銅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發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宮,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殿內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龜碑。石龜高三米,長四米,寬二米,龜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懸巖峭壁之上的南巖,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絕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觀、朝天宮、磨針井等,都是有名的去處。
武當山風景兼泰山之偉、黃山之奇、雁蕩之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雖有夸張之嫌,卻也可見得那里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在進入武當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幾點:
1.進入道觀后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么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嘩;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后,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凈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向導。
武當山地區有“朝武當”的習俗,內含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實這是人們享受生活的又一種方式,就像掃墓總是與踏青郊游連在一齊的,“朝武當”也成為一種爬山的樂趣。每年農歷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氣爽的時節,武當山里總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好了,此刻請大家隨我一齊到景區內參觀!
太子坡
那里就是我們這天的第一站——太子坡景區。
復真觀
那里是復真觀,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精心設計、巧妙布局的。它位于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太子坡上。據說,凈樂國太子入山修道之初,曾在此修煉,故而得名。復真觀始建于明代前期,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殿堂依山勢而建,層層向上。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藏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觀中有一棟依巖層疊而建的五層樓閣,以一根立柱支撐著交叉疊擱的十二根梁枋,稱為“一柱十二梁”。此樓建筑結構獨特,建筑技術精湛,雖經歷幾百年風雨,依然巍峨聳立山間。
磨針景
大家請看前面,那座纖巧玲瓏、布局緊湊的道院,在院前埋著兩根碗口粗的“鐵針”烏黑光亮。殿旁有座亭子,亭內又井。這就是“磨針井”了。相傳當年太子因修道而不成,心灰意冷,正準備下山,在這井旁就碰到了一位正在磨針的老婦,其后發生的故事就與民間傳說中的“鐵杵磨成針”同出一轍了。太子因此而深受感悟,回到山上,繼續修煉,最終得道成仙。而這位老婦人其實就是紫霄元君的化身。在井旁有鐵鑄老母磨針像,她手持鐵杵,頭微側,笑迎過往游客,時時刻刻在提醒著人們:只要持之以恒,就沒有我們辦不了的事!
紫霄宮
此刻我們眼前的這座宏偉壯觀、綠琉璃瓦的大殿就是紫霄宮了。它是武當山保存最完整最具古代藝術特色的道教建筑。建于明永樂十一年,距今約600年的歷史。遠遠看去,極具皇家道場的氣派。
那么為什么叫它紫霄宮呢紫霄的意思是仙氣迷蒙的天空。你們瞧(指向正前力·的展旗峰)它背依奔騰欲動的展旗峰;(又轉身指向對面),面向拔地而起的照壁峰;(指向左)左有蓬萊第—峰云霧飄渺:(指向右)右有雷神洞,如驅龍耕播種之名象。周圍還有三公峰、五老峰、香爐等諸峰,好似玉筍從地上長出。曳紫拖藍的山峰天然構成—把二龍戲珠的寶椅.紫霄宮就坐落在這把交椅的正中。因而紫霄宮是典型的金盆納財的寶地,它匯聚了天地萬物的靈氣。所以明永樂皇帝封那里為“紫霄福地”,意指那里是人間的仙境,是道教追求的天人合的理想境地。相信大家來此地一游定會福壽安康,財源廣進,而不虛此行。此刻就讓我們——同到這座神秘的宮殿里探個究竟。請隨我來(帶領游客走向紫霄宮大門)。
此刻我們所在的地方便是紫霄宮的入口第一殿“福地殿”,相信大家立刻聯想到了“紫霄福地”。沒錯,這座殿的命名正源于永樂皇的這扇門望去就會發現福地殿、龍虎殿、十方堂和紫霄殿四座殿建在同一條軸線上,:地勢逐漸增高,面積逐漸增大。你們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嗎以前有一種說法就是“由低到高代出英豪,由窄到寬富貴如山”,“口對口,心對心,人心齊、泰山移”顯然整個宮殿的建筑也是貼合當時皇家宮殿等級森嚴的建筑模式的。大家能夠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一下。
前面的這座橋,叫它禹跡橋,是指真武大帝以前經過這座橋,得道升天。我們不妨踩著先神的足跡去拜訪威嚴神武的“龍虎殿”。大家別害怕兩座神像雖面目猙獰,呲牙咧嘴,也并非銅墻鐵壁,而是泥塑的“紙老虎”,不會吃人的。但也千萬輕視它們,大家能夠仔細觀察一下,他們身穿盔甲,手持戈戟、鐵錘,威風凜凜,嚴守山門的架勢儼然一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魄,他們兩位大將便是我們道教所信奉的東西方神——青龍和白虎。
龜一向以來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大家對龜也都見多不怪了。恐怕御碑亭中的兩頭巨龜會讓你大吃一驚的。請大家隨我來。這兩座大石龜碑雕,分別建于永樂十一年和十六年,龜高各三米,長四米,寬二米,龜背上樹有的六米多高的石碑,總重量達90多噸。巨龜的如此形態也讓我們想到《西游記》唐僧師徒取經歸途乘巨海龜馳騁于大海上的一幕。大家必須要問“這90石碑是何物呢”“皇帝為何造如此大的石龜來馱石碑呢”請耐心聽我道來。相傳燕王朱棣最初起兵反朝廷兵敗落荒而逃忽遇大江無法前進在前有滾滾怒濤,后有追兵的窮途末路之時,突然有一只大龜浮于江面救了朱棣一命,為了報大龜救命之恩,朱棣允諾登基以后,必須封賞其一官半職。之后朱棣百戰百勝,美夢成真自立為永樂皇帝,論功行賞之時卻忘了大龜,在官職均已封完的狀況卜朱棣便封龜為“馱圣旨”大臣以報其恩。于是,大龜便馱圣旨暢游世界,偶然間到了武當山小憩,卻發現那里山川峻秀,鳥語花香,是個好地方,便不愿再四處漂泊而定居于此。永樂皇帝怕它淋著凍著就地建起了“御碑亭”。聽完了故事,大家必須猜到了石碑代表什么了吧對,那代表圣旨。
各位游客我們已順著軸線上的飾欄臺階上到了半腰過一會兒:我們將到“十方堂”,又名“朝拜殿”。站在此刻這個位置我們已隱約可見十方堂后的紫霄大殿了。在紫霄宮的總體設計中我國古代建筑師充分運用了藏與露的手法。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每一個虔誠的朝拜者,紫霄殿在前上方若隱若現,促使他們不斷向上攀登。大家可能感到有點累了,我們就在此地休息一會,趁此歇息時間,大家不妨仔細看看神殿四周,上面布滿小型壁畫,資料全是道經書上的典故與故事,色彩調和,個性鮮明,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具有必須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6
穿過石牌坊進入景區,前方看到的是少林寺武術館。少林寺武術館是表演少林功夫的主要場所,在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少林功夫的風采。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館被譽為“禪武勝地、功夫搖籃”,由國家旅游局和河南生人民政府共同投資興建,1988年9月26日建成投入使用。全館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是我國首家綜合型少林功夫表演場館,也是首家面向海內外招生、培養少林功夫專業人才的搖籃,20__年8月被省旅游局命名為“河南省旅游景區(點)。
在武術館內演出的是經過編排的劇目《少林雄風》。
少林功夫的特點以健身、實用而著稱,根據達摩祖師模仿鳥獸嬉戲打斗的動作而創的一套形意拳是少林功夫的雛形,后經歷代少林武僧不斷吸納一些民間健身及技術的研練和補充,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武術流派。其結構緊湊,套路嚴密,非打即防,招式矯健剛勁,看后給人以力和美的享受。
首先,大家欣賞到的是少林十八般武器和木魚禪功。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又是武林圣地。其實,正是禪、武的有機結合才孕育出了舉世無雙的少林功夫。所以,“祥武歸一、內外兼修斗是少林功夫區別于其他武術派別的獨特風格。少林弟子們展示的木魚禪功,充分體現了少林功夫的獨特風格。
好,接下來請大家來領略一下少林武功器械的威力。少林武功器械種類繁多,有著“十八般兵器”之稱。少林十八般兵器”同臺演出的場面可謂十分壯觀。
少林功夫不僅套路繁多,而且練法也彳艮多。它的練法有單練、對練、集體練。下面是少林功夫“單練”展示。
首先出場的這位少林弟子即將展示的少林拳法“地蹬拳”。少林地瞠拳是由少林基本功、少林絕技童子功以及硬氣功三者最精彩的部分創編出來的。它體現了演練者堅實的基本功功底,也體現了少林功夫拳勇猛剛勁的一面。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7
洪崖洞"一態、三絕、四街、八景"的經營形態體現了巴渝文化休閑業態,"一態"指的是文化休閑業態。"三絕"指的是吊腳樓、集鎮老街、巴文化;"四街"指洪崖洞的四條街:娛樂無極限"的紙鹽河動感酒吧街";重慶大觀園的"天成巷巴渝風情街";老城墻巖石崖體邊古時的石板道,是"洪崖洞盛宴街美食街";滄白路上是"城市陽臺異域風情街";街上有重慶首家法蘭西風情的濱江時尚酒店。"八景"指的是洪崖洞滴翠、兩江匯流、吊腳樓群、洪崖群雕、城市陽臺、巴文化柱、濱江好吃街、嘉陵夕照。
據介紹,水岸平臺建成后,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將成為擁有"一態、三絕、四街、八景、一水岸"的全方位旅游景點。
"一態"指的是文化休閑業態,由餐飲休閑、文化休閑、運動休閑、購物休閑和旅游休閑等八部分構成。"三絕"指的是吊腳樓、集鎮老街、巴文化。"四街"指的是紙鹽河街江畔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洪崖洞盛宴美食街、城市陽臺異域風情街。"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兩江匯流、吊腳群樓、洪崖群雕、城市陽臺、巴文化柱、中華火鍋第一鼎、嘉陵夕照。"一水岸"即擬建的水案觀景平臺。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8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導游楊曉童,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游玩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故宮。
現在來介紹故宮里面的景色,故宮的宮殿建筑無疑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瞧瞧這兒舒服的龍椅,還是黃金做的,瞧瞧棟梁上的花紋,天花板上的精美圖案保存的非常完好。如果你在龍椅旁邊往下看,仿佛看見了一大批大臣跪在上面。
故宮還被稱為殿宇之海,有整整999間半那么多。北京故宮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置,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杰作。好了,故宮的介紹就告一段落,謝謝大家來參觀中國的奇跡故宮。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9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__X. I'm the tour guide ofZhangjiajie.
Zhangjiajie is the first 5A scenic spot in China. In Zhangjiajie, thetemperature is several degrees lower than usual, and there are countless treesinside. It is a natural oxygen bar, and the scenic spots are unpredictable. Whenit rains, Zhangjiajie can best reflect its beauty.
Here is the most famous Zhu Bajie's daughter-in-law in Zhangjiajie. The skyhere is much brighter than other places, and there is always a fog here, whichwill not disperse. Look at that! The fog is unpredictable. It's like a pigcarrying a beautiful daughter-in-law on his back. The stream next to pig'sdaughter-in-law runs through Zhangjiajie. Moreover, the water in this stream iscertified by the state and can be directly drunk. Moreover, there are manyprecious salamanders in the stream, and the water here has been flowing for ahundred years, so it has become a wonder in Zhangjiajie.
