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四川文殊院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介紹四川文殊院的導游詞范文 篇1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城北文殊院街,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據《成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信相寺毀于兵火,唯有10尊鐵鑄護戒神像和兩株千年古杉,歷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荒蕪的古寺,在兩杉之間結茅為廬,苦行修持。傳說慈篤禪師圓寂火化時,紅色火光在空中凝結成文殊菩薩像,久久不散。人們認為慈篤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改信相寺為文殊院。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697—1720xx年),官紳軍民捐資重修寺廟。嘉慶、道光年間,文殊院方丈本圓法師又采辦了82根石柱,改建、擴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進山門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東西兩廂是鐘鼓相對,齋堂與客堂對稱排列。各殿堂之間有長廊密柱相連結。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間,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房舍為木石結構,柱礎石琢磨精細;柱上斗拱雕飾玲瓏;各殿堂的鏤空花窗式樣繁多,圖案精美,是研究我國古建筑雕飾藝術難得的實物樣本。藏經樓收藏有各種佛經上萬冊,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賜的《藥師》、《金剛經》等,十分珍貴。
五重大殿連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長200米的中軸線上,各殿堂樓閣古樸宏敞,飛檐翹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間,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疏密得體,大小相當,院中有園,園中有院,院中有景,環境極是清靜幽雅。
文殊院文物薈萃,寶物眾多。寺內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鋼鐵鑄造,有脫紗、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豐富。從年代而論,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間鐵鑄戒神,更有清代青銅鑄像,還有緬甸玉佛,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為我們研究古代雕塑、鑄造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xx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墨跡,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此外,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玄奘法師頭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繡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
介紹四川文殊院的導游詞范文 篇2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一通為明代刻建,一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狀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
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認為他是歷史上唯一兼有開國之才、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的歷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著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冕冠,身著黃袍,手捧玉圭,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羽、張飛等人參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之后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于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后依附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后,勢力才得到發展。
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最后占據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果,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病死于白帝城(奉節)。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托孤”。
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他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后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魏國,當上安樂公后“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正殿的兩壁,懸掛著木刻的《先主傳》、《后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志》。蜀漢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了解始末。東偏殿內是關羽及其子關平、關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白面,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瞇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關羽(?—219),字云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關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后委任關羽鎮守。在荊州,他曾發動攻勢,水淹襄陽,活捉曹軍大將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后,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呂蒙偷襲,與關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
陳壽《三國志》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治者對關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為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為關圣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那里的關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介紹四川文殊院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各位朋友,我手上有一張景區示意圖。大家看,這的確是一片原始而神奇的風光勝地。四姑娘山是由從此向南逶迤并列的四座山峰組成。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四姑娘,以主峰四姑娘為最高。她海拔6250米,是橫斷山脈東部邊緣邛崍山系的最高峰,也因與被稱為"蜀山之王"7556米的貢嘎山遙遙相對,而被人們稱作" 蜀山之后"。
作為王后,四姑娘有極其嫵媚動人的風韻,尤其是朝暉夕彩的時候,山巒中飄出的一層淡淡的云霧,悠然地纏繞在四姑娘修長的脖子上,宛若一段彩虹般的紗繩,映襯得姑娘萬般迷人。凝目久視,還真能看出一些王后般的高貴和白雪美人般的矜持。
四姑娘山整個山體延綿150公里,巍峨比肩的四大山峰風韻各存,大姑娘5355米,二姑娘5454米,三姑娘5664米,她們被譽為"東方的阿爾卑斯山"。其實這不過是做文章用的遁詞。因為在這片令人暈眩的美色之中,人們太怕詞不達意,干脆找個洋文,給你一個不著邊際的美感,讓你去想......
