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橋導游詞(精選6篇)
天生橋導游詞 篇1
朋友:
大家好!天生橋是神農架新開發的景點。在這里,瀑布聲如雷鳴,一座橋在兩座山之間飛來飛去,雄偉壯觀。據了解,這座橋是以溪流的`自然形成命名的,它集橋梁、瀑布、池塘、山脈和樹木于一體,就像“世外桃源”。
景區位于老君山腳下,是集奇洞奇橋奇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像銀河一樣,玉珠飛濺,顯示出萬千風情;天壇和地壇晶瑩剔透。水池里有許多奇怪的石頭。與成群的魚一起自由旅行令人耳目一新。
黃巖河上矗立著一塊看似領先的石頭。石頭下面有一個葫蘆形的洞,大約17米高,10米深。這個洞上面4米寬,下面5米寬。河水從洞里流下來,使黃巖河兩岸的一座橋橫跨東西。因為不是人工挖掘,所以得名“天生橋”。如果山洪爆發,河水會像龍一樣洶涌,但天生橋可以飛過兩岸,呈現出一派天橋杜菲的形式。天生橋周圍經常發現野生猴子,溪流中棲息著大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和許多野生魚類。原始巴人的生活足跡留存在天生橋。
天生橋導游詞 篇2
大家好!天生橋景區海拔1800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像銀河一樣,玉珠飛濺,顯示出萬千風情;天壇和地壇晶瑩剔透,池里有各種奇石,帶著成群的魚自由自在的旅行,讓你心曠神怡。
天生橋山上開滿了野花和綠樹。它被稱為蘭山,因為它充滿了藍草和芳香。蘭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屬于蘭科。據統計,神農架蘭科植物有60多種,包括蘭草、金釵、天麻和大蒜。其早熟禾按氣候類型分為亞熱帶、濕潤和熱帶早熟禾。因為神農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早熟禾多為慧蘭、春蘭,色澤淡雅,清香撲鼻,觀賞價值較高。有花有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風景區周圍的一些樹上掛著竹筒,那里有鳥的食物。
神農架是鳥的王國。鳥類有200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太陽鳥、杜鵑、招財鳥(喜鵲)、愛情鳥(哥哥的歸來)、愛情鳥(水滸傳、祝英臺)、啄木鳥等。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生”。一只啄木鳥每天可以啄100多種害蟲,保護30多英畝的森林。神農架多年未發生森林病蟲害,啄木鳥不可或缺。從巖石上流下來的瀑布,奔騰而下,像花一樣飛濺,像鼓聲和竹筍一樣,融合了兩岸鳥鳴,宛如峽谷奏鳴曲。
天生橋導游詞 篇3
天生橋在彌渡城東的山谷中,此地東西石壁對峙,兩山如門,萬花溪從下而過,溪上一巨石橫跨于東西峙壁上,狀若城門洞,形成天生石橋。橋高30米,寬17米,橋孔直徑7米,橋身長21米,前人題詠贊為“天下無雙境,人間第一橋”。沫若游大理留下的“天下第一橋,人間無雙景”的名句,千百年來,幾多文人墨客游彌渡天生橋,都為它的奇、險、壯而流連忘返,擊櫛贊嘆。
1984年, 彌渡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風景名勝保護區,建成老君殿、過街橋、觀音閣等,供人憩息游覽。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為天生橋的廟會,屆時游人香客成千上萬,熱鬧非凡 。
如果說天生橋風景區是一首完美的鋼琴協奏曲,那么,天生橋便是最動人心魄的一章,天生橋橋高30米,寬17米,橋孔直徑3米,全長21米。傳說天生橋是一對與惡勢力抗爭而獻出年輕生命的情侶變化而成的。這自然是神話,是當地人民借用這一優美的神話表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理想。其實,天生橋風景區屬石灰巖地帶,由于地殼的運動,東西兩端斷如石闕,兩塊巨石從東西南側雙雙下滑撞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這天下奇觀。是大自然這一神來之筆,成就了天生橋。遙望天生橋如長虹臥波,氣勢渾宏,笑傲塵世,一種雄壯,一種豪氣。
拾級而上,登臨天生橋,若騰云駕霧,羽化登仙,一種蒼茫,一種放達,一種豪邁,一種對人生的感悟和升華。
天生橋下流過的萬花溪春是一弘潺潺的小溪,清如明鏡,溫柔如綿;夏是一條翻滾的巨龍,激昂澎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情隨季遷,風格迥異。東峙壁如巨斧削出,最攝人心魄的是那高聳人云的石壁,石壁如天公以巨斧削出,真可謂“猿猱欲渡愁攀援”。那種氣勢,那種奇險,真使人嘆為觀止。而其呈現出的萬千氣象,百態千恣,更使人們浮想聯翩,人們給石壁賦于種種神奇美好的動畫,如五老相聚,天女散花。