This is Bailong elevator. Bailong elevator has magnificent momentum,complex process, 326 meters of operation height, 1 minute 58 seconds ofoperation time and 4000 person times per hour. It is one of the "top teninternational tourism landscape projects". Bailong elevator is the world'shighest, largest carrying capacity and fastest outdoor sightseeing elevator,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first elevator in the world".
This is the "No.1 Bridge in the world". The "No.1 Bridge in the world" is anatural bridge. It is about 20 meters long and only 1 meter wide. 5 to 3 meters,and the bridge is very flat, but below it is an abyss. In this environment, isit worthy of the first bridge in the world to train such a stalactitebridge?
Our journey is over, I hope you can remember this trip, goodbye!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0
香港體育館和九龍車站
左邊那一幢外型獨特,像是倒置金字塔的建筑物,是著名的香港體育館,可容納12,000名觀眾,場內有巨型熒光幕,可讓現場觀眾觀看奇大無比的彩色映像和大特寫,重播和慢鏡頭等,這個場地原本是為了體育活動而蓋,但目前很多時間卻用來作本地與國際巨星舉行演唱會的場地,香港體育館旁就是1975年落成的九龍火車站,火車除了來往九龍、廣州之外,還前往新界和中國邊區的羅湖。由九龍到羅湖全程包括停站時間只需四十五分鐘,這鐵路系統每天早上5:30開始至午夜運作,為市民旅客快捷方便的交通服務,1997年,京九鐵路通車,每天分單雙號從這車站開住上海和北京。體育館和火車站都位于紅磡區,所以被稱為紅磡體育館和紅磡火車站。
海逸酒店和黃埔花園
左邊是紅磡的私人住宅區,那一幢幢高度一樣的建筑物,都是香港富豪李嘉誠先生旗下實業公司所開發的。那一幢高于其他大樓的建筑也是李嘉誠先生旗下產業,這大樓是在新的建筑高度標準下興建,所以是區內最高的豪華住宅樓房,樓高73層,旁邊另一幢比較矮的藍色玻璃建筑,也是李嘉誠先生自己蓋、自己管理的五星級酒店海逸酒店,這酒店百份之七十的房間都有海景。1997年香港回歸慶典時更成了主席,朱鎔基總理的下褟之處,之后回歸一周年及20__年全球財富論壇_來港都下褟于這酒店。
舊啟德機場
在船的前方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平平的海岸線,那是香港舊國際機場的跑道。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已搬遷至大嶼山北面的赤臘角,所有在舊機場的服務和設施己停止使用。現時跑道末端設有高爾夫球練習場,客運大樓改建成高卡車賽車場、保齡球場,一部份的停機坪則成為露天市集。
灣仔
這一帶是灣仔,港島第一條開筑的馬路就由灣仔開始沿著海邊直到港島西邊,這就是現今著名的皇后大道。灣仔早在60-70年代是聞名的紅燈區,訪港海軍的樂土,如今在洛克道一帶仍是夜夜笙歌。灣仔本來在港島地圖上是凹進去的一個小灣,今天的灣仔不單不再灣了,更在海邊突了出來,那是因為有個人工島,島上蓋了一個會議展覽中心,它的外型像一只展翅飛翔的海鷗。香港會展中心分為新舊兩座,為在港舉行國際會議和貿易展銷提供中到大型的場地出租服務,是亞洲第二大的會展中心,會展中心有香港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為香港回歸祖國的盛典就在那里舉行。1997年6月30日深夜11:30中英政府就假座會展的大會堂舉行交接儀式,儀式完畢后,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和香?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就往西面的潻馬艦廣場觀看了步操后登上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港回國。回歸當年,中國國務院贈特區政府的禮物:「永遠盛開的洋紫荊」,一朵特大的金紫荊花雕塑就放在會議展覽中心大門外的金紫荊廣場上,每天早上和傍晚由香港警隊舉行升旗和降旗禮,吸引不少游客參觀。會展西面廣場中屹立著的大柱是回歸兩周年建造的「回歸紀念碑」,上有主席的親筆提詞。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1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是這次游行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今天讓我們特殊一回,由我帶大家到廣州游覽。
歡迎來到四季如春的廣州,美麗的廣州又叫花城。
今天我帶大家去游廣州塔。她是廣州一個新景點,來廣州不上廣州塔,那就是白來廣州一趟了,哈,哈,哈哈……大家出發吧!
游廣州塔最方便是乘地鐵,我帶大家坐3號線到赤崗塔站,由B出口出來。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位于廣州市中心的廣州塔!廣州塔也被稱為“小蠻腰”哦,因為她獨特的結構,就像少女在搖曳纖細的腰肢一樣,所以才有這一滑稽的外號!“小蠻腰”最細的部分是在66層,海拔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它還具有觀光、展示、游覽和發射信號的功能!在廣州塔里面,還有6個世界之最,分別是:最高的自立式電視塔;最長的空中云梯;最高的旋轉餐廳;最高的4D影院;最高的露天觀景平臺,真是吃喝玩樂什么都行!在里面,你還不用為你的安全問題著想,因為廣州塔可以抵抗8級地震,12級臺風,無論刮風下雨,里面都是最舒適的哦!還等什么,進去看看吧!
我已經為大家購了票,現在分給大家,一人一張……請跟我通過安檢,注意不要帶水和食品……,現在我們已經坐上觀光電梯了,您會如騰云駕霧般地快速上升,不用2分鐘,現在電梯已經穩穩停在84層、433.2米高的觀光層了。
大家可以隨便走走看看,窗外是360度的無敵風景,整個羊城都盡收眼底。請各位游客往北看,這就是廣州的新中軸線,大家再低頭往下看,這就是中國第三長河—珠江,它就像一條彩帶,碧綠的江水,從塔底緩緩流過。膽大的游客可以在凌空伸出的“玻璃格子”站上去,您會覺得猶如懸浮在云霄,上下左右全部都是空的。看著玻璃地板下方的地面馬路,車流細小如蟻,珠江在腳底蜿蜒,可能讓您眩暈……
如果您晚上來到這里,廣州的夜景更是美不勝收,讓您留連忘返。
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來游廣州塔,請大家慢慢觀賞,我祝大家玩得開心……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2
這叫龍頭巖。以前在石塌上安有石雕的可以轉動的龍頭。龍頭巖面臨百丈懸崖。據說過去有不少香客為表示求神拜佛的誠意,手抱龍頭繞懸崖轉一個圈,只要心誠,保你無事。后來,龍頭被人掀下懸崖,現只能看到安放龍頭的石坑。龍頭巖是觀日出去海的最佳觀景臺。明代岳州知府李鏡有天門山唱和詩詠贊:
小山歷盡到高峰,萬仞天門咫尺通。
仰望蓬萊紅日下,遠瞻廬阜白云中。
蒼崖突兀松杉古,曲經迢遙馬跡空。
欲造最高峰上立,飛騰須是仗天風。
(赤松峰金水池)這個小水池,長約1.3米,寬0.6米,深僅幾公分,無論怎樣干旱,池水終年不涸,據說這是遠古時期神農皇帝的雨師赤松子煉丹的金水池。北面絕壁下有一形如丹灶的山峰叫丹灶峰,峰頂時有云霧繚繞,像灶膛升起的青煙,相傳是赤松子煉丹用的灶。前人有詩:“荒煙杳露處,昔有仙人處。遺跡留丹灶,還疑常來去。”丹灶峰下有雷洞和電洞,傳說赤松子煉丹,除了用金水池的水,還要借助雷、電才能達到一定的火候。
(野佛藏寶處)天門山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兒,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四大古謎,代代相傳,沒有人破的了。一是天門洞開之謎,二是鬼谷子顯影之謎,三是山頂翻水之謎,四是野佛藏寶之謎。傳說這大櫸樹下就是當年野佛藏寶處。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天門山”篇有這段文字“明季野佛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佛為闖賊余黨,事發,削發為僧,竟逃天誅。”
(鬼谷洞)相傳李自成部將野拂當年上山時,帶了100多人馬和許多金銀財寶,雇乘九只木船逆澧水秘密潛入大庸境內,神不知鬼不覺上了天門山。野拂這次出家,并非真正要“立地成佛”。而是每日“枕戈待旦”,“拔劍登壇”,準備有朝一日“恢復中原”、“掃平寰宇”。但形勢急轉直下,農民軍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終于憂患成疾而逝。據說,臨死前,他將帶來的財寶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門山中幾個秘密去處。并用毒酒將藏寶民工全部毒死。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江洋大盜、香客和天門山的神秘僧人都借故上天門朝拜,實際上是為偷窺地形,尋找寶藏,但都空手而歸。財寶究竟藏在哪里?始終是個謎。
站在這里遠望300米開外的百丈絕壁上,有個倒梯形的山洞,洞口有樹,并有瀑布向洞外飛灑,飄渺如煙。相傳戰國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學《易》,潛心練功,創立聞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又藏有武林秘笈《天門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為鬼谷洞。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縱橫術的創始人。其主要著作《捭闔策》被稱為奇書,是研究從政治上、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手段搞垮對方的學問。史學界評論說,一部戰國亂史就是從鬼谷洞演繹出去的,足見鬼谷子其人了得。清人羅福海有《鬼谷洞》詩一首:“桃花流水去飄然,笑入云深訪洞天。隱逸流多埋姓宇,縱橫術竟出神仙。道書壁上文留篆,丹決爐中火化鉛。滿耳恍聞鈞奏樂,一條瀑瀉萬峰巔。”得鬼谷神功真諦的山腳西溪坪、官黎坪一帶,是有名的硬氣功之鄉,氣功大師趙繼書曾多次隨出訪歐洲各國,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從古到今,闖蕩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沒有探出個名堂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天門山南麓赤松村有位退伍軍人李光玉曾先后六次縋索下洞考察,一次探洞時他偶爾用相機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學《易》的頭像。這是一個側面像,五官輪廊,清晰可辨,與至今流傳甚廣的鬼谷子畫像有異曲同工之妙。鬼谷子的影像如此維妙維肖,是偶然還是巧合,抑或是上蒼有意的安排,又成為天門山的一個難解之謎。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河北省趙縣,我是你們的導游小楊,你們也可以稱呼我楊導。
世界聞名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橫跨在趙縣城南的洨河之上,距今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雄偉的趙州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第一座單拱橋,號稱“天下第一橋”。它完全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拱上加拱實現了漲潮時的排水,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趙州橋的設計也十分美觀,橋面兩側的石欄上,雕刻著形態各異的龍,好像活了一樣。
好了,接下來,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吧!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4
游怪坡陳睿哲你們聽說過怪坡嗎?在安徽馬鞍山的玉泉景區有個怪坡,爸爸媽媽利用休息天開車帶我去了一趟。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怪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坡頂上的一塊牌子告訴我們:怪坡也稱“觀音坡”,全長50米,坡度35度。當爸爸把車開到坡下時,他掛了空檔,雙腳抬起。這時我驚奇的發現,汽車不是往坡下滑行,而是往坡頂慢慢地倒溜。越是靠近坡頂就倒溜的越快。這太有意思了!我興奮不已,不停地問爸爸:“汽車在這怪坡上明明是下破,車應該往下走,現在為什么會倒著走呢?”爸爸對我說:“我也不清楚。對于這個現象,至今還沒有合理的科學解釋。需要你們長大以后自己去研究了。”
我從車上拿了兩瓶礦泉水在坡上做試驗。一個瓶子里有水,一個瓶子里沒有水。我把兩個重量不同的瓶子橫放在下坡的位置,兩個瓶子同時慢慢地向上坡滾動。我發現有水的瓶子比沒水的瓶子速度要快一些。原來在怪坡上移動,重的東西要比輕的東西速度快。我反反復復地做著實驗,樂此不疲。簡直太好玩了。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5
臺兒莊古城,位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于秦漢,發展于唐宋,繁榮于明清,有“天下第一莊”之稱(清乾隆賜)。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 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游覽。
臺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跡保存最多、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的歷史圣城;是古運河畔唯一一座八大風格建筑融為一體,72座廟宇匯于一城,南北交融、東西合璧的文化名城;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了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設施,被世界旅游專家稱為“活著的運河”的運河古城;是中國唯一一座擁有14華里水街水巷,乘坐舟楫能夠遍游全城的東方水城。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系統工程中,臺兒莊是一處重要節點。
臺兒莊古城規劃面積為兩平方公里,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城市發展定位,確定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古纖夫村等歷史遺產,進行科學修復,重現“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景象。臺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體,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閑度假區。
有人說,看水鄉去周莊,看古城去平遙,兩者兼顧去麗江。但是,周莊有水卻不是大戰故地;平遙有古樸的建筑卻沒有大運河;麗江有城有水,卻沒有臺兒莊這樣豐富的文化積淀。來到臺兒莊古城,既看了古運河,又親臨了大戰故地,觸發了思古幽情,還領略了古老文化,享受了時尚生活。臺兒莊一日游,等于同時去了周莊、平遙和麗江。有位網友說:“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艷遇,臺兒莊是夢鄉。”
