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通天巖導游詞(精選7篇)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1
通天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贛州市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風景區(qū)由摩沙巖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qū)。多天然巖洞。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巖、翠微巖、忘歸巖、同心巖、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巖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
古時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贛州城的好風光,他在蓬萊仙境挑選了兩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這兩座山放在儲潭西岸和東岸的儲山一起鎖住水口。當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巖附近時,不料被這里的土地公公發(fā)現(xiàn)了,這位土地公公看見如此漂亮的兩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這位土地公公便學公雞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為他們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聞公雞報曉,以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將兩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這兩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巖。至今,通天巖景區(qū)的忘歸巖和禮佛巖,各有一個貫通的山洞,傳說就是當年那位大仙挑山時用竹扛串出來的。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2
通天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贛州市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風景區(qū)由摩沙巖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qū)。多天然巖洞。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巖、翠微巖、忘歸巖、同心巖、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巖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
通天巖風景區(qū)在贛州城的西北郊,處于武夷山脈、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的交匯地帶,屬亞熱帶的南緣,呈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據(jù)資料統(tǒng)計,3-5月通天巖平均雨日為55天,總降雨量為628毫米。大風、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災害天氣頻率之大,皆為全年各季之冠。通天巖在盛夏7-8月,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11-1月通天巖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chǎn)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shù)只有1-2天。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___。歡迎來到江南宋城-----贛州旅游。
贛州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qū),位于江西南部,贛江上游,簡稱贛南。贛州是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qū)的直接腹地和內(nèi)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溝通長江經(jīng)濟區(qū)與華南經(jīng)濟區(qū)的紐帶,現(xiàn)轄信豐,安遠,定南等十五縣,瑞金,南康2市和章貢區(qū)。總面積約為4萬平方千米,總?cè)丝诩s為837萬。
贛州歷史文化悠久,尤其在宋代最為著名。贛州已成為當時全國最重要的36座名城之一,是當時東南地區(qū)長江流域,閩江流域的商貿(mào)重鎮(zhèn),交通樞紐。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贛州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各項社會事業(yè)和經(jīng)濟建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現(xiàn)已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
良好的自然條件塑造了贛州如畫的山水,悠久的的歷史賦予了贛州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這就使得贛州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且類型多樣。既有風景秀美的三百山,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風光旖旎的翠微峰,人間仙境的龍南武當山等自然景觀,又有保存完好的宋代贛州城墻,巍然高聳的八境臺和郁孤臺等歷史文化名勝,更有以瑞金為代表的現(xiàn)代革命史跡群落。由于較好的保存宋文化遺產(chǎn)為特色的人文景觀,贛州被譽為宋代博物館,是江西三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我來介紹下郁孤臺。郁孤臺以山勢高大,郁然孤寺而得名。贛州宋代古城自臺下逶迤而過,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郁孤臺始建年代距今至少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現(xiàn)臺于1984年9月建成,著名書法家,原全國書法協(xié)會名譽主席舒同為臺題額。郁孤臺為贛州一大名勝,文天祥,蘇東坡,辛棄疾,郭沫若等歷代文人墨客登臨題詠。當我們進入郁孤臺時,就能夠看到那些題詞。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4
