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廣西漓江的導游詞范文(精選4篇)
介紹廣西漓江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到桂林漓江來游覽觀光。漓江景區位于桂林至陽朔之間。從啟程碼頭到興坪之間約40千米的河道是漓江風光最優美的路段。漓江堪稱百里畫卷。青峰夾岸,綠水縈回,峽谷峭壁,懸泉飛瀑,綠洲險灘,奇洞美石,景致萬千,畫卷隨著游船順流而下逐漸展開。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漓江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清、奇、巧、變四個字。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瑩透亮,清澈見底;奇,是指漓江的山奇異峻美;巧,是說漓江風景之奇巧;變,指的是漓江景致的變化多端。所以,漓江風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之一,也是桂林風景的精華所在。198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各位游客朋友,漓江風景區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各位朋友,我們首先看漓江東岸的塔山,它位于小東江西畔,與穿山隔江相望,山體被割切分離成各自獨立的孤峰。塔山山上有明建古塔:八角,7層,實心,磚結構,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稱壽佛塔。遠看如屏風,亦若艦只行駛江上,又稱“軍艦山”。各位請看,小東江東岸有五峰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峰為背,西峰上的月巖,恰似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斗,栩栩如生,合稱“斗雞山”。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大圩古鎮,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東南18千米處,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商業文化積淀深厚,特色鮮明,是百里漓江和漓江東線旅游的一個重要人文景觀。 ‘
各位朋友請看,這是黃牛峽,在漓江西岸,磨盤山南,與碧岸隔江相峙,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如黃牛群,因而得名。再看漓江江西岸斗米灘前的望夫山,山頂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嬰兒凝望遠方丈夫的婦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半邊渡,在漓江西岸,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頭山屹立江邊,絕壁攔截南流的江水,激起洶涌的浪花。游人經由此境,不僅慨嘆偉岸之險,亦稱渡口之奇。仙人推磨與西岸的桃源村相對,山頂有一巨石,直徑約3米,扁圓如石磨,稱“仙磨”。磨旁一塊3米多高的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的樣子,惟妙惟肖,合稱“仙人推磨”,亦稱推磨山。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楊堤,這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民風淳樸。這里遠離都市的喧鬧,沒有現代工業的污染。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縈回,景點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蔥郁,最能領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妙處。主要的景點有鄉吧島、半邊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島、水簾洞、浪石奇景等。
各位朋友請看,漓江岸上一排排突兀交錯的礁石,像大海中簇簇浪花,故稱“浪石”。浪石岸邊的這個村子稱作“浪石村”。兩岸奇峰聳立,水曲天窄。置身山環水繞之中,前望水穿江峽,漓江則似一條綠色的綢帶在峽谷中飄拂。請大家看,這是九馬畫山,它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觀之一,山高400余米,寬200米,臨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斕,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在九馬畫山山腳一處崖壁上,有450多年前明代留下的“畫山”摩崖石刻兩個大字。“畫山”摩崖石刻雖然年代已久遠,但字跡依然隱約可見。在畫山之南,有一塊黃色巖石,寬數丈,像一塊黃布平鋪江底,這里因名黃布,灘名黃布灘。黃布灘江流清澈寧靜,云山倒影,江面水底,處處如畫,此即漓江一絕“黃布倒影”,是觀看青峰倒影的最佳處。20xx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其中20元紙幣背面的漓江風光就是“黃布倒影”。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興坪鎮,它位于桂林市陽朔縣城東北部,漓江上游兩岸,距縣城25千米。東與恭城縣西嶺鄉交界,南與福利鎮、陽朔鎮相連,西與白沙、葡萄、楊堤三鄉(鎮)接壤,北與靈川縣潮田鄉毗連。興坪鎮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鎮,有1320xx年歷史。漓江流經興坪,形成“S”字形河灣,是漓江風光的薈萃之地。葉劍英元帥《由桂林舟游陽朔》詩道:“春風漓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光坪”。山水相依,景點密集,兼有奇、險、秀、美、趣的特點,歷來有“陽朔風景在興坪”“興坪別有風光好,人在丹青畫里行”的說法。1996年興坪鎮被建設部確定為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集鎮。20xx年9月3日,被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自治區重點集鎮。興坪素以山水秀麗、景甲天下而著稱,現已成為“中國旅游名縣”——陽朔縣的旅游重鎮。
介紹廣西漓江的導游詞范文 篇2
