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馬畫山導游詞(通用8篇)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1
漓江九馬畫山是漓江邊上的旅游勝地,她臨江而立,石壁如削,景致迷人。九馬畫山下的峽谷漂流更是天下一絕,咫尺漓江300米,獨特的漂流河道設計讓游客如入仙境博舟,似在畫中暢游。她是陽朔風景區唯一集漂流、溯溪、露營、徒步、攀巖、野戰、滑道、戶外拓展的綜合型休閑旅游景區,是漓江邊上最精華的景色,可選擇徒步或騎車游覽。因此,九馬畫山峽谷漂流被中外譽為最具人文氣息的峽谷漂流。
九馬畫山左前方九峰相連,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黃、灰、黑等色,色彩斑斕,呈現出馬的畫像,名畫山;馬圖最多可見九匹,又名九馬畫山。仔細端詳,畫面出現各種形態的駿馬,有靜靜佇立的,有低頭飲水的,有昂首嘶鳴的,有揚蹄奔跑的。正上方那一匹大馬,在低頭飲水,尾巴高翹,有人認為尾巴像馬頭,正在向前奔跑。一般人可見三、四匹,要看出九匹來,可不容易。民謠說:“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傳說畫山九馬來自天宮,當年孫悟空不愿當弼馬溫,反下天宮后,神馬走脫在此,不愿離去。畫山奇麗,清徐《畫山》詩云:“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2
景點介紹:從興坪溯江而上四公里有一山,它五峰連屬,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削壁臨江,高寬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
九馬畫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觀之一,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位于興坪鎮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寬200米,臨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斕,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細細地端詳,畫屏中惟有一群駿馬,或立或臥,或昂首嘶鳴,或揚蹄奮飛,回首云天,或悠然覓食…….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杰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縱橫”。清代詩人徐弓贊道:“自古山如畫,如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九馬畫山峽谷漂流景區是漓江邊上的旅游勝地,其臨江而立,石壁如削,景致迷人,九馬畫山下的峽谷漂流更是天下一絕,全長3.5公里,150米的落差,獨特的漂流河道設計讓游客如入仙境博舟,似在畫中暢游。她是陽朔風景區唯一集漂流、溯溪、露營、徒步、攀巖、野戰、攝影、戶外拓展的綜合型休閑旅游景區,是漓江邊上最精華的景色,因此,九馬畫山景區被中外譽為最具人文氣息的景區。由于我們選擇了中秋出行,燒烤、自做月餅的特殊活動也被我們趕上了,這些一系列的活動都是那么的新鮮有趣。
九馬畫山線路
有兩條線路可以到達九馬畫山漂流處:
一是從陽朔出發經白沙古板大竹山至大坪.這條線路上可以看到梯田,漓江.風景相當美.只是進山之的路不太好走,正在修路;
二是從葡萄鎮出發,進烏龍泉,楊梅嶺,石頭城至大坪.這一線會經過陽朔一個未開發的景點,神密的古石城.路也不是很好走.自駕車走這條線可能會心痛車子,但是越野車是可以走的。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漓江九馬畫山是漓江邊上的旅游勝地,她臨江而立,石壁如削,景色迷人。九馬畫山下的峽谷漂泊更是全國一絕,咫尺漓江300米,奇異的漂泊河流計劃讓旅客如入瑤池博舟,似在畫中暢游。她是陽朔風光區獨一集漂泊、溯溪、露營、徒步、攀巖、野戰、滑道、戶外拓展的綜合型休閑旅游景區,是漓江邊上最英華的景致,可選擇徒步或騎車游覽。因此,九馬畫山峽谷漂泊被中外譽為最具人文氣味的峽谷漂泊。
九馬畫山左前線九峰相連,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黃、灰、黑等色,色彩斑斕,泛起出馬的畫像,名畫山;馬圖最多可見九匹,又名九馬畫山。細心打量,畫面呈現各類形態的駿馬,有悄悄佇立的,有垂頭飲水的,有仰面嘶鳴的,有揚蹄飛躍的。正上方那一匹大馬,在垂頭飲水,尾巴高翹,有人以為尾巴像馬頭,正在向前飛躍。一樣平常人可見三、四匹,要看出九匹來,可不輕易。民謠說:“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元郎。”傳說畫山九馬來自天宮,昔時孫悟空不肯當弼馬溫,反下天宮后,神馬走脫在此,不肯拜別。畫山秀麗,清徐《畫山》詩云:“自古山如畫,目前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世。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X旅行社的X。今天,我帶你去漓江。