現在我們游覽的是重建之后的臺城舊志景區,占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筑面積30295平方米,約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步云廊橋、參將署、久和客棧、翠屏學館、臺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筑。
西門
這是臺兒莊古城的西門。臺兒莊大戰期間,曾經是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的臨時指揮部。
臺兒莊形成于漢,繁盛于明清,建有城門六座,命名不算整齊,但富有學問。東門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叫“臺城舊志”,表明她是舊城的標志;北門為“中正”,意為中正仁和;小北門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蒼恩典,享受濃濃的甘露;南門叫“惠迪吉”,意思是,順從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門叫“迎祥”,意思是迎來吉祥。這些城門,在臺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于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20__年春天重建的。
臺兒莊在元代就已經筑城,但那時候僅僅是一座土城,俗稱“土圍子”。明朝萬歷三十二年,?運河開通,臺兒莊成為運河重鎮。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就是?運河。?運河的“?”,是三點水加上一個加減的加字。關于?運河的歷史,到閘官署里我再給大家介紹,我們先介紹臺兒莊城池。明清兩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筑臺兒莊城。康乾盛世時期,臺兒莊城的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咸豐七年,黃河決口,殃及到臺兒莊,城墻受損。咸豐七年重筑城墻時,縮小了城區規模,其中西城墻向東后退1公里。這座城門樓,是在咸豐年間的舊址上重建的。
城內有大衙門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和縱橫交錯的水街水巷,以及十多座古運碼頭。旁邊的這座碼頭叫“五行碼頭”,為清代最繁華的運河碼頭。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生成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行”。五行之間,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動態關系,維持著世界的平衡。五行之中,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間因為有了水,山有了靈性,草木得以生長,動物得以繁衍,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登上了歷史舞臺,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孔夫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老子說“上善若水”,是因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變化無常,容納一切,滋養一切,成就一切。臺兒莊是一座水的城市,讓我們走進這座東方水城,領略水的景觀,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云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名叫“步云廊橋”,取“平步青云”之意。
在?運河之前,這里并不是運河航道,只有一條季節河。當地居民在寬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橋,供平時通行。?運河開通之后,河面變寬,限于當時的條件,沒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過船的跨河大橋,而這里作為船只裝卸貨物的繁忙地段,又不允許私人渡船提供擺渡服務,運河因此成為一道“天塹”。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20__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徑臺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當時正在滕縣講學,聽到康熙南巡的消息,收拾行囊,連夜趕赴臺兒莊,向康熙皇帝獻上《雅頌八章》的辭賦。據文獻記載,許多文人,把自己的頌詩擺在橋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從眾多才俊獻上的詩賦中,欽定李克敬的《雅頌八章》為第一,貼出皇榜,改變了李克敬的命運。第二年,山東舉行鄉試,李克敬赴濟南應考,成績全省第一,之后赴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參與了《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有人說,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改名為“步云橋”。
這幅楹聯:“梯級可諧欣捷步,云程有路喜先登。”說的就是李克敬通過讀書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
橋面上的石雕,內容不是李克敬,而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歡迎關注“錦麗華”)
匡衡是西漢后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匡衡幼年家貧,卻渴望讀書學習。他白天給財主干活,不要工錢,晚上借閱財主家的藏書。因為買不起燈油,匡衡就把自家的墻壁鑿開一個洞,借別人家的燈光讀書。這就是著名的“鑿壁透光”故事。現在嶧城區榴園鎮的匡談村,既是匡衡的出生地,也是匡衡談經的講堂。匡衡在匡談村講學期間,多次到臺兒莊考察,搜集荀子在這一帶留下的嘉言懿行。
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回歸故里得到善終的故事。
匡衡的后人,是魯南的望族。為什么當地沒有匡姓呢?這是因為,宋太祖名叫趙匡胤,匡氏家族要避皇帝的名諱,去掉了匡字的半包圍,改姓王。魯南的王氏家族,大部分是匡衡的后代。
步云橋經歷了兩個朝代,目睹了許多善與惡、血與火的故事。和平年代,置身橋上,看帆船往來,船上不僅裝載著代表名利的貨物,而且還乘坐著充滿情義的人。見賢思齊,精神境界逐步攀升,由平民成為國家棟梁。戰亂時期,人性惡得到釋放,傷及的是整個國家和所有百姓,于是人們呼喚和平,祈禱國家長治久安。
大橋南面的石雕,是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幾代人對朝廷忠心耿耿,保家衛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英俊瀟灑的楊宗保,還是臺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當年,穆桂英在今天運河南岸的穆柯寨占山為王。遼國進犯大宋,擺下天門陣。楊延昭、楊宗保父子奉命出戰,不知如何破除。已經到五臺山出家的楊五郎獻計,說要破天門陣,需要降龍木。這降龍木就在穆柯寨里。楊宗保來取降龍木,與穆桂英一陣對打,戲劇性地結為夫妻,兩人同上戰場,破了天門陣,為國家換來太平。這橋面上的石刻,以寫意的情節和寫實的技法,講述了楊宗保練就高強本領,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在此,我祝愿向往軍旅生涯的游客,在保家衛國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由士兵成為將軍,實現凌云壯志。
請大家抬頭看,上面就是“凌云”的匾額。
這幅楹聯:“煙霞呈五色,錦繡展千里。”字面意義是站在步云廊橋上,能夠看到五色彩霞,想像三千里運河之上鋪滿錦繡。在象征意義上,是對各位游客的祝福,祝大家前程寬廣錦繡,生活多姿多彩。
安瀾門
臺兒莊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臺兒莊城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5華里,南北寬3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墻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取名為安瀾門,有祝愿“水波平靜,天下太平”之意。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
雙橋映月
這里是“雙橋映月”碼頭,為古城觀景臺之一。拾階而下,順著水街東望,兩座古橋安臥在波光之上,猶如兩輪滿月映入河中。入夜,雙橋倒影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讓人分不清人間天上。從這里乘坐一葉扁舟(讀作pianzhou),穿行在水街水巷,領略古城的情趣,會讓你終身難忘。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筑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門口的這條古街,被稱作大衙門街。大衙門街全長1000多米,貫穿古城東西。
參將署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 發揮了作用。現為“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門前這兩根旗桿上,刻有“太平”二字的方形容器,里面裝的是五谷雜糧,為一方百姓祈求五谷豐登,天下太平。
牌坊
這座牌坊為臺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里的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后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臺兒莊雖然建城較晚,但是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當年,屈原聯齊抗秦,晏子使楚,經過的就是臺兒莊。荀子的學生李斯、韓非,在蘭陵深造之后,到秦國實現政治理想,也要經過臺兒莊。還有張良、韓信、曹操、徐霞客、馬可·波羅,都在臺兒莊一帶逗留過。
臺兒莊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牌坊兩面,有四副楹聯,因為時間關系,我今天只給各位解釋一副:“岸柳河橋,要平攤邗水二分明月;槳聲燈影,豈獨讓秦淮十里輕歌。”說的是,運河岸邊的垂柳和古城的過路橋、景觀橋,分攤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運河,南起揚州南面的長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記載最早的運河。其實,邗溝比起臺兒莊境內逼陽城的運河,要晚100多年。二分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詩人徐凝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愛的兩分被揚州占去了。而揚州正是古運河邗溝的南端。臺兒莊古城的岸柳河橋,與揚州平攤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聯說的是繁盛時期的臺兒莊,“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景象,與南京秦淮河畔一樣熱鬧非凡。
拐角樓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筑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卷棚,體現了這種建筑的開放性。拐角樓占地766平方米,建筑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久和客棧
這座白墻黛瓦、馬頭出墻的徽派建筑,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后的久和客棧,占地2415平方米,建筑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著徽商在臺兒莊的創業歷史。
臨水商鋪
對面的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筑,占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是當年的一座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樓主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范”。
金玉滿堂
這面“金玉滿堂”裝飾畫旁邊的照片,是一位戰地記者拍下的,記錄了我軍官兵由西門進入臺兒莊城的瞬間,背景是大戰前夕的建筑風貌。
有人會問,1938年的這場會戰,主戰場為什么在臺兒莊而不是徐州呢?這是由當時的局勢決定的。“七七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軍一路渡過黃河,占領了濟南、泰安、兗州;一路攻占了上海、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然后,企圖會師徐州,打通津浦和隴海鐵路,實現全面占領中國的野心。由于南下日軍在臨沂、滕縣遇到我軍的殊死抵抗,企圖從連云港登陸攻占徐州的日軍,遭遇中興公司自沉商船填塞港口的阻攔,于是把槍口對準了臺兒莊。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把臺兒莊的6000棟商鋪和民房作為掩體,在臺兒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血戰。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也使臺兒莊“一戰成名”。詩人桑恒昌說:“也許,臺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臺兒莊。”
廣源橋
廣源橋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中最高的單孔石拱橋之一。
魯班與泰山
關于臺兒莊名字的由來,說法很多。
有這樣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版本,話說魯班有一個徒弟,名叫泰山。這個徒弟聰明伶俐,卻不守規矩,經常惹師父生氣。有一天,魯班把他趕出家門,不再承認這個徒弟。當時,在棗莊一帶,已經有了粉碎糧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石磨早300多年。那時候的石磨,底層的圓心軸,是在打造石磨時留下的石軸,魯南人稱為“磨臍子”,很容易碰斷,磨臍子一斷,那盤磨就作廢了。魯班為此發愁多年,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有一天,魯班見到有人用木軸代替了石軸。木頭韌性大,解決了石軸易斷的缺陷,而且,磨壞了能夠更換。魯班對此驚嘆不已,詢問這是誰的發明。有人告訴他是泰山發明的。魯班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泰山的家鄉,就在臺兒莊。因為徒弟超過了老師,成為名人,人們就把他的家鄉稱作“泰家莊”,后來,出現音轉,稱作臺家莊,簡稱臺莊,?運河開通之后,南方人又把這里稱作臺兒莊。
魯南民居
這片建筑為魯南民居,占地面積1092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現在是普通客棧,住在這里,可以感受魯南的民俗風情。
臺兒莊在清代屬于嶧縣所轄的“特區”。《中華全國風俗志》認為,嶧縣一帶的民俗,既有魯國的質直懷義,也有齊國的寬緩闊達,還有楚國的輕剽任氣。盡管圣人的禮教保存在心,卻染上了不同地方的風俗。正因為如此,臺兒莊才充滿活力。(歡迎關注“錦麗華”)
扶風堂
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筑,為祖籍扶風的萬家所建,名為“扶風堂”,俗稱萬家大院。