大家再看,四姑娘山風景由"一山三溝"組成,它們是四姑娘山、雙橋溝、海子溝和長坪溝,總面積有450平方公里。1994 年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據資料表明,四姑娘山是距大城市最近的雪山型風景名勝區,它距成都只有230公里,也就是說從成都出發只用4個小時的車程即能登臨人間仙境。
山的風骨賦予了四姑娘豆古延綿的永恒。水的靈動、云的飄逸、霧的彌漫又讓四姑娘山充滿了動感、充滿了生命的韻律。
四姑娘山的風光籠罩著仙氣,居住在這里的人家,仿佛世外桃源。景區內生活著藏、漢、回、羌個民族,約2500人,藏族是這里的主要民族。
當我們進入景區后可以看出,農舍村寨的建筑具有鮮明的山地生活特征,學術上將這一特征稱為嘉絨藏族文化。景區內的嘉絨藏族住著石塊砌成的碉樓,室內安置著鍋莊,信仰藏傳佛教。濃郁的宗教氣氛和鍋莊文化隨時都讓旅客感覺到別樣的風情、別樣的韻味。
源遠流長的嘉絨藏族文化為這里的百姓生活注入了獨特的情致。在四姑娘山域,他們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各位朋友,說到這里,我們不知不覺中翻上了巴郎山頂,這里海拔已過4000米。大家稍事休息。下車行動稍慢一點。初到高原,切莫忘乎所以,請大家一定多喝一點水。按要求,每上升海拔1000米,應多飲用2公升水,這樣對血液循環、調整體壓都有好處。
好了,大家看,巴郎山就象是一個"分水嶺",它把川藏高原和川西壩子截然分開。當然巴郎山只不過是這個屏障的一小部份,只因為我們身臨其頂才有這個感覺。大家注意了,有沒有聽說一個叫"華西雨屏"的概念?且聽我來"賣弄賣弄":
"予觀手中華大地,茫茫九洲,莽流千縱,群山巍峨,橫空出世。西有東西走向之山魂,由北至南排列有序,喀拉昆侖、巴顏喀拉、喜瑪拉雅,其高風亮節震撼人心。
東有大小長白,中國臺灣山脈,南嶺山脈,其取向東北西南,蒼林簇擁,嫵媚可親。
唯我橫斷一山,縱貫南北,鐵骨睜睜,向西托其高原高壓,向東呵護川西平原。北通秦嶺,南連滄江,昂然天上,笑傲江湖,一任高原烈日千風,全憑溫情斂濕納寒,若盆地潤風游蕩其間,化作雨霖滋養萬物,乃為’華西雨屏’"。
賣弄文字,貼笑方家。說白了,"華西雨屏"就是中國西部多雨地區。具體指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山地,因處于接近縱向延伸的橫斷山系,山勢陡峻,正好是西北高原的干冷氣候和東南太平洋暖濕氣流的交接帶,因而形成四川西部年降水量多的多雨地區?quot;華西雨屏"和"西蜀天漏"都是一個意思。
好了,大家四處看看,10分鐘后上車,凡遲到者"罰"買好酒謝罪。
各位朋友,怎么樣?還不至于缺氧吧?
剛才我們講了四姑娘山的方方面面,又提到了橫斷山脈的大概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形成了我們四姑娘山復雜的地理特征,也正是這種特征,造就了四姑娘山這個巨大的動植物的寶庫。
由于受高原季風氣候的影響,景區內出現了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等垂直分布的氣候帶譜。置身其間,可以同時領略不同生態條件下的不同植物群落。在風景區內,還生活著眾多的野生動物,包括珍稀的牛羚、金絲猴、白唇鹿、麝、小熊貓、藏馬雞、血雞等。在如此集中的時間和環境中感受如此完好的自然元體生態系統,應該說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前面我們提到四姑娘山景區主要由"一山三溝"組成,現在說一說"三溝":
1.雙橋溝
雙橋溝全長的公里,它是景區內面積最大、景點最集中的區域。這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是景區內唯一能以車代步欣賞風光的區域。沿溝216平方公里范圍內,次第分布著幾十座山峰,如同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廊。
有人說雙橋溝山勢奇峻,氛圍肅殺,好似將軍劍上的道道寒光。其實當大家走進雙橋溝將會發現并非全是這樣,嫵媚坦蕩的人參果坪、恬靜幽深的攆魚壩,便能給人以浪漫情懷。
人參果坪是一塊15公頃的土地,此地產一種人參果,能不能吃,吃了會不會長生不老,我先按下不衰,到時間再說個就里。
雙橋溝擁有國內面積最大的原始沙棘林,與別處灌木狀的沙棘不同,這里的沙棘樹特點高大而且株型十分美麗,是極其珍貴的植物保護品種。每到秋冬季節,滿溝的沙棘樹露出金黃的色彩,綺麗之狀令人不忍離去。這片綿延13公里的沙棘被稱之為 "天然盆景園"。
2.長坪溝
位于四姑娘山腳下的長坪溝,全長34公里。古老的馬道是深入它的唯一途徑。
長坪溝內保存著千年依舊的莽莽林海,一列列高大的軀干伸出手臂交織纏繞,形成遮天蔽日的綠色帳蓬,它們和腳下永無休止的流水相伴,記錄著千百年來自然萬物的生命與輪回。
這里沒有絲毫的人工雕飾,一切都是自然天成。長坪溝火一般的紅石奇觀,張揚著大自然的偉力。就連別具一格的嘉絨藏族村寨,也因為與環境的和諧一體,使人渾然忘卻其本是人文景物。
3.海子溝
海子溝全長19公里,一路上徑曲通幽,仿佛一條沒有盡頭的畫廊。
大海子是溝里五個高山湖泊最大的一個。明鏡似的大海子波瀾不興,靜如處子,為遠道而來的游人滌盡心中的疲憊。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一路風塵,即將置身這一片如詩如畫的情景之中,我想愉快地告訴大家,四姑娘山正以它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四川省旅游規劃中,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被定位于"生態旅游的經典之作"。
在我們職業化的眼光里,四姑娘山宛如一部風光大詞典。那一座座山峰,一條條溝壑,都是精辟的詞條,永遠留給愛山愛水的人們自己去查閱。所以,我在還有10分鐘抵達目的地的途中,結束我這一路的途中導游,讓大家在這個宏大的自然博物館中伴著天籟之聲,去體味咱們的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