靖江王府自洪武五年以元順帝潛邸改建后,時隔二十一年,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有旨命徐溥等人重新修造王府。一是因朱守謙就藩桂林僅三載,就被召還京師,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死,他都沒有回到藩國,以至王府長達十二年無主居住,時逢新王受封,有著新王新居的用途。二是初建時當立國之初,國力薄弱,王宮建筑未免因陋就簡,而需改建。
王府早期還算樸實,但是明代中期以后,情況就不同了。嘉靖五年至七年(公元 1526~1520xx年)恭惠王朱邦苧于宮西建起了懋德堂,萬歷年間又復多鼎建,如獨秀峰下有寶善堂、尊樂堂、拱新亭、山月亭、綠竹軒。峰上有玄武閣,觀音堂。月牙池畔有樂山、探奇、瞻云三個景點,以備清眺。王府的建筑就十分可觀了。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定南王孔有德平定廣西并駐節靖江王府,所以史籍上又把靖江王府稱之為定南王府。順治九年李定國攻占桂林,孔有德放火自焚,王府變成一片瓦礫。順治十四年,改定南王府為貢院。端禮門的三拱門改為單拱門,這大概是為適合貢院現制的結果。其上重建門樓,稱“景幅樓”。宣統期間,貢院東側改作初級師范學堂校址,西側改作模范小學堂校址,同時,在獨秀峰下設咨議局,在城內東南角增建廣西圖書館。
民國十年,孫中山先生北伐督師桂林,設總統行轅于王府,指揮北伐。1944年桂林淪陷,貢院的建筑同整個城市一樣,被化為焦土。
介紹廣西漓江的導游詞范文 篇3
桂林龍脊梯田景區位于桂林西北的龍勝縣和平鄉境內,距離桂林市區77公里,距龍勝縣城17公里。從桂林乘車到龍脊梯田景區的車程為1.5個小時。
龍脊梯田地處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嶺深處,梯田海拔最高處11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800米,面積70.16平方公里,分為龍脊古壯寨梯田觀景區、金坑·大寨紅瑤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主要景點十幾個。
根據記載,龍脊梯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龍脊梯田景區位置原隸屬興安縣)。龍脊梯田開造始于宋代,歷史悠久,居住在這里的壯、瑤族少數民族,祖祖輩輩筑埂開田,從水流湍急的溪谷到云霧繚繞的峰巒,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地方,都開鑿了梯田。由于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此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兩三行禾苗,俗稱青蛙一跳三塊田。一千多年來經歷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使龍脊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了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她以磅礴的氣勢、流動的線條,變幻的神韻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而享譽中外,為天下梯田之望塵莫及,堪稱“天下一絕”,是桂林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游客接待床位6000多張,為桂林黃金旅游線路之一。
龍脊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開春之際,灌滿水的層層梯田映襯著天光,如同根根銀帶相疊;夏日驕陽似火,綠油油的禾苗隨著微風翻卷著道道綠波;金秋流光溢彩,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銀裝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話世界里。在錯落有致的梯田間、在蜿延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煙裊裊的山寨里,偶見瑤女壯妹身背竹簍,款款而行;在流泉飛瀑下,溪水潺潺中,時有紅瑤婦女洗梳長發,玩水嬉戲,不時飄來幾縷悠揚純樸的山歌聲,令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介紹廣西漓江的導游詞范文 篇4
同學們,你們飽覽過崇山俊嶺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小溪,但你們見過氣勢宏偉的梯田嗎?今天,我就帶你們見識一下,舉世聞名,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吧!
龍脊梯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占地面積70多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龍脊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氣勢雄偉,磅礴壯觀。
可惜天公不做美,我們來到梯田時,起霧了。因為梯田海拔較高,田中的水份和山澗的水份蒸發,形成了一大片霧的海洋,蒙蒙朧朧。但路邊的近景仍然十分迷人。高山叢林,田地,房舍點綴其間,加上陣陣霧氣,或虛或實,仿佛來到了蓬萊仙境。
聽導游說,這里的霧氣會散開,但散開的時候很短,也不知是什么時候。等待的時候是漫長的,但此時的游客們一點也不覺得累,他們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了這一刻的美景。這時,只聽見一聲大喊:“快看,霧氣散開了!”大家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附身鳥瞰。頓時,人們不禁發出陣陣尖叫:“哇!真是奇跡,絕美啊!”只見山下的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而上,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有如行云流水,瀟灑流暢,十分壯觀。如果慢慢觀察,幾處梯田露出明顯的圖案,竟然像九條龍跟五只老虎,難怪人們稱這片奇景叫“九龍五虎”。遠遠眺望,周圍綠水青山圍抱,山澗炊煙裊裊,感覺就像是一幅艷麗的山水畫。再加上天空中隱隱約約的濃霧,給美麗的景色增添了一絲的神秘感,猶如來到了仙境一般。怪不得人們如此驚訝!正當我們還陶醉在這大自然的藝術世界里時,一團濃霧不知從何而來,美妙的奇景一下子又被淹沒在白茫茫的霧氣中。游客們始終不想邁開腳步離開,他們都想在這多停留一刻啊!
接著,我們又去了另一片觀賞臺,叫七星捧月。七顆五角星形狀的梯田圍抱著一顆閃閃的月亮。磅礴的氣勢,流動的線條,變幻莫測的奇景,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今天去到龍脊梯田,真是不虛此行啊!它真是讓天下的所有梯田都所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