萬家于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江西,不久又來到臺兒莊,因漕運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余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古代1斤為16兩,1塊銀元為7錢重,按今天的市價,一塊銀元折合人民幣200元。40萬兩官銀,折合1.8億人民幣。這在當時,算得上是巨富了。這座建筑,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采用青磚青瓦的梁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墻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臺兒莊之最。臺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范例”。
大門外: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歷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__年來未曾斷流。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峰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四十萬碼頭是萬家的私人碼頭,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用于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叫停,才被保留下來,成為見證古運河的歷史遺存。
大門上方的木雕:這座兩層門樓,木雕做工精美,人物、風景栩栩如生。古人對大門的要求很高,被稱為“識禮之門”,通過大門向外人展示生活品味,表達美好意愿。門樓上面的雕刻為詩、琴、書、畫,下面是人物,展示的是家庭和美、孩童歡愉的形象。
水井:井上篆寫“清渫”二字,寓意主人品格高潔。
水榭:這座水榭的楹聯:“月朗云無意,風清水有情。”暗示了萬老爺與巧嫂子既含蓄又堅貞的情感。
金蟾吐水:三條腿蛤蟆被稱為“蟾”,傳說它口吐金線,是旺財之物。在道教故事中,有一位劉海,跟著呂洞賓修道,他功力高深,喜歡周游四方,降妖伏魔,造福人間。有一天,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金蟾受傷斷其一腳,只剩下三條腿。自此,金蟾臣服于劉海門下,為了將功贖罪,便使出絕活,口吐金絲,幫助劉海救助窮人。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為蹲坐于金元寶之上的三足蟾蜍,背負錢串,體型肥碩,透出富貴自足的樣子。有“吐寶發財,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放置此物于家居或商鋪之中,能夠財運亨通,大富大貴。
柱礎石的石雕:柱礎石的石雕為“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西南院:這進院子原先是廚房和傭人居住的地方,現在做高檔餐飲。門上的木雕:上為古時的“罄”,下為“魚”的圖案,寓意為“吉慶有余”。
廣濟橋
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寬2.7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石為名貴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周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
這組建筑叫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是清朝末年臺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
清代的臺兒莊,先后三次出過“四大家”。清初,有郁、臺、花、馬四家,康乾時期又出了燕、尤、趙、萬四家。晚清的陳家,與王、袁、駱三家不再稱“大”,而稱為“臺兒莊四小家”。這座院落,為魯南殷實人家的建筑格局,實用而不張揚,體現了陳家的處世態度。
陳家大院取名“三恪堂”,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忘先祖。二是表明為人處世態度。
臺莊驛
這座建筑為臺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
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于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臺莊驛為水驛,是伴隨漕運而設立的。明朝萬歷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臺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臺兒莊水驛占地1108平方米,建筑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向游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翠屏學館
這座廟堂式建筑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尤家辦的義學,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于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副勸學的楹聯:“跬步休輕,可酬胸內摩云志;寸陰莫誤,請聽門前流水聲。”跬步(kuǐbù),一只腳邁出去的距離。語出《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這幅楹聯的意思是:學子循序漸進的腳步,是實現凌云壯志的基礎;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耽誤一寸光陰,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逝,永不回頭。這后一句,讓我們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教誨。
私塾產生于春秋時期,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一直是官辦學校的重要補充。私塾在漫長的傳統社會綿延不衰,與官學并駕齊驅,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培養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臺兒莊的私塾學校,光緒年間有32處,培養出許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運河支隊創始人孫伯英、趙靜波,詩人賀敬之,戲劇導演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中國臺灣美術教育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郁化清,江蘇畫家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是臺兒莊私塾教育體系的受益者。
這所私塾,占地面積1197平方米,建筑面積680平方米,為私塾文化展示區。
日升昌記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非正式分號。
我們先看大門兩邊的楹聯:“謀利以天下為計,聚財乃義中所求。”這幅楹聯,隱含著臺兒莊日升昌票號的由來和經營理念。
票號是現代銀行的前身,日升昌票號為山西平遙縣達蒲村李氏創建。自1820__年正式辦理面向全國的匯兌業務,到1920__年倒閉,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里,為中國的現代金融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獻記載,日升昌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設有分號,而臺兒莊分號沒有列入其中。但是,在臺兒莊古城里,又確實有一家“日升昌記”錢莊。
這不是我們為了增加古城內涵而有意造假,而是尊重事實,對這處確實存在的錢莊進行復建。
現在,請各位游客跟我一起,走進復建的日升昌記,重溫一段沉甸甸的歷史。
天水堂
這座建筑為趙家的府第,名為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堂作堂號。
趙家大院現為馬可·波羅驛館,這與馬可·波羅有什么關系呢?馬可·波羅是意大利的冒險家和旅行家,他在中國生活了20__年,而且做過朝廷命官。返回歐洲之后,寫了《馬可·波羅游記》,記錄了中國40多個城市的風土民情、物產地貌,在意大利引起轟動,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在《馬可·波羅游記》中,作者記述了他在“臨州”的見聞,臨州即臨城,也就是今天的薛城,距臺兒莊只有幾十公里路程。為了紀念馬可·波羅的這次旅行,我們把趙家大院命名為馬可波羅·驛館。
廣匯橋
廣匯橋于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寬2.96米,高3米,跨度5.7米。1938年毀于戰火,后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謝裕大茶行
這座木雕茶樓,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由浙江茶商沈綺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就到這里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筑毀于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不同品種的茶葉,陪伴著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這里所展示的茶藝文化,獨具臺兒莊特色。清代中葉,臺兒莊的飲茶習俗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僅茶葉品種,就有綠茶、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由于品種不同,飲法不同,季節不同,飲者的境界不同,對茶的要求不同,派生出來的藝術表現不同,于是產生了臺兒莊特色的茶文化,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
廣源河
這是臺兒莊古城特有的水街,當地人稱它為“廣源河”。臺兒莊特殊的氣候,使這里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由于地勢低洼,歷史上曾經是洪水走廊,老百姓在此筑臺而居,取土時挖出了18個大小不等的水汪和14華里長的溝渠,成為水街。這些明溝暗渠把18個水汪串在一起,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水街旁邊,建有許多私家碼頭,成為古城特有的景觀。重建后的臺兒莊,恢復了古城的水街水巷,復原了古城水系,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靈動、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東方水城風貌。游客可以乘船游覽古城的任何景點,充分感受江北水鄉的迷人風情。
臨水商鋪
對面的建筑是臨水商鋪,為江南水鄉風格的建筑。剛才我們游覽的是古城的臺城舊志景區,接下來請您參觀運河街市景區。
運河街市景區現在我們進入了運河街市景區。這個景區又稱老街區,是臺兒莊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區,從明朝末年到民國初期,一直是古城的商貿中心。1938年的臺兒莊大戰,這里是戰斗最激烈、雙方傷亡最為慘重的地段。歷經幾百年的古樸建筑,十有__被戰火摧毀,人們在廢墟上修復的商鋪和民居,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二戰遺跡。如果說,剛才在臺城舊志景區領略的是大戶人家氣派的豪宅,在老街區,感受的則是戰爭與和平彼此消長的沉重。
船形街
前面的這條街是船形街,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非物質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園內所展示的,既有大運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的包容胸懷。船形街的二樓,為書畫和攝影藝術家提供作品陳展服務。有興趣的游客,可以上去參觀。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還塑造和繪制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后樂亭,現在正演出的柳琴戲,是當地的鄉土劇種。這一造型美觀、功能別致,具有象征意義的船形街,是古城重建中“創古”理念的體現。
臺兒莊因運而興,在晚明和整個清代,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使臺兒莊繁盛的原因,是船只帶來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業、服務業,都建立在航運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園,也是為臺兒莊帶來財富的載體。在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深處,船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常用的祝福語中,一帆風順,一路順風,本意都是對行船者的美好祝愿。這些祝愿,已經超越了水上航行本身。重建臺兒莊古城,城中要有幾處地標,船形街應該是一處。而地標建筑既要有具體功能,又要超越具體,成為符號,具有普遍意義。船形街是對運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對所有游客的祝福。在此,我祝愿各位游客,來船形街走一趟,從此云帆高揚,風順水順,求財得財,求福得福,求子得子,求學得學,一生平安,世代富貴。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筑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資興建,建成后成為福建會館。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園,也是過往船家朝拜媽祖的圣地。不幸的是,這座神圣的廟宇,毀于1938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建筑面積1508平方米,為二進庭院格局。有正殿、配殿、前后廂房、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筑80余間,是一處具有鮮明閩南特色的建筑群。抱廈屋面,琉璃瓦蓋頂,屋脊上有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雕梁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月河街
這條街是月河街,全長280米,是臺兒莊最繁榮的古街之一。因為處在月河北岸,故名月河街。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發揮著為過往船只提供服務的功能。清末民初,月河街有商鋪四五十家。建筑以二層為主,局部三層,抱柱出廈,店面臨街,住宅臨水,北雄南秀的兩種風格,在這里實現了統一。
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所剩無幾,但是,古運河北岸的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地基,仍然得以保存。在重建這些古商鋪、古民居的時候,有著歷史依據,使得重建的古城幾乎是歷史的重現。
這些古街巷、古民居順河而建,布局靈巧而不失莊嚴,參差蜿蜒,錯落有致,體現了臺兒莊古城“南北文化交融之地,雜而有序的建筑風格”,這多元文化特征,給人無窮的回味。