你知道嗎?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漓江,漓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喀斯特景觀瀏覽區。有“山清、水美、洞奇、石美”四大奇觀,也有“綠洲、險灘、深潭、瀑布”的勝利。
漓江發源于廣西北部的貓兒山,華南第一高峰,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茶城河口,全長170公里。它是哈薩克地形發展最典型的地區,就像一個羅清帶。蜿蜒宛甸奇峰,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新的20元人民幣的背面是漓江景觀的一部分。
游覽漓江有一件很奇妙的事。由于時間、地點和氣候的不同,景觀也不同。漓江在不同的.天氣里有獨特的味道;晴天,清風倒影;陰天,霧山;陰雨天,漓江煙雨綿綿。即使是下雨天,山也若隱若現,漂浮在奇峰之間,雨簾就像山河之上的輕沙,像各種水墨畫。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秋景妙圖”。
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的漓江,被稱為漓江精華之旅,有“深潭、險灘、流泉、瀑布”的美景。它是一個典型的、豐富而集中的喀斯特地形,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讓人感覺“船在水中游,人在畫報世界中游”的感覺缺失。
今天就到這里。祝大家旅途愉快,在這里過得愉快。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5
親愛的朋友們、來賓們:
歡迎乘船游覽美麗的漓江。
漓江屬于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部興安的貓兒山。帽兒山是歷史上五岳之一岳城嶺的主峰,海拔2238米,被稱為中南地區的最高峰。漓江是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形成的,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至今還存在于興安。它是第一條人工運河,歷史上被稱為“興安靈渠”,連接漓江和湘江的水。湘江屬于湖南省長江水系。大自然給了它一種特定的方式。眾所周知,“天下無水向東流”是因為地勢西高東低造成的,但只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的,漓江的水是由北向南的。所謂“分而治之”、“分而治之”,故名漓江。另外,漓江中的“里”字在字典里是清晰透明的,大概是漓江這個名字最好的意思。漓江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靈渠發掘后,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系,對秦朝統一的大業,以及桂林乃至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珠江風景區
(龍戲水)山墻正面右側倒掛著幾個鐘乳石。它們的形狀是崎嶇的,無論是形狀還是,就像幾條龍在河邊飲水一樣。他們的尸體藏在山壁里,只有龍頭對著水。春夏漲水,水龍頭會噴出雨露。傳說這些龍是天帝派來沿漓江采集桂花香的。很久以前,這些山坡上覆蓋著桂花,沖天的香氣穿過天宮,吸引著嫦娥偷偷下到天上。天帝怒不可遏,派這幾條龍把桂花全部吸干,帶回天宮。誰知道龍到的時候,它的原型被這里的風景迷住了。它沒有把桂花從世界上帶走,而是吸引了來自天堂的雨露。他們把雨露倒進懸崖下的水池里。從此這個池子就叫沈香池了。沈湘潭的水灌溉著漓江的四面,桂花樹的枝葉更加繁茂。八月的漓江兩岸,滿是桂花香。難怪人們把這個地方叫做桂林!
他們手拉手來到漓江邊,看到了漓江的美麗景色,那里有清澈的水,青山和美麗的鄉村,所以他們決定留下來。這個景點被命名為“八仙過江”。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的漓江之旅即將結束。歡迎你和你的朋友下次再來漓江。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6
各位嘉賓:
你們好,歡來漓江游玩。首先我來一下,我姓金,叫金怡然,大家可以叫我小金。接下來的快樂旅途,就由我帶領大家游玩,祝愿大家在旅途中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首詩近代愛國主義人士吳邁之口,可見桂林山水的美麗、壯觀。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桂林市:桂林市是一個旅游城市,這里山河壯麗,景色如畫,美不勝收,許多外國游客都慕名而來。
雖然桂林的山不是最美的,水也不是最美的,但是桂林有山有水,水映著山,山襯著水就和成了一幅極其美麗的風景畫。雖說桂林山多,水多,但桂林依然有很繁華的城區,走上桂林的大街,你會看到道路兩旁到處是酒店,馬路上到處是大巴,桂林的游客是多么的多啊!
