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塔導游詞介紹(通用4篇)
保俶塔導游詞介紹 篇1
保俶(chù)塔,位于杭州西湖北緣寶石山巔,又名保叔塔、寶石塔、寶所塔、保所塔。一般認為,保俶塔初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周吳越忠懿王錢俶年間(948年—960年)。[1]
保俶塔,為吳越王時,吳延爽所建,凡九級,元延祐年間(1314-1320)至明嘉靖年間(1522-1566)塔屢毀屢建。天晴時浮屠撐云,金碧排空,七寶玲瓏,足可觀賞。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說。為西湖之標志。
有文曾經如此寫到: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錢武肅王封壽星寶石山,羅隱為之記。其絕頂為寶峰,有保塔,一名寶所塔,蓋保俶塔也。
有訛傳此塔系寡嫂祈叔平安而建,因此稱為“保叔塔”,也有誤稱之為“寶所塔”。
該塔古時歷經宋、元、明、清三代六次重修。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在塔下發現吳延爽造塔記殘碑,當時塔有七層木檐。現塔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照古塔原樣重建的。
保俶塔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俶塔導游詞介紹 篇2
在雨中,山上飄著薄薄的霧,灰白的巖石中夾著一座石塔—保俶塔。
保俶塔是灰色的,共有七層,每層有八面,每面都有八扇歐式木窗,每扇窗都有六小格。每層的屋檐都有八個尖尖的角,每個角上面還掛著一個小鈴鐺。風一吹,鈴鐺就隨風舞動,發出“叮呤、叮呤”的響聲,那聲音憂愁而長久,聽了的人好像自己回到了戰亂時代。
保俶塔的旁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清清楚楚地刻著“壽星石”三個大字。這石頭從西邊看,活像一個大大的仙桃,在塔邊屹立著。然而,從北邊看,“仙桃”石又像一個禿頭的老人,立在亭子邊,好似一個萬歲壽星。
到保俶塔的路也很特別。一些路面是黑磚鋪的,另一些則是巨大的石塊砌成的。道路的兩旁是用黑色磚塊圍成的下水道,別具一格。
站在保俶塔邊,能望見西湖的斷橋,另一側則是杭州的老城區,身邊隨時飄來一些霧,使人有騰云駕霧的感覺。
保俶塔導游詞介紹 篇3
今天,我帶領大家游保俶塔。保俶塔位于西湖之北,與葛嶺一起成為西湖的北屏,建于北宋初年。我們沿著巨大的石頭鑿出了一層層的臺階緩緩而上,請看兩邊都是茂盛的樹木,還有各處修建了一個個的亭臺及那座名聞遐邇的保俶塔。自有了這塔,這石階,這石壁上的詩文,有了悠悠歲月積累的漫長歷史,這山就有了魅力,有了靈魂,有了意趣。保俶塔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現為磚木實心式樣,以其漂亮的外形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寶石山以其秀麗挺拔的保俶塔、千姿百態的石景以及初陽臺上看日出等景觀吸引游人。當朝陽的紅光灑在寶石山上時,小石塊仿佛熠熠閃光的寶石因此得名。
保俶塔導游詞介紹 篇4
在這瓜果飄香的日子,我和爸爸一起去寶石山欣賞秋景。
踏進大門,就走上了林間的小路。四周紅葉搖擺,還不時傳來黃桂的清香。枝頭,鳥兒在歡快地唱歌。草間,蝴蝶在翩翩起舞。秋風襲來,頓時黃葉紛飛,仿佛下了一場金雨。路旁的果樹上結滿了小果子,它們也隨風搖晃,真像一只只紅通通的小燈籠。
過了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個T字形路口。這時透過樹梢,已能看到保俶塔的一部分了。在尖尖的塔頂上,有一根避雷針,避雷針周圍有五個圓環,上端還有個船舵形的裝飾品,仿佛是一臺時空穿梭機,能讓我穿越到未來,真是別具匠心。
終于,我能看見保俶塔的塔身了,那真是別具一格:保俶塔由七層構成,共有八面,每面轉折處都有幾個碗狀花紋,碗上還有兩個三角形圖案。窗戶是由九宮構成的,內部還有細小的花紋呢。而且保俶塔是由磚石搭建而成的。遠遠望去,真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站立山頭。
在保俶塔的南面,在陽光下,有奕奕生輝的兩塊巨石——寶石流霞。它們有六七頭大象那么大,令人忍不住贊嘆。我爬上巨石,輕輕坐在上面,往遠處眺望,西湖的景色便大半收在眼底。蘇堤上橙、黃、綠相間,構成一道奇妙的風景線。斷橋上人山人海,人們都爭著觀賞秋景。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游船在水面上來回穿梭,還有兩個小巧玲瓏的小島,矗立在湖中央……
不知不覺中,已到了黃昏,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寶石山。
寶石山,我會再來的!