“山東第一閘”地標碑
明清時期的臺莊閘,就位于這里,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道閘,被稱為“山東第一閘”。這塊地標碑,1920__年由中興煤炭公司所立,以紀念棗莊至臺兒莊的鐵路開通。中興公司的煤炭,一直通過臺兒莊運河外運。
西廂房-奏疏簡介
奏疏是中國古代社會臣僚向君王進言時使用的文書,主要有奏章、表議、題本、奏折等幾種形式。
據統計,有關臺兒莊運河的奏疏多達5000余件,其中朱批御折約500件。這些奏疏,涵蓋了治水思想、工程設計、河務管理、漕糧運輸、運河區域經濟等方面。現在展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20多本奏疏。
北大廳
這幅楹聯:“淡如菊荷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和匾額“清慎勤”,道出了閘官必須具備的“淡、清、慎、勤”品質。
西墻上展示的是李化龍的《議開?河疏》。李化龍總結了開?的經驗教訓,分析了開?的六項益處。他所陳述的利弊,入情入理,深得萬歷皇帝認可,批準立即開工。東墻展示的是當代運河走勢和一些與運河相關的詩書作品。
蘭婷書寓
現在,我帶各位游客到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去參觀。歷史上的臺兒莊,有幾千家商鋪,十幾萬流動人口。應運而生的青樓,一度達到37家。在重建臺兒莊古城時,本著復現運河古城原真風貌的原則,謹慎地恢復了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書寓是古代的高級藝妓,也是高級妓院的代名詞。蘭婷書寓是一個名叫蘭婷的老年名妓在臺兒莊開設的高級妓院,專門接待達官貴人,是清朝時期的“天上人間”。
明代石婆婆塑像
石婆婆為華夏民族的大地之母,她包容一切,佑護所有生靈,寬恕失足的男女。在民間,有認石婆婆為干娘的習俗,相傳只要認她為干娘,一切災禍都能免除。青樓女子自認為是罪人,于是供奉她,祈求這位寬厚的神靈赦免她們的罪孽。這尊石婆婆為明代雕塑,她的三寸金蓮帶有當時的時代特征。
胡家大院
這座建筑為胡家大院,系房主胡化營的祖父于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經商時所建,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是大戰中幸存不多的古宅之一。三間門市鋪面,經營蒸籠、扁擔、竹筐、篩子、竹筢等竹貨,生意紅火。由于戰火及運河改道,竹條生意逐漸蕭條,成為普通民居。現稍加修繕,設計為文化展示區。
胡家大院前后兩座瓦房,北面為單層臨街門市,抱柱出廈,南面臨水的是雙層堂樓。門房與樓堂之間是長形天井,天井兩旁各有東西廂房。院內青石鋪路,室內青磚拼地,房上杉木橫梁,楠木樓板,古色古香。
月河街南側遺存下來的建筑,均傍河而建,前有臨街店鋪,后有運河碼頭,建筑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筑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筑的靈巧秀美。
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20__年在原址重建,規劃設計為運河酒文化體驗館。通過再現釀酒作坊與釀酒流程,介紹酒的成因與發展、酒的習俗與信仰,展現異彩紛呈的運河酒文化。
傳統酒作坊復原區
臺兒莊因運而興,康乾鼎盛時期,城里有各類酒坊十幾家,外地生產的各種美酒,也通過運河匯集到臺兒莊銷售,一時間,各類酒肆、酒店不計其數。由此而興盛的運河酒文化,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道升酒作坊復原區,在這里,我們再現了釀酒作坊的舊貌及釀酒流程,現釀現品,大家不妨品嘗一下現場釀造的“大戰酒”。
原道升酒坊內建有酒窖一間,大窖池3口,百斤貯酒大缸50個。興盛時期雇傭釀酒師和伙計40余人,日產白酒500斤。新釀出的白酒在蒸餾中舍棄“頭”和“尾”,將中間的優質原漿入壇泥封下窖貯藏一定時間再出售。道升酒坊用這種工藝,在運河岸邊釀酒200多年,建國后,酒坊從原址遷出,并入棗莊忠仁酒業有限公司。
今天,我們復原了道升酒坊的釀酒設備,讓游客現場參觀釀酒流程:制曲→原料篩選→加水浸泡→瀝干→籠蒸→攤涼→加曲→下缸培菌糖化→加酵母水→入缸發酵→上鍋蒸酒→分級貯藏。
酒坊里的酒缸、酒壇、酒簍、石磨等釀酒用具,一部分是原先保存下來的。
天井
這是酒坊中的一處天井。為滿足游客取景留念的需要,特意在此布置了這只“玉碗”。月明星稀的夏夜,月華瀉入天井,人與月亮對話,脈脈含情。有興致的游客,不妨等到月上中天時來感受“玉碗盛來琥珀光”的境界。
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
這里是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我們在恢復重建道升酒坊的時候,從地下挖掘出了一批窖藏,為了讓游客分享,我們特意保留了遺址現場。
1995年,考古專家在徐州獅子山的漢墓中,發現了20__多年的蘭陵酒。陶制酒壇的泥封上,有“蘭陵貢酒”等戳記。
道升酒坊的燒酒,與蘭陵酒同屬一類,都是用五種谷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獲得酒漿。
酒文化交流區(靜區)
這里是酒文化交流區。在此,我們懸掛了一些與酒有關的書畫作品和小型酒器。
這是酒文化知識觸摸屏,通過它,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酒文化知識。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酒風酒俗。運河古城臺兒莊,以她南北交界的區位優勢,使運河酒風俗呈現出獨特的魅力。運河酒風俗,既是儀式的傳播,也有心理的繼承。
臺兒莊是因運而興的城市,這里的船民和商人,不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老戶人家,而是舉目無親的移民。為了尋求照應,這些外鄉人結拜成生死弟兄。他們歃血為盟,對蒼天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背信棄義,天理不容!在這肅穆的結拜儀式上,他們用大碗喝酒證實各自的真誠。
劉伶醉酒雕塑
這尊雕塑劉伶醉酒。大家請看,上面滴酒的容器是滕州前掌大商代貴族墓地出土的提梁卣(讀yǒu),酒滴到小邾國墓地出土的邾君慶壺里,然后通過劉伶的酒葫蘆,倒流回到提梁卣中,有棗莊酒文化一脈相傳的意味。
傳說劉伶醉酒,三年不醒。棗莊市中區有劉伶臺遺址,有興趣的游客不妨到那里觀光。
郁家碼頭
郁家碼頭建于明朝末年,為裝卸貨物的私人碼頭。
郁家借助運河漕運生財,在從事北貨南運時,從南方帶回絲綢、茶葉等商品,船只來回不放空。還設立了名曰“老誠茂”的商號,旗下有糧行、雜貨、客棧、飲食、洗浴等20多個店鋪。郁家在城外的農田,租給別人耕種,秋后收租,佃戶們謊稱歉收。負責收租的掌柜向東家匯報,郁家主人不作核實,就發話減租。賴著不交的,就不了了之。郁家做生意,講究買賣公平,童叟無欺。郁家族長教導子孫和雇員,做生意不能缺斤短兩。郁家用一個故事作家訓:北斗7顆星和南勺6顆星一共是13兩,加上福、祿、壽三星,一共是16兩,也就是古時候的1斤。做生意的時候,少給一兩減福,少給二兩減祿,少給三兩減壽。這種說法也許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在客觀上培養了郁家后人對斤兩的敬畏意識。
因為郁家口碑好,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經營店鋪的同時,又置買了大量土地,建造住宅、倉庫、碼頭,成為臺兒莊清初四大富戶之一。至今,臺兒莊還流傳著“郁半街,花半營”的說法。
康熙年間,郁家三世祖郁守然,成為候選州同,如果到任,即為六品官。可是,雍正年間,郁家受到誣陷,朝中透出口風要進行查辦,族人四處避難。乾隆二年(1737年)冤案得以昭雪,但由于后來燕、尤、趙、萬四大家崛起,取代了清初郁、臺、花、馬四大家,洗去冤屈的郁家,沒能恢復當年的輝煌。盡管如此,郁家的家風卻代代相傳,形成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的傳統。郁家的后人,有一支遷到上海,做藥物生意,始終保持著當年的家風。1949年從臺兒莊去中國臺灣的郁化清,成為著名的童話作家。
順河街
這條沿河老街名叫順河街,北接丁字街南哨門,南至小南門,全長510米,寬4米,是連接運河各碼頭的通道。運河開埠,帶動了商業、飲食業的興盛,這條商業街順河而建,故名順河街。主要功能是裝卸貨物和為客商提供飲食、住宿、娛樂服務。在清代,順河街有商鋪和會館40多家,香火最旺的關帝廟,也在順河街上。
駁岸
這段古駁岸,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歷經3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是這段保存至今的駁岸,臺兒莊運河才被被譽為“活著的運河”。20__年11月7日傍晚,陳偉市長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現了重建臺兒莊古城的依據,當即叫停商品房開發項目。在這個意義上,這段古駁岸,不僅見證了幾百年的運河滄桑,也為古城重建立下了功勞。
泰和樓
1938年春,中國軍隊眾志成城,共同對敵,我們以三萬將士的犧牲為代價,取得了大戰的勝利,臺兒莊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這場戰役的勝利,震驚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扭轉戰局的地位。經此一戰,中國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聲援,增強了中國必勝的信心。這是自1840年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泰和樓位于臺兒莊古城中央,是古城的標志性建筑,規劃總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七層,總高度45米,樓體高38米。“七”是中華民族的幸運符號,“38”代表1938年的臺兒莊大捷,“45”代表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在泰和樓西北側,建有交流橋,寓意兩岸的交流與溝通。
泰和樓由中國臺灣著名建筑設計師、哈佛大學博士、亞洲大學校長劉育東先生和中國著名古建筑設計專家、蘇州大學時匡先生聯袂設計,體現了海峽兩岸的合作與交流。20__年5月4日,榮譽主席連戰先生來為泰和樓奠基。
清真寺
我們看到的前面那座建筑是臺兒莊清真寺,俗稱北清真寺,始建于明朝初年。
元朝末年,回族大將常玉春、胡大海在征戰中經過臺兒莊,留下部分回族士兵在此安家落戶。他們聚居在臺兒莊南關和北關,信仰伊斯蘭教,信奉安拉,念功、禮功、齋功、課功、朝功是他們的五大功課,有宰牲節和開齋節。為了使將士有朝拜之處,常玉春在文昌閣附近興建了清真寺。隨著臺兒莊的繁榮興盛,外地的回族商人前來經商定居,原來的清真寺已經不能滿足朝拜的要求。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重建了清真寺。重建的清真寺,位于中正門內的郁家花園里,占地38畝。寺院前大門向東,后大門向西。有過廳5間,大殿25間。清朝末年,因鄉老們有爭端,又將南講堂改建成大門樓,大門向南,把“清真古寺”的牌匾換成“回教堂”。1937年,清真寺鄉老馬振堂會同其他幾位鄉老,再次整修院墻,油漆門樓,裝飾講堂大殿,整個清真寺煥然一新。
1938年春,日軍侵犯魯南,臺兒莊清真寺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當時,中國軍隊第二集團軍31師186團指揮部就設在清真寺內。由于清真寺離北大門較近,又是日軍向城內進犯的必經之路,因而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是戰斗最激烈的地點之一。七天七夜的拉鋸戰,有五千人在這里戰死。戰后的清真寺,殘垣斷壁,尸體成堆。寺中的4株古柏,有兩株化為灰燼。西側小講堂的墻壁上彈痕累累,密集處的80平方厘米磚墻,于1988年10月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移去陳列。
復興橋
現在我們又來到大衙門街,沿著這條街,領略臺兒莊城區的水工設施。歷史上的臺兒莊,是洪水走廊,地勢低洼。按說,在古代,一般不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筑城。可是,因為?運河的開通,臺兒莊成為京杭大運河中段的漕運樞紐,必須在這里筑城。聰明智慧的古人,用筑高臺、開水街的方式,解決了地勢低洼的問題。戰前的臺兒莊城區,有18個大水汪,14華里長的水街水巷,是名符其實的東方水城。
在重建古城時,有人建議只恢復當年的地上建筑,不要恢復水街水巷。陳偉市長認為,在城區擁有水街水巷的,歐洲只有威尼斯,東方只有臺兒莊。這東西兩座城市,反映了人類趨利避害、利用自然的智慧,這樣的水工設施和景觀必須恢復。現在,游客通過恢復后的水街水巷,可以乘船到達古城的任何一個地方。
臨水酒吧區
南側是臨水酒吧區,引進“千里走單騎”等知名品牌來此經營。酒吧臨河而建,可以隔岸對歌,船岸拉歌,讓游客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中盡情品嘗茗茶佳釀,置身歡歌笑語之中,享受運河古城的時尚生活。
結束語我們參觀游覽了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這些風格迥異的明清建筑,我想一定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兒莊古城,她從千年的歷史中走來,屬于今天,更屬于未來。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6
Everybody is good! Welcome to badaling scenic area tourism.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It is the blood of the working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is also a symbol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ride of the Chinese nation. Visitors, we have come to the famous badaling Great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mountain, is the pine and cypress, like hidden-away east, birds sounds, gurgling streams, is full of poetic. To the distance, you can see the Great Wall is divided into south and north two peak, winding in the mountain ridges, long teng hu yue, spectacular, the scenery is very spectacular. The Great Wall built around the mountain, ups and downs, twists and turns. This period of the Great Wall of the wall is made of neat huge stone is some stone for up to 2 meters, weighing hundreds of pounds. Internal fill soil and stones, to the top of the wall where the ground covered square brick, very smooth. The wall of the lateral horse-refraining pits of building has 2 meters high, and have made a in, next shot mouth, for look and shooting. Every city wall, built a fortress of square ChengTai type. ChengTai have high low and high called the enemy, is the watchman sergeant and accommodation; Low called Chinese Taiwan, height and the wall was similar but prominent wall, have the crenel around, is where the patrol.