桂林漓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漓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
漓江發源于興安縣貓兒山,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造化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為優美的巖溶景區。乘舟泛游漓江,可觀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漁翁閑吊、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詩情畫意。
目前經批準開放的漓江游覽有三段:市區水上游覽、漓江精華游、陽朔漓江水上游,下面將通過“漓江精華游”行程為閣下介紹漓江這一副氣勢磅礴畫卷中最為精彩的點睛之處.
現在,我們已近來到了漓江景區,為了不污染漓江干凈的水質,所以桂林政府要求只能做竹排游覽,下面就請大家坐上竹排觀賞美景吧!前面就是“九馬畫山”了,這個山峰上一共藏著九匹馬,我首先告訴大家兩匹馬的位置,剩下的七匹就有大家自己數了。
第一匹馬在山的頂端,正在奔跑,頭在右邊,屁股在左邊,因此,這匹馬被叫作領頭馬,第二匹馬,是一匹小馬駒,頭朝下,在它頭的下方剛好是山峰的一片平地,仿佛是正在喝水的小馬。雖然一共只有九匹馬但都是藏在里面的,在數出兩匹已經很了不起了,希能越想越像,越像越想。
大家誰知道20元錢的背面是什么圖案嗎?對了就是我們桂林漓江的最美的景點——黃布灘背景,這里才真正像前面說的那樣:水映著山,山襯著水。呢!特別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山的影子倒影在水中,一艘竹筏在水上劃著,風景如畫,像仙境一般,如果大家不與仙境合張影的話,那就白來了。
當然,桂林漓江還有父子巖、磨盤山、竹江碼頭、楊堤、望夫山、冷風渡、興坪古鎮等等我就不做一一的介紹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趁齊天大圣孫悟空任“弼馬溫”時看管不嚴,便偷下凡間。不巧在漓江邊飲水時,被一畫工看見,畫工想描繪下來,結果馬群受驚,慌亂中誤入石壁而永留人間。由于它們均為神所變,因而形態莫測,難以辨認,所以歷代流傳這樣的歌謠:“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狀元郎。”說明辯認畫山“馬”不是易事。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7
各位旅客:
大家好!
從興坪溯江而上四公里有一山,它五峰連屬,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削壁臨江,高寬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
九馬畫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觀之一,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位于興坪鎮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寬200米,臨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斕,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細細地端詳,畫屏中惟有一群駿馬,或立或臥,或昂首嘶鳴,或揚蹄奮飛,回首云天,或悠然覓食……。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杰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縱橫”。清代詩人徐弓贊道:“自古山如畫,如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九馬畫山峽谷漂流景區是漓江邊上的旅游勝地,其臨江而立,石壁如削,景致迷人,九馬畫山下的峽谷漂流更是天下一絕,全長3.5公里,150米的落差,獨特的漂流河道設計讓游客如入仙境博舟,似在畫中暢游。她是陽朔風景區唯一集漂流、溯溪、露營、徒步、攀巖、野戰、攝影、戶外拓展的綜合型休閑旅游景區,是漓江邊上最精華的景色,因此,九馬畫山景區被中外譽為最具人文氣息的景區。由于我們選擇了中秋出行,燒烤、自做月餅的特殊活動也被我們趕上了,這些一系列的活動都是那么的新鮮有趣。