石壁上刻有“浩氣凌空”,“人間天上”,古樸而蒼勁,使人們在欣賞精湛的藝術的同時,去感悟生命的神秘和飄逸 。
橋西石壁如削,直插云端,上懸五老石、仙人床、仙人柴、觀音殿、太子閣、聚仙門等,危異非凡;東峙壁多溶洞,是大自然的偉力,塑造了數十個深淺不一,形態各異的溶洞,老君洞,仙人洞,觀音磨豆腐洞,石鐘石鼓洞,幾多神奇和奧妙。觀音磨豆腐洞因形而名,因傳說而久遠。老君洞深不可測,無人能走到盡頭,洞中套洞,鐘乳石滴出了形態萬千的各種景象,真可謂福地洞天。清道光年間,即開始依高臨險,攀巖鑿壁,建成了五閣四殿,一廟一樓,形成了“廬從天地成奇構,竅發乾坤瀉巨川。路曲偏隨春樹繞,寺稀端籍暮云連”的景觀。東峙壁分布著眾多的廟宇,依山而建,小巧玲瓏,風雅別致。據《彌渡縣志》記載:清同治元年建成老君殿,三年建成觀音閣,四年建成玉皇閣,光緒年間建成魁星閣,十一年建成斗母閣。民國九年建成春秋樓,太子閣,十六年建成三教閣。每年農歷二月十五天生橋廟會期間,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人們尋求的是一份平安和吉祥。
天生橋風景區還有一池潭,當地人稱之為龍潭。水清如鏡,四季皆清,給天生橋頻添了一道亮麗。雙龍海塘位于天生橋之尾,游客可以蕩舟其中,微風習習,領略一份大自然的美好。
古人游天生橋留下:“百丈飛虹勢突然,兩峰相望不相懸,廬從天地成建構,竅入乾坤瀉巨川”的詩句 。
天生橋風景區還保存著眾多的石刻文化,不同的書法流派群英匯聚,各領風騷。天生橋有良好的植被和生態環境,境內生活著許多珍稀動物。生長著數百種草藥。
彌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九頂山3119.1米,最低海拔牛街康郎大新田1242米。境內山巒起伏,峰壑相間,北南縱列。依次是九頂山、老尖山、太極頂、五臺山、阿尼山、靈寶山與無量山、哀牢山相連。境內河流屬紅河水系,發源于九頂山的毗雄河接納西山十六條河流和東山六條河流,浩浩蕩蕩,匯入禮社江 。
天生橋導游詞 篇4
位于西南部的馬鳴鄉,距縣城30余公里。橋高約20米,呈東西向橫跨于干河---咨卡河上;橋拱跨度10余米,寬約6米。橋體為堅硬厚實的石灰巖,整座橋渾然一體,天衣天縫,讓人深深驚嘆大自然美妙絕倫的造化之功。橋體簇擁在原始的林木之中,幽深的林木,巍峨的橋體,潺潺的流水,構成了大自然一幅奇絕古樸的山水畫。干河---咨卡河源遠流長,上游和下游層巖疊嶂,青山擁翠,碧水潺潺。美景層出不窮。
神奇雄偉的天生橋有著聲名遠播的高原第一湯——乳泉、噴泉、高僧俗池、梅薩浴池、熱河、溶洞蒸氣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地熱資源群;有峽谷風光一線天、天外來石、香爐樹、隨緣道、情侶樹、金龜望月、避風坪、鱷魚石、蓮花生大師修行洞等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有蓮花生大師在此施法斬魔除妖、普濟眾生、解除災難的遺跡;有木天王將無數財寶埋藏于此至今無人揭迷的誘人傳說;有清乾隆年間山西巡撫張秉彝贊頌天生橋摩崖手跡;有在巖壁上天然顯現的六字真言、羅漢圖像、觀音現身等神秘莫測之地質奇觀;還有碩都崗河漂流探險等,被譽為香巴拉之縮影。
天生橋導游詞 篇5
朋友們:
大家好!天生橋是神農架剛開發的一個新景區。此處瀑聲如雷,一橋飛架兩山之間,氣勢恢弘。據了解,此橋由溪水天長日久沖刷自然形成而得名,集橋、瀑、潭、山、樹于一體,置身其中,猶如"世外桃源"。
景區位于老君山下,是一個集奇洞、奇橋、奇瀑為一體的休閑健身、探險攬勝的生態旅游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似銀河瀉地,玉珠飛濺,展出萬種風情;天潭地潭,清澈見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態,結伴成群的魚兒自由穿梭,令人心曠神怡。
一座貌似龍頭的石頭架立黃巖河上,石頭下有一天生穿洞,呈葫蘆狀,高約17米,深10米,洞上方寬4米,下方寬5米,河水穿洞下瀉,使黃巖河兩岸一橋橫貫東西,因非人工開鑿,故名"天生橋"。若山洪暴發,河水洶涌澎湃,勢若蛟龍,而天生橋卻能飛跨兩岸,呈現一派“天橋飛渡”之狀。天生橋周圍常有野生猴群出沒,溪水中棲息著大量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娃娃魚)和眾多野生魚類。天生橋內留存著原始巴人的生活足跡。
天生橋導游詞 篇6
天生橋,位于西南部的馬鳴鄉,距縣城30余公里。橋高約20米,呈東西向橫跨于干河---咨卡河上;橋拱跨度10余米,寬約6米。橋體為堅硬厚實的石灰巖,整座橋渾然一體,天衣天縫,讓人深深驚嘆大自然美妙絕倫的造化之功。橋體簇擁在原始的林木之中,幽深的林木,巍峨的橋體,潺潺的流水,構成了大自然一幅奇絕古樸的山水畫。干河---咨卡河源遠流長,上游和下游層巖疊嶂,青山擁翠,碧水潺潺。美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