Badaling at an altitude of 1000 meters,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Great Wall, such as the dragon take off on the mountains. It is not only a hardwork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lso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The badaling Great Wall, the distant, rolling hills, XiongChen, stiffness of the north to the mountain. Due to the Great Wall and grand Great Wall for to the mountain, to the mountain is more dangerous.
Here are the beacon tower, also known as beacons, Wolf yantai. Independent buildings is not connected to the Great Wall. Once the enemy pounce, communicate its kindle wars and light smoke during the day is called "ran, called flint fire at night. When the Ming dynasty, al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r with the enemy made a strict rules: the enemy hundreds, burning a smoke point a gun; Five hundred people, burning two smoke point two guns; More than one thousand people, three smoke SAN pao;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people, four smoke four guns; More than ten thousand people, five five gun smoke. In this way, on the border of the military intelligence can rapid transfer to the imperial city ouchi. See the beacon tower, and then tell you a story, called "must play leud" : the zhou dynasty had a king named weeks you king, he has a beautiful woman, her temper is very strange, always don't smile, think of some way to you king. He lit up a distress signal (fire), as a result, drew leud come white, she laughed, you king is also very happy. But, really have an enemy to attack, you king lit the fire, but no one come, and he was killed by the enemy. There is a story, called "meng jiangnu cry Great Wall collapse" : legend was Meng Gusheng a daughter named meng jiangnu. Because of qin shi huang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need a lot of manpower. Qin shi huang was caught many people go to the Great Wall.
All of a sudden, I do not know where to come up to a rumor: only the wan xi is buried under the Great Wall, can make the Great Wall and solid, qin shi huang was, sent people seize wan xi. Wan xi good fled to Bangladesh. People see wan xi meng home good handsome, talented, good let meng jiangnu and wan xi of their marriage. The two men marry less than 10 days, good wan xi is the rulers who grasp to go to repair the Great Wall. In the fall, meng jiangnu saw her husband hasn't come back, give him the woolies. Along the way, reject, hardships, day and night, all the way to the Great Wall. Local people told her: wan xi good would have buried under the wall. She was grief-stricken, crying. Instantly, and dark, the Great Wall was crying collapsed in eight hundred. Just then, qin shi huang to have the Great Wall, with fine features, when he saw meng jiangnu just want her to do concubine. For qin shi huang meng jiangnu agree to her three conditions: one is for wan xi is a grave; The second is to make good full chao wenwu festivals wan xi; Three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Great Wall and the tomb of wan xi good repair a like flying grand bridge. After three things done, she threw herself into the sea.
Visitors, this is three stories about the Great Wall. Now the Great Wall tourist stop here, thank you!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7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生戰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人,臺又所以衛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馬上下。戰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異常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在明代發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磚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8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郵電國旅的導游員,很高興能夠陪同大家游覽少林寺,我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大家提供一個舒適、愉快的旅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與配和,大家有什么問題和要求請盡管提出來,我將盡力給予解答和滿足,預祝我們合作愉快,路途順利!謝謝大家!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少林寺這么出名呢?有兩個原因:就是“禪”和“武”第一,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禪宗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的派別,它融合了中國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內容而形成的,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禪”,就是安定、排除雜念的意思,禪宗的宗旨就是明心見性,四大皆空。尤其它提倡平常心,禪宗有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只要心中有佛,行、住、吃、坐、臥都是在修佛。平平淡淡也是真嘛!少林寺聞名于世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武術。大家都知道天下武術出少林。中國是武術的故鄉,具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武術形成了南北兩大派,內外兩家,少林武術是被公認的武術正宗之一。看過《少林寺》這部電影的朋友都知道少林武僧武藝驚人,在一些武俠小說中也曾出現過少林派。那麼,少林寺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和禪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禪宗主張靜坐修心,坐得久了身體就會困乏。另外,當時少林寺建在深山密林叢中,經常有野獸出沒,為了能夠防身,強身健體,達摩就創造了一套體操,傳授給弟子們。現在的武功又融進了各大武術派系的精華,成為名振天下的少林武功,我們今天參觀少林寺,一是領悟“禪”,二是欣賞“武”。相信大家在瀏覽之后不僅對佛教的禪宗有一定的了解,也會學個三招兩式的,因為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了少林鹽,都會去打拳。喝了少林水,都會踢踢腿。”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具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初是由印度僧人跋陀在這里傳授小乘佛教,公元527年,佛祖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弟子菩提達摩來這里傳授禪宗,名極一時。少林寺最繁盛的時期是在唐朝。《少林寺》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它的故事內容就是根據隋末唐初少林寺的十三棍僧救助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在做了皇帝之后,對少林寺大加封賜,從此少林寺名振四海。到了宋代它擁有田地1。4萬畝,殿堂5000余間,明代它擁有僧人20__多名,香火旺盛。清朝末年,逐漸衰敗。歷史上最慘痛的是在1928年,軍閥混戰中,大軍閥石友三一把火燒了少林寺,大火燒了四十多天,許多建筑都被燒毀,今天我們即將看到的少林寺大部分建筑是在1983年以后重修的。
各位尊敬的游客,我們現在已進入了少林寺風景區,沿途看到的中岳嵩山就是由太室山、少室山兩部分組成,少林寺就是因為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中而得名的。大家已經發現了這里的武術氣息特別濃厚,沿街有許多經營武術器械的商店,剃著光頭的武術學員隨處可見。可是在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偏僻山村。自從《少林寺》這部電影公映之后,少林寺就名聲大振,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近年來,我們河南以武會友,每兩年舉辦一次少林國際武術節,吸引海外眾多的武術團體參加。并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旅游。同時對宣傳河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前,我們在少林寺活動一個半小時,到時我們在這里集中,請大家遵守時間。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19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位于安徽地區的黃山。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在黃山開始我們的探美之旅。首先,我先向大家講講黃山的歷史吧。黃山東起績溪縣的大鄣山,西至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1985年入選國家十大風景名勝。好了,現在我們開始登山吧。
大家可以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風景。看,玉屏左側,懸崖峭壁旁長著一棵松樹。你們說,這是什么松呢?對了,就是在黃山有八百樹齡的迎客松了。它一側枝丫伸出,好像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游客們,再放眼看看其他松樹,它們大多在懸崖峭壁邊上縱橫堆疊,形成各種奇妙的形狀。那滿山遍野的松樹,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
大家快看,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頭就環繞在我們身旁,有的像報曉的雄雞,有的像獅子滾繡球,有的像龜魚對望,姿態不一。山峰也千姿百態:筆架峰、飛來峰……最有特色的,要數那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了。相傳當年觀世音菩薩奉天帝之命來巡視黃山,把自己乘坐的蓮花變成一座山峰。你們說,蓮花峰的來歷神不神奇?