九馬畫山線路
有兩條線路可以到達九馬畫山漂流處:
一是從陽朔出發經白沙古板大竹山至大坪。這條線路上可以看到梯田,漓江。風景相當美。只是進山之的路不太好走,正在修路;
二是從葡萄鎮出發,進烏龍泉,楊梅嶺,石頭城至大坪。這一線會經過陽朔一個未開發的景點,神密的古石城。路也不是很好走。自駕車走這條線可能會心痛車子,但是越野車是可以走的。
九馬畫山導游詞 篇8
各位旅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格拉永中林寺。
柘拉永中林寺位于日喀則南陵縣,在怒馬鄉漁拉耶桑山腳下,距日喀則市90公里。寺廟四周樹木環繞,氣候宜人,環境幽靜。若拉永忠林寺是西藏四大苯教寺廟之一。它是公元7世紀,在西藏松贊干布國王統治時期,由江州大王瓦建贊建造的。
在參觀格拉永中林寺之前,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博尼主義。“苯”作為早期高遠人的一種信仰觀,形成了很長一段時間。“苯”是指人對一切自然事物最初朦朧認識的總和,其核心內容包括“鬼神、精靈、靈魂、命理、運氣”等。,一切與層面有關的東西。博尼主義沒有獨立的教義、古書、寺廟、系統論,它的概念和內容是通過博尼主義巫師以占卜、祈禱、法術、幻術和各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辛饒米沃也是苯教的第一個世俗創始人。傳說這個祖先是以五色光的形式從天而降,由凡人父母孕育而成。饒鑫為博尼主義制定了系統完整的理論和教規,并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經典和廟宇。為了區別于早期的苯,饒鑫的創作被稱為永中苯教。
博尼主義將宇宙分為三層:最高層是眾神居住的地方,六兄弟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造物主是“柴犬”神;中間層是人居住的地方;下層是鬼神居住的區域。為了解決神、人、魔之間的矛盾,女巫也就是苯浪誕生了。所以其神話的固定模式是:上帝對抗惡魔世界,上帝最終戰勝惡魔。游客所熟知的馬尼堆、馬風旗和郭旺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博尼主義的特征。
公元10世紀前后,西藏原始宗教博尼教和傳入西藏的佛教長期爭奪宗教主導權。從此,博尼主義作為一個“失敗者”并沒有退出雪域,它所崇敬和崇拜的山神、湖神和眾多精靈依然被不同地區的藏族人所崇拜。藏歷新年和“郭旺節”是藏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在藏歷新年前夕,人們在門口用石灰粉涂上象征吉祥和永恒的漢字,據說這源于西藏的原始宗教博尼教。有1500年歷史的“望果節”是藏族人在收割前祝莊稼豐收的節日。“王”意為“田”,“國”意為“圈”。這個節日的起源是苯教的宗教領袖按照苯教教義帶著農民圍著田地轉圈,祈求“上天”保佑豐收。
這座寺廟因歷史原因被摧毀了。目前大井堂已基本按照原有118根柱子的規模進行修復。現在我們來到了杜康堂,也就是大井堂,占地800平方米,上下兩層。令人不解的是,佛教寺院中的兩部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也成為這里的重要藏書。大廳兩側有“甘珠爾廳”和“丹珠爾廳”。在寺廟里,我們可以看到,祈禱輪的方向和持祈禱輪的輪子的方向與佛教的方向完全相反,即所謂的“博尼主義顛倒了非佛教的方式”。
佛寺占地80平方米。寺內供奉的主要佛像有8米左右的青銅鍍金塔拉(卓瑪)、金剛山的普巴大佛、博尼主義創始人巴頓·饒鑫;銅制高約12米,如金圣利佛、年美西繞劍贊、江油大王尖贊、金銀銅制武陵塔、純金燈等。
我們從杜康堂上樓梯到環形走廊:有供僧人用的“修行室”,保存儀器用的“內庫房”,供奉佛像用的“佛堂”,收藏佛經用的“印經儲藏室”。
現在我們來到永忠林寺的重要大廳,我們在這里追逐拉康。“通”就是看,“追”就是解脫。通會拉康占地80平方米。寺廟里有一對銀燈和一個曼陀羅,每個都是70銀元(1993年鑄造的)。壁畫的中心部分是江陀大瓦建贊的肖像,周圍是數千尊由博尼主義創始人巴頓·辛拉奧建造的佛像;靈塔寺,40多平米,高5米,為江陀大瓦劍贊靈塔,嵌金二公斤;還有四川阿壩州送來的佛菩薩的巴頓饒鑫、唐卡等數千人,還有一個供寺方丈的寶座;靈堂是獻給守護神的,還有一座被蔣興達瓦贊美的青銅鍍金小靈塔,里面珍藏著姜鐘·達瓦的手、腳和樂器。
每年藏歷12月29日,寺院舉行驅鬼跳神儀式。格拉永中林寺的參觀結束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