贛州物產(chǎn)豐富,難得來贛州一場,您可以買到多種名優(yōu)土特產(chǎn)品。南安板鴨,形,色,香,味俱全,馳名中外,素有辣味之玩美稱。麥飯石高級保健茶,是純正綠茶和贛南麥飯石為原料,采用現(xiàn)在科學技術精制而成,具有提神益智,消除疲勞等功效。信豐臍橙,肉質(zhì)脆嫩,風味濃甜并富有芳香味,故有“臍橙進房,香味滿堂”之說。被稱為華夏第一橙。安遠香菇,肉厚朵大,味美香濃,含豐富礦物質(zhì),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具有抗癌,防感冒等藥物價值,是人們喜愛的食用菌,被譽為,南國香珍。此外,贛縣王母渡紅瓜子,江口倒菜,龍歸茶等土特產(chǎn)品也深受旅游者的喜愛
前方就是中國最長的高等級公路隧道——雁門關隧道。車過雁門關隧道,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代縣。短短5分鐘,我們已經(jīng)從塞外駛?cè)肓巳麅?nèi),這在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那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5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譽稱的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省內(nèi)最大、最長的河流--贛江,自南而北縱貫全省,故而江西簡稱為贛。《禹貢》把江西劃歸為“揚州之域”,春秋、戰(zhàn)國時期,江西分屬吳、楚。秦統(tǒng)一中國,江西大部分屬九江郡。漢設豫章郡,三國時,江西大部屬揚州,南朝齊屬江州,唐代屬江南西道,"江西"之名也由此而來。兩宋時期,江西的大部屬江南西路,元設江西行中書省,所轄包括今江西、廣東兩省的大部地區(qū)。明設江西布政司,轄區(qū)相當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襲至今。現(xiàn)全省面積為16.69平方公里。
江西東有懷玉山、武夷山,與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庚嶺、九連山和廣東毗鄰,西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等與湖南相倚,形成了一個東、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環(huán)繞,向北開口的不閉合盆地,所承雨水,由贛、撫、信、修、昌五大水系匯于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后,經(jīng)湖口流入長江,北部以長江為界與湖南、安徽兩省相鄰。
江西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0℃,大體為南高北低,一月3-9℃,七月27-31℃。江西資源豐富,盛產(chǎn)稻米,為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之一,鄱陽湖,贛江等江湖水域盛產(chǎn)魚類,素有江南"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江西風景名勝繁多,文化資源豐富,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仙女湖、三百山6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揚天下。有南昌市、景德鎮(zhèn)市、贛州市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5處,省級旅游景區(qū)景點2406處。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歡迎會大家來到位于贛州西北方向的4a級風景區(qū)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我是本次的導游叫___。
走進通天巖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瀑布。看著從高處落下的瀑布,好像給峭壁上的巖石拉上了一層薄薄的水簾,不禁讓人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瀑布落下時,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好像在演奏一曲優(yōu)美的旋律。
順著臺階向上爬,來到了一塊大石壁底下,這塊石壁就像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面前。石壁上有一個洞,洞里還有許多的礱糠,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和尚心大吃礱糠”的傳說。相傳古時這個洞會自動漏出白米來,廣福寺的方丈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一個小和尚,吩咐他每天晚上去接米,這個小和尚很貪心,他用一把鑿子把石洞鑿大了,結果讓他傻眼了,哪來的白米呀,全都是礱糠。
穿過一個狹窄的通道,來到了石窟的面前。石壁上面有許多人物畫像,有的手里拿著兵器,好像正在向前沖殺;有的擺出一副攻擊的姿勢,好像要和別人打起來一樣;有的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好像在念經(jīng);還有的坐立不安,好像有什么急事還沒有辦似的……整個石窟一眼望不到頭,足有三四千米長,這可能就是通天巖獲得“江南第一石窟”美稱的由來。
贛州通天巖導游詞 篇7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通天巖的最高點—觀景臺。站在上面,整個贛州市盡收眼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新建的高高大大的和諧鐘塔和非比尋常的贛州大橋;其次看到的是波濤洶涌的章江和貢江,它們像一條玉帶一樣把贛州市緊緊地圍了起來;再次看到的是似長龍的夏蓉高速和環(huán)城高速,它們從贛州向其他地方延伸……
下了觀景臺,就是“不走回頭路”的晃橋。晃橋由三根鐵索和一張網(wǎng)罩組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綠色的大蛇左右搖擺地橫跨在兩岸之間;走近一看,就像一條在風中搖曳的綠絲帶連接在兩山之間。晃橋非常刺激、有趣、好玩,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膽量和信心,你是不能過去的,到了一半的時候,真會把你嚇得渾身發(fā)抖、心驚膽戰(zhàn)。
感謝參觀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巖。這里可以使你一飽眼福,有堪稱天下奇觀的石窟、讓人驚心動魄的晃橋以及許多古老的傳說。歡迎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