大家再看看那茫茫的云海,大家一定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吧?原來,是因為黃山山高谷低,林木茂盛,日照時間短,所以水分不容易蒸發,霧氣多。
請大家轉移下視線,我們開始下山了。大家一定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吧?現在,我們來體驗黃山最后一絕――溫泉吧。溫泉的水常年保持在42℃,既可淋浴,又可飲用。大家可以先把衣服放在石頭上,然后進溫泉池泡一小時。一小時后,我在溫泉池口等大家。
好了,今天的探美之旅到此結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0
虎山公園位于王母廟北,原來是小蓬萊,澗深幽景秀美,1956年建虎山水庫,形成了一個山麓平湖。1960年在湖西畔建成了雙束碑亭。湖東有因清皇帝曾在此射虎而得名的虎山。清人趙國麟《云月硯軒日記》載:“乾隆十三年三月初一,皇上下岱至東眼光殿前行圍殺虎。”山巔原有眼光殿,祀眼光奶奶,民國年間毀。1988年始建,竣工開放,建成了以湖為中心創建虎山公園。
湖西南是兒童游樂園,有石雕十二屬相;北為由長廊相隔的游泳池;東為動物園,山巔建高閣與西北側的梳洗亭相對,東北角望岳亭與西南隅鴛鴦亭相望。湖光山色與亭臺樓閣相映生輝,使游人不覺沉醉其中。公園依山傍城,青山碧水,閣橋廊亭相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泰城市民和游人避暑休息的勝地。乘3路公共汽車可到達。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1
大家好,歡迎大家遠道而來到四川做客。
我是你們的導游藝琳,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九寨溝。九寨溝它位于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內,是白水溝上游的支溝。九寨溝海拔約在20__米——3200米。因為溝內分布著108個湖泊,聽著就覺得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所以又有“童話世界”之譽。
旅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九寨溝入口。剛進入口,大家就可以看見許多湖水、飛瀑。湖、泉、瀑、灘連綴一體,飛動與靜謐結合,剛烈與溫柔相擠。真是“九寨歸來不看水”咱們看的就是水。
九寨溝其實還有很有名的四大景點:寶鏡巖、盆景灘、蘆葦海和五彩池。我們今天要去盆景灘。
那么我們現在已經到達盆景灘,藏語叫做甲珠措。由于淺灘似個大盆景,所以叫盆景灘。水中生活著許多喜愛水性的植物:杜鵑、楊柳。松樹、柏樹、高山柳……它們在水中擺出各種姿態:有的婀娜多姿,有的隨風擺動、翩翩起舞……瞧!每一株下都有一個盆狀的鈣化堆積,灘中又有怪事點綴其中,加之又無人工雕琢,使這一株株樹木如盆景一半矗立在水中,惹人喜愛。這正是告訴著大家九寨之美、自然之美。
好,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不要在景點亂扔垃圾。10點我們會入口集合。
許多顧客為我們的'義舉所感動,為我們的愛心所感動!媽媽腰痛的時候就躺在床上,我幫媽媽按摩,我問媽媽舒服點了嗎。我不理她,我一上午沒給他們說一個字。今天真開心啊;我吃的漢堡包可把我辣死了,我和妹妹都有了一個新書包。船兒劃劃,。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黃山社的一名導游,我的名字叫劉暢源。大家叫我劉導好了,也可以叫我小劉的。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奇妙無窮的中國自然文化遺產――黃山同。
黃山位于中國安徵省的南部,南北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里,被大家號稱為“五百里黃山”。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中國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于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游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面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我相信你們也會被那黃山的神奇和奇妙所吸引。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風,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山坡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云霧多,溫度高、降水多的氣候特點。主峰蓬花峰,海拔1864.8米。山中的溫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六大景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先仔細看,這些都是松樹。黃山松樹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有的松樹從石縫上長出,剛毅挺拔。比較著名的有迎客松、陪客松呀,送客松、臥龍松。
黃山奇觀真是說也說不完,現在請大家自己盡情地享受這黃山的美景吧!
在游玩時同,請各位游客不要亂扔果皮、食物包裝袋。請不要單獨去一些危險區,保護好這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理解,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旅游愉快!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3
親愛的游客們:
你好,歡迎來到河北省趙縣趙州橋。我是你的向導小張。
舉世聞名的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的南部。渭河以上5公里,距石家莊市東南地區僅45公里。趙州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第一座敞開的拱形石橋。建于隋朝(公元581-618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
趙州橋又名安吉橋,全長64公里。40米,拱頂寬度9米,兩端寬度9.6米,跨度37.38米,拱升7.23米。這座橋建造精美,造型優美。它由巨大的花崗巖組成。縱向并排鋪設28個獨立的石拱,形成橫跨鵲水河兩岸的單孔孤橋。這座橋的大拱門兩端的肩部有兩個小拱門。這些敞開的小拱門不僅減輕了橋梁的'重量,還起到了減少流水沖擊、加快洪水流量的作用。設計非常科學合理。當時,這種開肩拱的使用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還是第一次。
幾千年來,一直有人說這座橋是神仙魯班的祖先建造的,因為趙州橋屬于“鬼斧神工”的作品。事實上,趙州橋是由杰出的工匠李春和許多石匠建造的,這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從xx年開始,趙州橋一直保持著屹立不倒的風格,成為橋梁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道亮麗風景,并被國家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的,游客和朋友們,趙州橋將在這里向你們解釋,感謝你們的支持!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4
游客朋友們,現在言歸正傳了,我們所在的位置是“花之語”景區。
[概況]“花之語”景區,是通過獨具匠心的植物造景,和氣派高雅的牡丹廣場、氣宇軒昂的“花魂”雕塑,來表達人們希望祖國昌盛,生活幸福美好的愿望。“疏林草地”、“層林盡染”、“桂陵柿葉”等景點反映了自然之美,景致迷人,體現了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本景區通過樹木、園石、牡丹與游人的交融,實現自然與人、文化與物質的統一和協調,突出了本景區“木石花語”的主題。
兩側是相間而立的銀杏樹和牡丹園林小品。銀杏樹干挺拔,被稱為“活化石”,也有中國的“國樹”之稱,秋葉迷人。在兩側對稱種植,和花崗巖鋪成的迎賓大道相得益彰。牡丹園林小品由牡丹和其它植物組合而成,默默無語,沉靜而含蓄,意味幽深。在人們欣賞牡丹美景時,思緒會情不自禁地從眼前的牡丹和園區景色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游客朋友們,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牡丹廣場]這里是牡丹園中心廣場,面積8000平方米。人們駐足其上,不僅能領略到周圍現代派的建筑和雕塑帶來的震憾和湖光、山水、花香帶來的愉悅,而且也能讓人在花海人潮的涌動中感悟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白居易)產生的文化厚重。
[國花魂]是曹州牡丹園的主雕塑,高16米,直徑14米,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工程部設計制作,象征著古老而年輕的菏澤,有著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在新世紀更加充滿著勃勃生機。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雕相映,更顯國花魂牡丹雕塑的英姿。
[文化柱石]由9根石柱組成,每根高9米,直徑1米,在每根柱石上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反映了菏澤從古至今不同歷史階段的光輝發展歷程,記載了淵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所以說,這9根文化柱石濃縮了菏澤的發展歷史,請大家逐一欣賞。第二節“花之韻”景區
[概況]游客朋友們,牡丹又稱鹿韭、鼠姑、百兩金、木芍藥,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作為觀賞栽培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她花朵碩大,雍容華貴,是幸福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征,被譽為“國花天香”、“花中之王”。牡丹被稱為“國色天香”,還有一番來歷。傳說唐明皇為便于楊貴妃觀賞牡丹,敕命建造沉香亭,紅柱雕棟,八角重檐,花飾彩繪,華麗壯觀。一天,唐明皇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問陪臣程正己:“今京都有傳唱牡丹者,誰稱首?”程正己回答說:“中書舍人李正封,有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楊貴妃剛剛起床,也來陪唐明皇賞花,唐明皇轉身對楊貴妃說:“你到梳妝鏡前飲一紫金盞酒,則正封之詩可見矣!”從此以后楊貴妃和唐明皇都被譽為“國色天香”。現在西安興慶宮公園沉香亭前花壇上的牡丹,就是從菏澤移植的。
贊美牡丹的詩章可謂汗牛充棟,其中不乏千古傳誦之作,但傳神和道出牡丹韻味的就是“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了,國色天香不僅是對牡丹的贊美,而且已成為牡丹的代名詞被廣泛應用。我們來到的“花之韻”景區,就是突出表現了牡丹“國色天香”的主題,本景區主要利用了雷澤湖畔與牡丹廣場相對的山體,展現了牡丹傾國傾城,“拔類邁倫”的豐韻。
[國色無雙、天香獨步]國色無雙、天香獨步景點名稱的由來,是菏澤趙樓村牡丹傳人之一趙世學的《牡丹富貴說》,也表達了我們對菏澤牡丹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先輩的敬仰和紀念之情。
游客朋友們,國色無雙景觀,是大型的牡丹花境,是立體的牡丹觀賞區,景點用玉蘭和廣玉蘭為主精心圍合的花瓣道路,合歡、雞爪槭、華山松、紅葉李、石楠、火棘和木本繡球等植物做點綴,和下邊的兩個對稱綠籬相對應,使景觀富于變化,一年四季有景可觀。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牡丹的分類。牡丹分類,有不同的標準,按花期分類,有早花品種、中花品種和晚花品種。早花品種一般在4月15日左右,晚花品種一般在4月26日左右,早、中、晚交替開放,整個花期大約延續25天左右。按花型分類,有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荷花臺閣型、菊花臺閣型和薔薇臺閣型12個花型。按花色分類,有白色、粉色、紅色、黃色、紫色、黑色、蘭色、綠色、復色九大色系,各色都有自己的名品。
牡丹花大瓣多,色彩淡雅,黃蕊點綴其間,自有雍容豐滿的姿態,花朵質地細膩,花瓣的紋路細致,厚薄適度;葉子的脈理停勻,形狀色彩,均秀麗可觀。最難得的是近根處的木本,在泡松似的木干中抽出幾根,透潤的枝條,極有風致。自唐代起,就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贊美牡丹的詩詞盛極一時,象“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牡丹》)等詩句,都把牡丹放在無與倫比的地位。元代詩人李孝光的《牡丹》詩,很能代表人們對牡丹的贊美之情:“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繡幄圍紅玉,云錦霞裳涓翠茵。天上有香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明朝馮琦的《牡丹》詩,對牡丹的.花王地位有很好的概括:“百寶欄桿護曉寒,沉香亭前若為看。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這些詩詞,都反映了牡丹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游客朋友們,這個景點叫天香獨步。這里的牡丹采取九級臺階式種植。大家知道,“九”在我們中國是最大的陽數,皇帝稱“九五之尊”,天最高有“九重”,數字和花王牡丹的結合,寓意著牡丹在群花中至高無上的地位。這里搭配種植的臘梅、香莢迷、丁香和玫瑰,都是香花植物,使您漫步在花叢中,通過與牡丹的親近,花香的縈繞,細細體會天香染衣的感覺。
[插詞]“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游客朋友們,自隋唐以來,我國牡丹的發展與時代的脈搏緊緊聯系在一起,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形成了“國運昌時牡丹昌”的盛世文化現象。同時呢,曹州牡丹園通過選用豐富多彩的植物種類,和牡丹精心搭配,創造出一個繁華似錦、歌聲蕩漾的繁榮太平景象。
在這里,牡丹按照紅、白、粉、藍、紫、黃、綠、黑和復色九大色系,栽植成一朵盛開的牡丹圖案,在圖案的周圍,搭配種植了石楠、海棠,這樣的植物配置方法,使牡丹花“占斷春光”后,仍然有著優美的景觀。第三節“花之潮”景區
[概況]游客朋友們,我們來到了“花之潮”景區。這里近千畝大田牡丹爭奇斗艷,競相怒放,風姿綽約,展現了“連阡接陌,艷若蒸霞”的壯觀場面。唐朝詩人白居易看到牡丹的怒放,暢詠出熱烈、奔放、精彩的詩句:“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展紅玉房。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照地初開綿繡緞,當風不結蘭麝囊。……”全唐詩中,僅詠牡丹的就占119首,“花中之王”可謂風流占盡。
牡丹花在暮春開放,遲開不爭春,引得一片贊美,唐朝詩人皮日休的牡丹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把牡丹放在無與倫比的地位。唐朝詩人殷文圭的《牡丹》詩:“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菏澤牡丹以“萬畝牡丹王國”為景點特色。賞花不能僅觀其色,嗅其香,還要把目光聚焦在“奇”、“妙”二字上,如探尋2個稀有品種“黑牡丹”和“綠牡丹”,下面我會帶領大家細細欣賞品味。
[梅林石韻]就在這處梅石園里,栽植了近千棵梅花。20多塊天然怪石,形態各異,或象形,或傳神,或象意,每一塊怪石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耐人尋味,給人啟發。
[觀花樓]這是一座仿明代建筑,落成于1991年。登樓遠望,千畝花海盡收眼底。樓下是貴賓接待處,懸掛和收藏大批國家領導人、著名書畫家的題詞和紀念作品。樓上是牡丹陳列室,集中介紹了菏澤牡丹、芍藥珍稀品種、牡丹文化、牡丹交流,以及牡丹花開時節的盛況。觀花樓匾額是現代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炳森所題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5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你們見過草原嗎?那一望無際的綠色,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著,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草原的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曠神怡,在那種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無限樂趣。
來到蒙古包,又見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馬領跑,少年套馬,壯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舉杯,老翁敬酒,少年獻歌。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也證明了蒙漢情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也只有在這里才可以體會到,來到這里,會使你流連忘返,時時沉浸在草原的無限樂趣,站在草原上,你會覺得天是那么的藍,大地一片綠色,會覺得自己也是這一片綠色的一員,仿佛自己是這片綠色中的一棵小草。否則老舍先生也不會說“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6
世界各地的游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下面我就帶大家去游賞一番吧。
故宮的正門是午門。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洞,可是走進去轉過頭再看,卻成了五個門洞,這就叫做“明三暗五”。
進了午門,就看見五座橋,叫金水橋,中間的最寬,是專門給皇帝用的。金水橋的前面是太和門,過了太和門,就是太和殿了。太和殿大門口有兩只很大的銅獅子,里面有皇帝的寶座。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和保和殿,都是皇帝辦公的地方。
過了一道紅墻,就進入了生活區,有皇帝住的乾清宮、皇后住的坤寧宮,最后是御花園,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松樹和柏樹,還有一種樹叫龍爪槐,長得像龍的爪子一樣,非常好看。在御花園里還有一座山叫堆秀山,是用米湯、雞蛋清把石頭粘在一起堆成的,十分堅固。
故宮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7
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最。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其建筑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第一個飾物是一個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個小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小獸。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8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為故宮,顧名思義,就是昔日的皇家宮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里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里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由于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后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里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么崇高威嚴,神圣不可侵犯啊!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29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松。黃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松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巖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里,不怕貧瘠干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松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說云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云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后,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后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飲;過云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峰下,還有一個溫泉,叫松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為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30
各位游客們:
我叫,今年xx歲了,我首次為您們講解九寨溝秀麗的風光,希望大家旅途愉快,為了大家的安全,請系好安全帶我們馬上要出發嘍!
九寨溝在我國的西南邊陲,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真是大自然的一塊好寶貝啊!在這四周有著九個藏族村寨,九寨溝也因此得名了,還有108個湖泊,九寨溝是充滿靈性的,讓很多人都贊不絕口,九寨溝也被人們稱為“童話世界”,這里還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要是你幸運的話,說不定你還會看到一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呢!
在迷人的九寨溝,有個叫諾日朗瀑布,海拔2365米,瀑寬270米,高24.5米,是中國大型鈣化瀑布之一,也是中國最寬的瀑布。藏語中諾日朗意指男神,也有偉岸高大的意思,因此諾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偉壯觀的瀑布,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哪!早晨,如果淅淅瀝瀝的雨下過后,您就會看到蔚藍的天空上掛上了一座彩虹橋,美麗極了!在諾日朗瀑布對面,有一座觀景臺,站在臺子上,瀑布全景盡收眼底,化成了一面波瀾壯闊的景象。
大家看看山下,有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的湖泊,還有可愛的小魚,他們的聲音,奏成了大自然動聽的樂曲,晚上的湖泊猶如一面大鏡子,明亮的月亮已經清清楚楚的被眏上了,這肯定會讓大家想起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吧!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即將要來臨的時候,九寨溝冰雪消融、春水泛漲,山花爛漫,溫柔而慵懶的春陽吻接湖面,吻接春芽,吻接你感動自然的心境……這是多么美麗的季節,這是多么美麗的風景!
有一次,美國的一位教授來旅游九寨溝,一走進去,就不由的說:“世界上有像這樣美麗的景觀,真是一大奇跡,是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幸運啊!”
在九寨溝,有著很多少數民族,漢族人很少,所以在那里的漢族人也叫少數民族,那里因為有了九寨溝,所以每天早晨,家家戶戶都把自己的兒女送到離九寨溝近的`幼兒園里,在那里,人們常常把屋頂刷成白、藍、黃、綠、紅這幾個顏色,白色代表白云,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大地、綠的代表樹木、紅的代表大山,而且他們那的樓都蓋三層,一樓是養牲畜的,二樓是人住的,三樓是祭祀神靈的。
今天旅游到此結束,希望大家對九寨溝的風景、瀑布、湖泊等等都有更一步的了解,我相信一些小朋友,對這里的食物呀!穿戴呀,肯定都很好奇,你們說我猜的對不對呢?哈哈,再見!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3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光明旅游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盧導。今天游玩的地方是長城,希望大家做到這三點1不亂扔垃圾,2不在墻上刻字,3不破壞公物。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我們現在在八達嶺上,這一段長城高大堅固。大家看,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不僅是屯兵的堡壘,而且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還可以互相呼應呢!
大家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三兩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無數人的肩膀和無數的手,抬上著無數塊石頭。那時候,是多麼辛苦,凝結了多少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說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的名字叫孟姜女哭長城。從前,有個人叫孟姜女,他很愛她的丈夫,可是有一天,官府抓她的丈夫說是犯罪了,一年過去了,她的丈夫沒有消息,于是她就去找她的丈夫。可是,一去才知道她的丈夫被抓去修長城了,她立即動身,日夜兼程跑到了長城,可是她怎麼也找不到她的丈夫,一打聽才知道她的丈夫被累死了。她哭啊哭,八百多里的長城倒下了,最后還是想不開跳河自殺了。孟姜女太感人了。
長城的地方很多,希望大家細細觀賞。
介紹導游詞范文 篇32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瀏覽武漢市最著名的名勝,千古名樓--黃鶴樓,黃鶴樓坐落在武漢市武昌的黃鵠山上,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騰王閣一道并稱為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且以其歷史之悠久,樓姿之雄偉而居三樓之首,享有天下絕景的美譽,黃鶴樓導游詞。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間屢毀屢建,不絕于世。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黃鶴樓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名勝建筑,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興衰。自從清同治十年黃鶴樓被毀后,人們一直盼望黃鶴樓重建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開放后,黃鶴樓才又重現江城,這反映了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今天我們參觀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藍本,于1981年動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距離最后一座黃鶴樓被毀時間整整一百年。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的鶴有很多種類,有灰鶴、白鶴、丹頂鶴、黑頸鶴,但沒有黃鶴,那么武漢的老百姓為什么要給自己家鄉的標志性建筑取名為黃鶴樓呢?這個美麗的名稱來自于一個“賣酒遇仙”的神話傳說。
很久以前,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鵠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的生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常可憐,就慷慨答應了, 以后,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突然來向辛氏告別,為感激辛氏,老道為他的酒店的畫了一只鶴作紀念,老道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為酒客助興。”說完后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 黃鶴果然一躍而下,跳起舞來。消息傳開后,吸引了遠近的游人都來看黃鶴起舞,從此酒店生意興隆,辛氏因此發了財。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現在辛氏的酒店,他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墻上的黃鶴吹起一只奇妙的曲調, 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辛氏為了紀念老道和仙鶴,于是將自己多年積攢的錢拿出來,在酒店旁蓋起了一座高樓,起名黃鶴樓。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在我國廣為傳播,成為黃鶴樓因仙得名最有影響的傳說。
但是經過考證,黃鶴樓因山得名的真實性最大。黃鶴樓所在的蛇山,是由東西排列而首尾相連的七座山組成,全長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黃鶴樓建在黃鵠山頂,在古漢語中,鵠鶴二字同音,故又名黃鶴山,黃鶴山上的樓閣,當然就叫黃鶴樓了,但是人們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傳說。
中國很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極其美麗的民間傳說,但不一定有黃鶴樓那樣有名,黃鶴樓可以說和中國的長城,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一樣蜚聲海內外,這是為什么呢?除賣酒遇仙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代詩人充分它的贊美和歌頌,黃鶴樓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賦,正是由于他們的詩,使黃鶴樓名傳四方。在眾多描寫黃鶴樓的詩中,最有名的要數崔顥的《登黃鶴樓》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黃鶴樓,重建的黃鶴樓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離開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觀山西坡上,離江邊約一千米。黃鶴樓建筑群是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組成。黃鶴樓為五層,高51米,外形類方正,四望如一。樓為鋼筋混泥土仿木結構,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層層凌空,像黃鶴飛翔,每個翹角上的風鈴在四面來風的吹拂下發出渾圓深沉的音響。
現在我們到了黃鶴樓一樓大廳。迎面我們看到一幅高9米,寬6米的“白云黃鶴圖”,畫面上黃鶴樓居中聳立,上方一仙者騎者黃鶴,吹著玉笛,似離似歸,下方人們載歌載舞,似在歡送似在迎接仙者騎著黃鶴歸來,整幅畫面洋溢著浪漫神奇的氣氛。畫兩側柱子上掛著清末重臣張之洞的一副名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大廳正中有一巨幅紅木雕屏,上刻歷史黃鶴樓造型,技藝精湛,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這里是黃鶴樓二樓大廳,二樓有兩幅瓷嵌壁畫,孫權筑城和周瑜設宴,孫權筑城以古樸的筆觸再現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孫權筑城和始建黃鶴樓的歷史場面。周瑜設宴記錄了傳說中周瑜設宴困劉備于樓上以索回荊洲的故事。兩幅壁畫之間是唐代閻伯理所寫的黃鶴樓記,廳正中是唐宋元明清和現代六個時期的黃鶴樓模型。
現在到了第三樓。三樓是組畫“人文薈萃”,它是三幅連成的長卷繡像畫,將唐宋兩個時期最著名的詩人組織在一起。人物塑造盡量寫實,每個人像旁注有其姓名和與黃鶴樓有關的詩句,反映了黃鶴樓是人文薈萃之地。
這里是黃鶴樓四樓大廳,四樓是專門陳列懸掛當代書畫家瀏覽黃鶴樓的即興作品。居中掛的廳匾取李白詩句“長江萬里情”五字,以激發游人的創作情思,匾下是一幅以清代黃鶴樓為實景的巨幅掛毯。
現在我們來到了黃鶴樓五樓的觀景臺。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名為“江天浩瀚”的組畫,正面墻上的三幅是組畫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記載了遠古的長江文化演替發展的過程。第二幅是在石綠底色上用金線描出的水浪占據了全部畫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長江的一個橫斷面上,感受著急流東去的波濤。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國以后黃鶴樓產生和興廢的全過程。其它七幅畫繞大廳一周,畫在額枋上,分別是:長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峽風光,廬山奇景,太湖風光,江流入海和滄海橫流。這十幅畫面所構成的萬里長江圖卷完整地再現了長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